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学疑难剖析1.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进行讨论。这次研讨会云集了全球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共同界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健康和富生机的环境上所享有的权利。自此以后,各国致力界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涵盖范围包括国际、区域、地方及特定界别的层面。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1年,美  相似文献   

2.
6月5日──世界环境日王春华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共有113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两个文件: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建议;《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并且提出了“为了这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保卫和...  相似文献   

3.
自从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和1981年《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明确使用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一系列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实施。我国政府首脑参加了这次大会,并庄严承诺中国要认真履行会议所通过的各项文件。为此,国内学者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功能的更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为全球所关注,并逐步由概念走向行动。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保护大纲(WCS)中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UNCED)在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也给出了“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的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的明晰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 ,日益严重的环保问题 ,已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关注 ,以至各国政府的重视。为了保护地球环境 ,近二十多年来 ,人类在国际协作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例如 1970年联合国设立了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 ,1972年通过了“斯德歌尔摩人类环境宣言” ,1980年公布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1992年又通过了人类“2 1世纪议程”。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参与国际协作 ,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我国根据联合国“2 1世纪议程”的要求 ,于 1994年制定了“中国 2 1世纪议程” ,并把它作为我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  相似文献   

6.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借助科学技术这个强大的武器,大规模地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地掠夺和攫取,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危机凸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关注和反思生态危机,并为此提出很多积极的建议,其中,加强生态道德建设成为多数国家的共同心声。联合国1980年发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明确指出:“如果要保证达到资源保护的目的,就必须根本改变整个社会对生物圈的态度,人类社会若要和他们得以生存和得到幸福的自然界融合地共存,就需要有新的合乎道德规范的,相互接受的动植物和人,”  相似文献   

7.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成熟。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和"人类必须求得持续发展"的口号,为了求得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人口的增长趋势与人类环境、资  相似文献   

8.
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中国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建议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这一年召开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讨了把每年的6月5日  相似文献   

9.
一、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早在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该会议正式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的方向。197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通过了《贝尔格莱德宪章》,并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教育计划”。1977年,第一届政府环境教育会议在前苏联第比利斯举行,发表了著名的《第比利斯宣言》,自此以后,环境被视为一整体,同时包括自然部分和人文部分,而环境教育也被视为学科内容的一个环节,并透过跨学科方式以及个人和社区参与去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80年代,自然与自然资源保养国际联盟、联合国环境规划…  相似文献   

10.
今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30周年。回想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人类环境会议。113个国家的1300多位代表,热烈讨论一篇涉及人类命运的重要报告——《只有一个地球》。这个报告由58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并采用40个国家的详实调查材料写成。它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如果人类继续增殖人口、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肆意污染和破坏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必将出现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般认为,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在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之后,这一思想逐渐得到了全世界的响应。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其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iture》中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巴西“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RioDeclarat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又称《地球宪章》)的发表,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推向实践。1994年3月,我国国务院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2.
当前,鉴于森林的过度采伐,工农业生产与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和各个物种及其遗传资源所造成的无情压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已迫在眉睫,成为世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100多个国家首脑出席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并签署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也反映了关于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是当今世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高纲领。  相似文献   

13.
1972年 6月 5日 ,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包括中国在内的 1 1 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与会各国共同通过了一个保护全球环境的计划 ,并通过了庄严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同年 ,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 6月 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自 1 974年以来 ,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有一主题 ,以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其主题如下 :1 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1 975年 :人类居住。1 976年 :水 :生命的重要源泉。1 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和水土流失。1 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1 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1 980年 …  相似文献   

14.
重视环境意识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素质辽宁师范大学林宪生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为纪念这次会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正式提出了“发展环境教育”的口号.可见,环境问题已...  相似文献   

15.
一、从环境教育到可持续发展教育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首次提出环境教育的概念,到1975年《贝尔格莱德宪章》中提出明确的环境教育定义,再到1977年《第比利斯宣言》的进一步修订,形成了明确的环境教育的概念、课程目标及指导原则,对各国开展环境教育提出了指南。此后,世界各国依此为准则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世界环境日——6月5日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及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规定了人类对全球环境的权利与义务的共同原则。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正式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中国土地日——6月25日1991…  相似文献   

17.
师范院校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化环境教育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环境,促进发展,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这是全世界人类共同的心愿。自1972年在瑞典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中国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会议要求,做了一系列工作。1973年,国家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随后根据大量的调查与试点,结合我国国情于1979年颁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法》,1983年在全国第二次环境  相似文献   

18.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0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行动方案》,将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促进公众意识的提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发展的崭新思路。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发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这里包含着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当代人如何对待大自然。换言之,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说到底是一个当代人如何对待自然环境,如何使用自然资源的问题。进一步说,可持续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发展必须有利于保持基本生态过程和保护生命维持系统,发展过程中开发自然资源不能超过环境所允许的限度,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本世纪70年代,形成于80年代,到90年代成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原则。70年代,在国际上有关的发展会议上,人们曾经提出过“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生态的发展”,“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等概念,最后选定为“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课题。它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各领域的通力合作的研究,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