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军 《中国教师》2009,(Z1):482-482
<正>高中物理,有些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若把形象的类比和简单的比喻,应用到物理教学中,配合正面讲解,可使抽象概念简单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枯燥问题趣味化,可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从而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在把握思想政治理论深度的前提下实现其通俗化,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掌握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切准理论精髓、提炼教学语言,从而逐步使教学具有鲜明性、简练性、形象性、暗合性、可检性和幽默感。理论深度是通俗化的前提和基础,通俗化是理论掌握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3.
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反映,理解好数学概念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概念教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起始环节显得非常重要,概念教学的质量决定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但有不少教师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力不从心,觉得难教,以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数学概念觉得特别抽象且难以理解,往往不能正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导致对概念的错误理解和应用.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历史法、对比法、通俗化在高职思政教学中有着不同的要求和作用。对教师而言,历史法解决了思政教学的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历史思维方式;对比法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通俗化解决了理论知识的转化,培养了学生类比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从近年来中职校开设计算机学科教学和就业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理想。据不完全调查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如下.由于对计算机的了解和应用不太熟悉,很多学生和家长对计算机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多数学生不想学或学而不精: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接受能力差异悬殊,教学重心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6.
教学作为人类传承文明与把握世界的重要方式,对世界之美的体验、理解与创造是其本体价值.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向度,就是充分挖掘艺术的美学内涵,展现艺术表达的价值追求,理解艺术承载的人类文化,让艺术的光辉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达成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学审美化的艺术理解要求教学从艺术的美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在根植于历史本体的美学向度中把握历史规律,增强责任担当;在外化于艺术作品的审美向度中发现人类精神之美,弘扬美善价值;在渗透于学科教学的文化向度中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拥有绝对权威,这一方面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有距离感,难以进行交流对话,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针对这种不合理的教学状况,提出了对话教学理念。教师对话教学是新型合理的教学方式,它能够给予学生和教师充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对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浮力”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较难把握和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想象,导致对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透彻,机械运用公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自设小实验,展现物理实验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愿望,使之主动进入学习,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1.自制教具,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占有较大比例,但是由于其自身特点和当前的应试教育,导致老师不重视,学生不爱学。本文主要探析诗歌通俗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西审美文化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中西审美文化。中国审美文化是追求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美,讲求意境美的文化,西方审美文化则是追求主客二分,强调人工美,讲求形式美的文化。中西审美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势不可挡,只有把握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才能在吸收借鉴外来审美文化资源和总结本土审美文化经验的基础上,实现本民族审美文化的创新,从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彰显审美文化的本土特色。以中西园林文化为基点,从中西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角度出发来探讨中西审美文化,在相互比照中寻求相互认知,重建中西审美文化的意识和观念,实现审美文化的多元化,从而开拓崭新的当代审美文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