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青海省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草原总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畜牧业是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传统产业,其产值在全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全省农业生产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努力探索高寒草原畜牧业发展之路在青海畜牧业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国家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并运用许多新的技术、经营理念、方法和措施推进畜牧业发展。改革开放后,尤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下,从"九五"计划至2004年,全省草原生态环境保护、草原建设投资达24.27亿元。治理退化草原3495万亩,退  相似文献   

2.
《青海科技》2014,(1):56-56
<正>一项旨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模式正在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省得到试验和推广。通过一年来的试点表明,这种新的发展模式取得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孕育了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拥有近5亿亩的天然草场,是我国五大草地畜牧业发展基地之一。过去,"合家一顶帐房,坐拥千只牛羊"是青海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但是长期的过度放牧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一年,一场以"绿色"为主题的革新正在青海高原快速蔓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重点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决策、评价、管理、考核和生态补偿等制度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之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全面启动;智慧生态畜牧业、生态旅游、新能源等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蹄疾步稳,"大美青海"生态画卷徐徐铺展开来。未来,青海将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走向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论从传统草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传统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现代畜牧业才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畜牧业。文中论述了现代畜牧业的特征和它与牧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围绕着发展现代畜牧业,在产权制度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强化管理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青海省地处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那里是华夏文明的摇篮——生命之源黄河、长江发源地。早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柴达木盆地和昆仑山一带生活。千百年来,这里的人民在这片原始的高寒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高原游牧生活。随着畜牧业生产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广大牧区也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困扰。今天,随着一系列国家生态保护工程工作的开展,青海草原的生态、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草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内蒙古干旱、半干旱传统草原牧区牧民生计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等特点。其中,脆弱性主要体现在自然灾害、生态压力等方面,而不稳定性表现在牧民收入过于单一、生产生活支出的骤增和个人消费观念的转变等有关,以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为例,对该区域的牧民生计情况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牧民收入的几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推动草原畜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非牧就业机会;实现牧民收入多元化;加快完善草原牧区民生保障事业等对策措施,以期促进牧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牧民生计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钟建 《资源科学》1991,13(2):51-57
新疆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其畜牧业经济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天然草场和发达的灌溉农业,使新疆具有发展草原放牧畜牧业、农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以及牧区与农区联营畜牧业的良好条件。解放以后,新疆畜牧业发展迅速,牲畜头数从1949年的1038万头(只)增加到1986年的3120万头(只)。其中牛羊总数达2740余万头(只),仅次于内蒙古,居全国第二位,同时为国家生产了大量的畜产品(表1)。  相似文献   

8.
一、青海省养羊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青海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国土面积72.12万平方公里.草原面积360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以上.草地畜牧业是青海牧区经济的主体,2001年全省草食牲畜年末存栏数为2131万头(只).  相似文献   

9.
《青海科技》2021,28(4)
青海所拥有的特殊生态地位以及宝贵的生态资源,赋予了青海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新时代新思想,青海始终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放在首位,依据"三个最大"的基本目标以及省情定位,加大力度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思考绿色生态发展之路,集思广益产生诸多举措,拓宽生态发展新格局,与时俱进推进青海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几年来,随着牧区各项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政府对畜产品购销政策的放开,牧区畜牧业有了很大发展,正在由自给半自给的牧业向商品性牧业转化。但由于一系列社会历史因素和政策方面的问题,牧区畜牧业商品经济仍然很不发达。  相似文献   

11.
以保护、改善草原生态,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增加牧民收入为目标,给博乐市下发退牧还草建设资金,用于建设高产优质饲草料地和养殖小区,对实现保护草原生态,改善牧区生产条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对博乐市退牧还草项目区条田进行了工程测量和规划。  相似文献   

12.
青海、甘肃两省地处我国四大牧区之内,涵盖祁连山草原、甘南草原两大草原,有天然草场 5000 余万 hm2,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一带,不仅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甘肃、青海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基地,也是长江、黄河和许多内陆河的发源地,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为了提高各个典型农牧区饲草供应能力和优质特色畜产品的产出能力,促进西北高原牧区现代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甘肃省定西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青海现代草业发展有限公司、甘肃民祥牧草有限公司、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合作,共同组建了典型农牧区草牧业发展模式与草畜一体化的技术集成和示范研究团队,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和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 - 前补助项目的支持下,围绕不同生态类型区草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共性和特色关键技术研发为基础,在地处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区的甘肃省定西市和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湟源、湟中县、海西以及海东粮改饲地区,建立小黑麦良种繁育基地,并在甘南和青海省海南、黄南、海北等地区进行小黑麦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粮饲兼用型小黑麦.  相似文献   

13.
<正>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使青海藏区广大游牧民普遍存在着"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在实施了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后,极大地促进了牧区衣食住行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在2013到2014年期间,在农村劳动力农牧业专项技术培训项目中,青海平安县由农业局和科技局、畜牧局组成的三个培训机构,共培训了农村劳动力1600余人,共5个专业,极大的提高了当地劳动力就  相似文献   

14.
《青海科技》2014,(4):32-33
<正>在地里位置上,青海被新疆,西藏,四川和甘肃所包围,是一个融合了多元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大省,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青海的农业作物以小麦、青稞、蚕豆、马铃薯、油菜为主。日月山以西为牧业区,属高原牧区,牧区内草原广袤,牧草丰美,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牧区之一。该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以青海湖、鸟岛、坎布拉等为主的高原自然风光景区;以土族、藏族、撒拉族民俗、传统文化为主的民族风情园景区;以西宁、贵德的文化、休闲旅游景区;以塔尔寺等为主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以黄南热贡艺术为主的藏族绘画艺术景点;以"三江源"生态风光和藏族文化、风情旅游景区;以及青藏铁路沿线旅游景区为特色的高原旅游资源而闻名。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并拥有世界数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牦牛资源和国内最优良的藏羊资源,但多年来畜牧业经济却始终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尽管也曾竭力打造过"牛绒衫"、"牛肉干"、"藏毯"等畜产品品牌,但多为"昙花一现"或"小有成就",难有成大气候的"王者",畜牧大省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青海高原牧区藏羊养殖中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为突破口,通过藏羊不同生理阶段精准补饲技术、藏母羊繁殖期规范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羔羊舍饲养殖等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用技术手段破解藏羊生产周期缓慢的根本制约,加快羊群周转,缩短了天然草场放牧时间和减少天然草场载畜量,减轻对天然草场的过牧压力,解决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固有矛盾,为牧区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钱军 《华夏星火》2011,(8):30-31
近年来国家在牧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较多,但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产性补贴政策明显少于惠农的政策。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本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不会对畜产品供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次塔  白吉 《西藏科技》2004,(10):59-64
本文明确阐明了畜牧业在广大藏民族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简要回顾了西藏畜牧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客观、公正地指出了草原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挖了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潜力,提出了立足发展草原畜牧业,全面建设牧区小康社会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青洽会十五年历程,见证了青海从资源开发到循环发展的升华,绿色发展成为青洽会的灵魂,低碳、绿色集聚、循环理念已经根植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发展成为青洽会的灵魂地球之肾、江河源头、中华水塔,无可替代的生态地位,重振丝绸古道、推进向西开放的民族责任,青海坚定地把生态保护第一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抉择。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也在生态。青洽会十五年历程,尤其是近年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海科技》2014,(5):18-20
<正>无论是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还是从青海的比较优势、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青海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是青海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青海的优势在资源,潜力在资源,希望在资源。而拥有着"中华水塔"美誉的青海,又肩负着生态保护的重任。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为青海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指明了方向。经过近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