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离开了家园 ,老马破车 ,越走越慢。我们穿过了大草原 ,向山冈走去。我们一共四口人 :爸、两个小妹和我。小妹妹坐车 ,爸和我步行 ,我已经是 11岁的大男孩了。车上载着旧家什。我们是逃荒者 ,要去森林西边的小城 ,那里住着爸的叔叔 ,他在那里开了两家小小的锯木厂。爸爸去投奔他找活干 ,以便一家人能活下去。已经走了两星期了 ,这时候我们收留了 2 0岁的玛丽娅。她也是逃荒出来的。她说她要和我们全家在一起 ,她能照料小孩。我爸勉强同意了 ,因为我们也没什么吃的了 ,钱也花光了。草原上刮着风 ,可山里却下起了雨。我们停在路边一间废弃…  相似文献   

2.
你们离婚吧!     
我记得那天一早我穿着肥皂味浓厚的校服准备去学校,这是我自己洗的衣服,因为不太会洗,越洗越脏——从去年开始妈妈就不给我洗衣服了。“妈,今天学校开家长会,老师会表扬今年的优秀学生,我也在内耶,你和爸真的不去吗?”“哦……继续努力吧。叫你爸去,我忙。”我没有去问爸爸,而是默默地走到门外。昨晚我已经问过了,得到的是同样推卸的回答。我看着小英,深深地羡慕起她来。我不知道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是否也像别的父母那样疼爱我,事实上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有的时候,看看墙角那被包装箱封存起来的一堆玩具,我依稀能听见小时候在被妈妈装扮成…  相似文献   

3.
向着谁飞     
梅玲 《初中生之友》2010,(13):42-45
<正>一我没想到,她会那么干净利落地背叛我,跟着妈走了。就在前一天晚上,她还在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姐,我听你的。咱们和爸一起过,谁也不跟妈,让她自个儿后悔去吧!"我比她长两岁,刚上五年级,却对爸妈离婚这件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妈说要带我们其中一个走,我一下子就红了眼,疯了一样冲着妈叫:"凭什么!"  相似文献   

4.
树洞     
初中,学校要收30块钱,我妈不在家,问我爸要,我爸从裤子里掏出30块钱扔在地上让我去捡,然后说,赔钱货。现在我已经开始赚钱,等还够你的养育之恩,我们就永不相见。
  因为是女生,爸爸不想要,出生两天就被扔去婆婆家养。小时候应该全世界就只有婆婆疼我了,但六七岁的时候学坏了,不知道从哪学来的。有一段时间一直当着她的面说她小气,她没因这个骂过我,一直对我很好,当时还很淘气也不听她话。九岁的时候婆婆去世了。看到这个话题我想了很久,永远原谅不了的竟是自己。  相似文献   

5.
叫他一声哥     
自打那天接到录取通知书,全家高兴的呀!妈也不知是哭还是笑,不时地用手揉眼睛。通知书没到时,她总担心我考不上,通知书到了,她又担心我路上咋走,说,一个女孩儿家,第一次出远门,路上乱,要没个伴儿,家里哪能放心呢?我说没事,我自己能走的,人家到外国留学不也一个人走吗?妈叫我别犟,说明天不是叫他送,就是叫他爸送,反正得有个人陪着一起去。没法儿,我只好妥协了,同意让他送。自从爸去世后,他们爷儿俩每年都从甘肃老家到我们家来帮助拾棉花。那一年,棉花拾完了,他们却不走了,在我家住了下来。我懂妈的意思,我也没办法。他们一来,我就成了多余的…  相似文献   

6.
爸,妈,和我     
我妈一直后悔嫁给我爸。她常数落我爸,通常是在晚饭后,偶尔也会是别的什么时候。她说我爸穷而且不会赚钱,跟着他尽过苦日子。我爸结婚前许诺带我妈去杭州玩,至今也没有兑现。光这样也就算了,我爸又是大老粗,不浪漫没情调,整个一闷蛋。“闷蛋”这点我也比较同意,我妈这般说他,他却不吭一声。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跑到舞厅去跳舞,美其名日“锻炼身体”。我爸居然相信还支持她。我妈喜欢把和她跳舞的男人带回家吃饭。在我用怀疑的眼光去打量这些男人的时候,我爸的思想比我前卫得多,他欣然接受我妈这帮狐朋狗友,和他们一起喝  相似文献   

7.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海南玩。听说那里有一个景点叫"玉带滩",景色特别美,所以我们决定先去那里玩。我爸喜欢冒险,爱出风头。刚到玉带滩,他就拉着我往海里冲。还没等我反应过来,我就已经被他拖到海水里了。许多人都在后面大喊:"快回来,危险!"可我爸根本不予理会,一边说"没关系",一边继续往前冲。  相似文献   

8.
吴文君 《母婴世界》2013,(10):120-123
女儿10岁那年的署假,有朋友从南京来,我们在十全街请他们吃饭。席间,朋友的两个男孩子,向爸妈要求:“吃完饭我们要出去逛一逛前街。”大男孩已经18岁,高高大大的,他的爸妈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两个男孩子走后,女儿也要求道:“我要先回家。”也许是刚刚两个男孩子走的惯性,让我也毫不犹豫地说:“你先走吧”。问她带没带公交卡,她说:“带了。”我告诉她:“门口有4路车可以坐回家,到了家打个电话给我。”女儿答应后,就走了。  相似文献   

9.
一瓶汽水     
我家附近有一个拾破烂的小女孩叫李小丽,今年已经10岁了,我每天都能看见她和她爸爸在垃圾箱里拾破烂。我没有见过她妈妈,听人说,她两岁的时候,她妈妈就死了。她爸爸也疾病缠身。5岁时,他爸爸带着她到城里来,靠拾破烂生活。她的家只是在一处什么地方有间棚屋,无论寒冬还是酷暑,都住在那里。我们认识,见面也打招呼,却从不在一起玩。因为她的脸总是黑黑的,衣服也是脏兮兮的,我打心眼里瞧不起她。  相似文献   

10.
正月十三,我回家,没看见爸。“妈,俺爸呢?”“你爸去天津打工了。”“啥时候走的?”“正月初八。”哦,爸走了,我顿觉有一种深深的失落猛袭心头!“妈,俺爸的胃不好,也不能干重活儿,能去打工吗?”“唉——”妈长叹一口气,“你爸硬要去,我劝也劝不住啊。他说,打一季儿的工就够你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与继父     
在我8岁那年,继父走进了我们家。妈叫我喊他“叔叔”。我知道,妈的内心里是希望我叫他“爸爸”的。可是,我连叫他“叔叔”都很不愿意。记忆里,妈和爸的关系一直不很融洽。但爸常说,我是她一生的宝贝。如果没有继父,也许妈就不会同爸离婚,我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没爸的孩子了。这样想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升起一股恨意。我暗暗发誓,这辈子都不会叫他“爸爸”,一定要让他感到后悔,让他用痛苦作为破坏我们家的代价。继父叫我,我从来都不答应,却在他不注意的时候突然大声喊出我爸的名字;我在自己房间的每个角落都摆满了爸的照片。我要让他知道,在我的…  相似文献   

12.
吴文君 《母婴世界》2013,(9):120-123
独自一人游成都 2006年“五一”期间,我要到宁波去讲课,女儿也想去玩,于是就跟了我一同到宁波。我们玩了两天之后,就到了我开课的时间,但她却吵着要回家看书写作业。开课时间已经定了.没办法更改,最后我决定让她自己回家。我帮她买好车票。她就一个人坐火车回家了。这是她第一次独自乘火车旅行。这次过后就是暑假,这年她12岁。跟随我去成都讲课,她不愿意跟我去课堂,但一个人待在住的地方又无聊。于是她就一个人出去逛。她找到一家她很喜欢的动漫店,还跟那里的老板建立了很融洽的关系,甚至帮他的顾客介绍相关的书籍和光盘。我白天去上课,她就一个人去逛街,逛动漫店。  相似文献   

13.
正月十三,我大休回家,没看见爸爸。“妈,俺爸呢?”“你爸去天津打工了。”“啥时走的?”“正月初八。”哦,爸走了,我顿时觉得有一种深深的失落猛袭心头!“妈,俺爸的胃不好,也不能干重活儿,能去打工吗?”“唉——”妈长吁一口气,“你爸硬要去,我劝也劝不住啊。他说打一季儿的工就够你的学费了。”我的心,猛地一震!“鹏啊,你爸临走的时候,还念叨着你呢。他给你写了一段话,就搁在你的书桌里。”我迅速跑进小屋,拉开抽屉:鹏,爸要出远门了。我不在家,你过星期时,除了写作业外,要帮妈妈干点活儿。学习上哪个地方不懂,一定要问老师(一定)!祝鹏天天…  相似文献   

14.
情在不言中     
我和爸的关系绝不是亲密无间的那种,我们之间很少有较倾心的交谈。于是,我总有处被忽略的感觉。一想到那一次的情景,心里更是委屈。那一次是我第一次单独出远门,心里慌得厉害。临出门了,妈妈一边千叮咛、万嘱咐,一边对爸说:“送送她吧!”爸仿佛没看到我期盼的眼光。说道:“她自己行的,不用送了!”说完帮我提着大大的背包,出门只是叫了辆车送我到车站去。我上了车,他把包递给我,说:“走吧!”就让我走了。我在车上,心酸了一路。但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那件事再平常不过了:父子俩在雨中撑伞走着。父亲走内道,儿子走…  相似文献   

15.
建敏 《家教指南》2003,(12):48-49
“孩子是我生的,怎么越长大反而越显生分?”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些母亲这样抱怨:“我供他(她)吃、供他(她)穿,怎么反倒不跟他(她)亲爸、亲妈亲,而跟老师亲的不得了,有什么心里话都跟老师说?”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老师身兼家长、父母、朋友等多重身份,成了孩子们大小事情的寄托者和首选倾诉对象,难怪家长们会“争风吃醋”。  相似文献   

16.
前几天去好朋友倩儿家串门,见脾气火爆的倩儿正在那里电闪雷鸣般地教训她4岁的女儿,她女儿在她的训斥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得正伤心。将倩儿劝开,帮小宝贝擦干眼泪后,我问倩儿,因为什么事要这么训孩子。我不问不要紧,一问,倩儿的脾气又上来了:"别人家孩子是越长越聪明,我们家孩子是越长  相似文献   

17.
“你看他那个傻样,上学有什么用,在家拉巴着饿不死就行。”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件事你不用管了,走吧!走吧!”说着把门给关了。我站在那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我不明白:家长怎么能歧视自己的孩子,又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元元是个低能儿,已经到了入园的年龄。开学的时候,我几次去他家,他父母都不肯送他来。有几天,我发现元元经常蹲在幼儿园门口,两手托着腮帮,眼睛望着园里,嘴角有时还会溢出微笑。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冲动,促使我要去接近他、了解他,我走过去问他,是不是想来上学?他笑着,使劲地点头。我对他说:“明…  相似文献   

18.
过失体验     
董多恩老师来自美国,我和她一起在耀中国际学校工作已经两年了。我们所教的班级是学前班,班上的孩子大都五六岁。董老师非常喜欢班上的孩子,不仅教他们各种知识,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她通过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事情,教会孩子去爱别人、关心别人和体谅别人。一天中午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像每天一样入厕、洗手、喝水,然后回教室安静地阅读图书。看到大部分孩子已经回到了教室,我和董老师也回到了教室,准备一会儿要给孩子们讲的故事。就在这时,从厕所传来了哭声。我赶快走到厕所,只见江山小朋友头上、衣服上全是水,正站在那里大…  相似文献   

19.
让我去支教     
“你不去就不行吗,孩子?”妈拉着我的行李箱,用近似哀求的语调对我说。“凭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文凭,在咱们市内找一家工作单位,能费多大力气,干嘛要跑到外县那些穷乡僻壤山沟沟里支什么教,受那份活罪呢?”妈的眼眶有些泛红,其实从我告诉他们我要到外县去支教的那天起,她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她房里的灯总是在凌晨两、三点才关掉,背着我和爸她一定还偷偷哭过。我觉得很愧疚,因为我让母亲如此伤心难过。爸坐在沙发上,铁青着脸,拼命地吸着烟不时抬头瞅瞅母亲和我。他突然站起身来,朝我吼道:“你小子给我想清楚了再走,别才去个把月就受不了那份苦…  相似文献   

20.
我是跟着奶奶和爸爸长大的,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妈妈的影子。在我两到六岁的岁月里,她在遥远的南方念书。妈妈是个个性很强的人,生下我之后依然坚持去进修,进修回来后成为业务上的骨干,事事领先。在她眼里,她的女儿——我,也理应成为最优秀的孩子。然而那时的我大概已经被奶奶和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