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昭莫多之战以后的噶尔丹作者:齐木德道尔吉原载:《蒙古史研究》第四辑,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原文:15000字昭莫多战后,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率领其残存势力,坚持同清朝的斗争。直至病死在阿察阿木塔台地方。作者利用《宫中档康熙朝奏折》...  相似文献   

2.
策妄阿剌布坦执掌时期的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是清朝统一准噶尔过程中的重要战事,在这个过程中清朝充分利用外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的特殊地位,使之在战争中发挥了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套蒙古,亦称阿拉善蒙古,实为被噶尔丹击败逃至西套地区的厄鲁特蒙古。他们被夹于清朝与准噶尔两大势力之间,处境窘迫。清廷认为西套蒙古是噶尔丹部属,应由噶尔丹收归,并就此与噶尔丹长期交涉,成为双方关系的一个焦点。由于清朝政府对西套蒙古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致使西套蒙古投附清朝经历了异常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噶尔丹是清康熙前期活跃在新疆天山南北和蒙古高原上的准噶尔人首领。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1696年,康熙帝再带兵三路出击。清军大败噶尔丹于昭英多……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教学参考书》第二册也只提到:“1697年,康熙第三次亲征至宁夏,噶尔丹走投无路,不久死去。”那么,噶尔丹究竟是怎样死的呢?过去有两种说法,一说认为他是服毒自尽,如《清圣祖实录》卷193四月甲子条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闰三月十三日,噶尔丹兵败无法生存,饮药自尽。清人魏源的《圣武记·康熙亲征准噶尔记》也说他是“仰药死”。现代史学家如肖一山的《清代通史》,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均是如此叙述噶尔丹的结局。而吕一燃在《历史研究》1980年第  相似文献   

5.
尹咱库图克图是后藏格鲁派重要的活佛系统。三世尹咱库图克图名罗卜藏丹津扎木措,他在17世纪三、四十年代积极参与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的一系列重大政教活动。在他去世后,著名的准噶尔汗噶尔丹被指定四世尹咱库图克图,从13岁起在达赖和班禅前学佛十年。这段经历对噶尔丹个人性格乃至他的政治主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清朝前期,在中国西部的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清朝政府与厄鲁特蒙古之间围绕着统一与分裂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继康熙皇帝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以后,雍正初年又出现了和硕特部的罗卜藏丹津叛乱。  相似文献   

7.
明清之际,居住于我国西北边陲的准噶尔部,处于“不耕五谷,游牧为生”的社会状况,(椿园:《西域记》卷五)但至“顺治中,王师方定中原,未遑远略,于是,厄鲁特吞噬西北,日渐强大。”(魏源:《圣武记》)准部在巴图尔浑台吉统治时期,已尽有四卫拉特之地。在其子僧格统治时期,准噶尔的势力继续向北发展。僧格后被异母兄弟策臣所杀,其弟噶尔丹遂于一六七三年夺取了准部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8.
17世纪中叶,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的侵袭,和硕特部和罗理与准噶尔部罕都等人逃至西套地区,是为西套厄鲁特蒙古的起源。西套蒙古与清政府之间的关系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双方在对彼此的认识上曾经存在差异,但总的趋势及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西套蒙古向清中央王朝的归附,这是符合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方向的。  相似文献   

9.
雍正征准噶尔噶尔丹策凌有谕,将军等大员出征,原职保留,另委署员管理事务,俟大兵凯旋,将从征官员与本处署理之员一并分别引见补授。据此推断出征准噶尔之天津都统觉罗伊礼布离职日期当为其后任都统阿扬阿任职时间。  相似文献   

10.
自康熙二十七年至三十六年(公元1688——1697),在大漠南北曾发生了一场清政府对蒙古准噶尔部的战争。一方以康熙大帝为首,另一方的领袖是噶尔丹。这场延续十年,席卷内外蒙古的战争以噶尔丹饮鸩身亡结束。彼时康熙帝曾两次前往宁夏方面主持战局,在途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