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冯梦龙将《清平山堂话本》中的11个故事选入了"三言"中的《喻世明言》和《警世通言》,并做了大量的改动。笔者从探究"情教"与"里耳"的关系入手,认为冯梦龙"情教"的实质是以读者为中心,根本目的是"导愚适俗"。冯梦龙选择和改编《清平山堂话本》是"情教"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明末毛晋所辑《六十种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极为著名的传奇选本,自其问世以来流传广泛、影响深远。随着民国时期及解放以后质量较高、校订严整的几个版本的相继出现,学界对《六十种曲》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近年来研究者及研究成果更大为增加。笔者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六十种曲》的研究情况,谨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署名“西周生”的小说《醒世姻缘传》 ,向来被视作格调不高的作品。笔者以为 :首先 ,《醒世姻缘传》的主旨是宣传理想姻缘 ;其次 ,《醒世姻缘传》“恶姻缘”的前因后果种种皆为人所为 ,所以警世的用意显而易见 ;其三 ,《醒世姻缘传》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人物刻画生动 ,堪称佳作。同时 ,它描绘了 17世纪山东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 ,颇有深度。因此 ,该书不应进入“格调低俗”作品之列。  相似文献   

4.
吴次尾先生为池州先贤,明末文社—复社的领袖人物之一,抗清义士。生平以节义、文章自许,著述丰富,有《楼山堂集》、《读书止观录》等传世,笔者阅读《楼山堂集》,随做札记,对《楼山堂集》文章内容中六处疑点问题及成因进行考证。觉得造成这些疑点问题的原因有三点:行文匆忙,未细核原始材料资料;或因战乱,山川间阻,误听传闻;有意改动史实,张冠李戴,免去自我夸耀之嫌。  相似文献   

5.
《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作者自己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主人公杜丽娘被历代公认为中国古典戏剧乃至古典文学里最有光彩的妇女形象之一。那么,杜丽娘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牡丹亭》《作者题词》中一段话道出底里:  相似文献   

6.
继《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和《踏着1095级台阶而来》两本书出版之后,白院长第三部职业教育专著《职业教育焦点与对策》又面世了。初步浏览之际,笔者深深为作者孜孜求索精神所感动、震撼。我看到了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良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感受到作者及强烈的事业心和神圣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7.
汉字在韩国历史上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文学发展. 汉文小说代表作《九云梦》中,作者在给作品、人物命名时,大量运用汉文的典故及汉语的古义. 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了解作者的汉文学底蕴以及当时两国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好兵》和《黑暗的心》分别是福特·马多克斯·福特和约瑟夫·康拉德于19世纪左右发表的精品小说。两部小说作者有着长达10年的合作关系,他们在经历了长久探讨和磨合之后,其世界观和写作技巧都有了惊人的相似。两篇文章皆以意象"Heart"为主线,诠释了作者们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9.
戏剧和小说这两种文学艺术样式关系密切,而且从叙事艺术上来讲,二者也有许多相似和相通之处。明末白话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戏剧化倾向,也具有戏剧性的审美特性。以《陈御史巧勘金钗钿》为例,作品中的矛盾冲突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戏剧化场景的展开呈现出了人物真实的生活状态;复杂的人物关系是激活故事的内在原因;就该篇作品而言,还蕴含着悲剧性的戏剧美。  相似文献   

10.
焦循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通儒,经史子集广泛涉猎。在戏曲领域,焦循也有建树。他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等,被后代研究戏曲者广泛重视,奠定了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焦循及其曲论《花部农谭》的探讨有很多。对此进行综述,将有助于对焦循及其曲论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的结构是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的,作者不但从整体上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因缘结构框架,而且作品的内在叙事结构又与《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的结构颇为相似,或对这些作品存在不同程度地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浅议《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及其意义吴晓民(陕西师范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西安710062;作者,男,36岁,讲师)尽管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在其杰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及美国梦进行了精采的描述,其人物塑造极为娴熟,叙...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盖茨比和孙少平的对比,分析了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差异。以盖茨比和孙少平的个人奋斗和命运为例从二者梦想的出发点、价值、内涵、实现途径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了美国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异同以及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升华。最后从美国梦中吸取经验教训,借鉴美国梦从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明末宦官方正化,在崇祯十七年三月甲申之变时,殁于保定之役。目前包括《明人传记资料索引》在内的关于明代史料研究方面,对于方正化的资料只知有《明史》,而事实上关于方正化的史料并非仅此一种。通过对错综复杂的相关文献进行疏理和考证,有助于明末甲申之变历史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周易》较早提出了"一阳一阴谓之道"的著名论题,这是对《周易》这本古经中包含的阴阳哲学的高度概括,而《周易》中的婚姻思想,即是以乾坤交泰,阴阳二气相感为基础,但又参考了许多因素,比如说年龄等因素,并非止于身体本能之欲望,本文以《周易》中说阐述阴阳相辅相成思想为切入点和基础,简要分析了《周易》中体现的求婚、订亲、迎亲等场景,此外还分析了对偶婚、抢夺婚和姊妹共夫等婚姻风俗现象。  相似文献   

16.
唐诗宋词明传奇,无一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这些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形象最全面最鲜明的写真。以明传奇为例,明朝传播最广、知名度最高的传奇小说无疑是“三言”和“二拍”,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初刻拍案称奇》《二刻拍案称奇》,本文将对“三言二拍”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对当时的女性地位以及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8.
观物取像,取像类比。中医的核心是阴阳,阴阳的核心是象。象思维是医易共同的思维方式,是医易会通的交点。象直观可察,是客观事物的外在表现。类比思维采用的方法是,即使不同质的事物,只要在状态、格局、功能等直观可察的外在表现方面有相似的成分,就可类比为同类事物。《内经》法《周易》之象,创造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但取象比类含有较强的主观臆测性、或然性,从而又赋予中医理论具有表象性、模糊性、不精确性等特点。故我们对取象比类应该持历史的态度,辨证对待中医理论中通过类比所得出的结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9.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梦"是经典小说《红楼梦》的重要意象,《红楼梦》中的梦意象在本质上是一种原型意象,一方面,它受到原始思维神秘互渗律的影响,梦中的景象与现实经验相互渗透;另一方面,梦意象的创造受到神话———经验思维模式的影响,充满着万物有灵的诗性智慧。从原型层面透析小说中的梦意象,便于从人类精神深层结构上解析《红楼梦》中梦意象的神秘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