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7,(12):27
千万不要当吕布的老爸 天生克父命,亲爹死得早,两个干爹都被他自己杀了。要嫁人千万不要嫁给刘备“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就是刘备人生的格言,即使甘心成为“衣服”也不见得有好下场,糜夫人跳了井,孙尚香跳了江,我早就说过刘备“五行缺水”!  相似文献   

2.
刘备争雄巧借家谱《三国演义》家喻户晓,大家读的时候也许没注意到其中有几则利用档案作为工具、手段,获得无法用武力达到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胜利的故事,现摘取出来以飨读者。刘备提高政治地位刘备起初“家贫,贩履织席为业”,尽管他口口声声“我本汉室宗亲”,却屡遭冷...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将刘备招亲甘露寺的故事演绎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文学毕竟不同于历史,甘露寺并非刘备招亲的发生地,其真实发生地应在今镇江京口北固山上的铁瓮城。  相似文献   

4.
谈三国免不了谈刘备,谈刘备就免不了谈他的为人、用人之遭。[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关羽(约161-220),字云长,河东解良(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追随刘备聚众起兵,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心腹将领之一.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皇家推崇和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奉为“关公”,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关羽不仅受到中国传统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以及佛家的膜拜,是横贯儒家、道家、佛家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祗.考述分析关羽个人形象经典化的过程,有助于加强人们对这个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6.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指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相似文献   

7.
不少社科类图书中涉及历史人物,但往往出现讹误。 《中华上下五千年》下册第532-533页(长城出版社)有这样一段话: “三国的时候,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攻打东吴,孙权是东吴的皇帝,他和蜀国的皇帝刘备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的谋臣诸葛亮借东风用火攻的办法把曹操的军队打得大败。这次著名的战役历史上叫做‘赤壁大战’。”  相似文献   

8.
王陈 《新闻世界》2008,(10):110-110
《赤壁》(上)剧情梗概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当时的皇帝虽为.汉献帝刘协,但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丞相曹操。他威逼汉献帝对南方的刘备和孙权开战。曹操宣称,他消灭孙、刘的目的是要为大汉一统天下,其实他是想废汉献帝自立。曹操亲率近百万大军南下,第一站要攻打的就是驻守在新野的刘备。甫抵新野,曹操的军队就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很快击溃了刘备的军队。刘备被迫逃离新野,大将关羽和张飞殿后,掩护老百姓撤退。与此同时.大将赵云怀抱刘备的幼子阿斗,在曹营中单骑纵横,毙敌无数,终于杀出重围。  相似文献   

9.
吴秋山(1907~1984),原名吴晋澜,字秋山,笔名吴昊、吴天庐、白冰、茅青、鲁皙.室名白云轩。福建省诏安县(今南安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他的诗词、书法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一字芗涛,又作香涛,号壶公,无兢居士,谥襄。生于清宣宗旻宁道光十七年问(1837年),卒于清溥仪宣统元年(1909年)。直隶南皮(今河北宁津)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他乃父名镆,字又甫,号春潭,历任知县、知州。张之洞自幼读书,他父亲聘请有  相似文献   

11.
谈三国免不了谈刘备,谈刘备就免不了谈他的为人、用人之道。刘备在为人方面的过人之处历来是其彪炳史册的最大砝码,这一点,就连毛泽东对其也赞赏有加。1959年3月2日,毛泽东在郑州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曾指出,刘备的长处是善于用人,所以能得到像诸葛亮那样颇有才  相似文献   

12.
话说当年成都地区领导人刘璋,引狼入室请来刘备,可又怕这个当家子仗着兵强马壮.喧宾夺了主,就在绵阳的富乐山下请刘备撮了一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他告诉刘备:你带着三军人马往北走,出了剑门关,把梁州拿下,梁州就是今天的汉中.然后你就在那吧!吃美了的刘备带着人就走了,走着走着就看见秦岭大山绵延如墙,犹如剑削斧砍般的峭壁之中蜿蜒着一条小道。刘备知道这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雄关,情不自禁地说了句:刘璋有这样的屏障,干吗还怕曹操呀!军师庞统出了个回马枪的主意,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是我国汉代一位杰出的史官,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档案工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公元前145年)。他的父亲司马谈,熟悉史事,懂天文地理,在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作了太史公这个职位,实际就是管理皇家典籍档案,为皇帝提供史实。父亲死后,  相似文献   

14.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继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理学名儒之后的一个集大成的学者;还应该强调指出:他又是学问渊博的大编辑家。讲学和编辑,是他学术活动的强有力的两翼。人们重视他在中国哲学发展的长流中的历史地位,承认他对思想文化的巨大影响,可憾的是,他在中国编辑史上的贡献往往被忽略了。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年自号晦翁、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遁翁,以徙居建阳考亭,又主讲紫阳书院,故亦别称考亭、紫阳。原籍江南徽州府(今安徽歙县)婺源(今届江西省)。生于福建南剑州(今南平)尤溪县,长于建州建瓯(亦称瓯宁,古与建安同城而东西分为二县),到建州崇安  相似文献   

15.
吴虎臣原名吴富成(1895-1932),今湖南省慈利县杉木桥镇湖丘村人,系“背父”生,寡母在极端穷困中把他抚养成人。为了寄托美好的愿望,特地按吴姓排行给他取名富成。由于少时受生活磨练,又常受人歧视,养成了反抗性格,在社会上每见不平,就挺身而出,理论曲直,颇为权势疾恨。  相似文献   

16.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冬天,浙西及江淮一带发生饥荒,担任杭州通判(知州的助理官)的苏轼,奉命沿大运河北上,到常州、润州(今镇江)一路账济。他是前年年底离开汴京(今开封)到杭州上任的,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无法在朝廷立足,才被迫外放。离开了党争的漩涡,来到“三秋桂子,  相似文献   

17.
赵洛 《出版史料》2008,(2):93-97
《红楼梦》研究被称为“红学”,《水经注》探讨被叫做“郦学”。首都北京,其历史地理有深邃广阔的内容,值得求索,何不可命之日“京学”?秦汉以至隋,北京南边的涿(今河北涿县)经济文化都比蓟(今北京)发达,汉高祖设涿郡,治涿县。生长刘备和郦道元的督亢,因拒马河水,水利农田可观,荆轲献给秦王的督亢图可证。  相似文献   

18.
詹天佑(1861—1919)号眷诚,字达朝,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师。他原籍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今南海市)。1872年,詹天佑赴香港考取“幼童出洋”赴美留学。到美国后,他先后在威士黑文小学、纽黑文希尔豪  相似文献   

19.
曾三(1906-1990),原名曾海云,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到上海中央特科学习无线电通迅技术。1931年,被派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当报务员,参加了中央根据地后四次反“围剿”和长征。1947年春天,蒋介石、胡宗南调动30万大军进攻延安。曾三时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处长,负责中央机关档案的转移。他历尽艰辛曲折,  相似文献   

20.
马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1939年11月4日病逝于越南谅山。他是在历史的长夜中闪出光亮,温暖了那个时代,令后来者感动的人物。他曾代表清朝出使日本、朝鲜,他创办了震旦、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他在抗日救亡和“七君子”案中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