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姥爷和树     
正大年初一回姥姥家。姥爷突然说:"隔壁单元楼上的一个姥姥昨天去世了。"又自言自语道:"我不想过下一年了。"尴尬了两秒钟,表姐说:"您就好好活着,啥也别想。"姥爷小声说:"可我不想让他们走啊。"说着,佝偻着身体微微向后,艰难地用手背擦眼泪。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姥爷哭。之后,姥爷眼睛紧紧盯着窗外那棵茂盛生长的香椿树,喃喃地说:"20多年了,那是我亲手栽的树啊,长得多好啊。"  相似文献   

2.
都拥有同一片肥腴的沃土都拥有同一片蔚蓝的天空都拥有同一样漫长的雨季都拥有同一样蓬勃的生命苔藓染绿了褐色的山石小草牵手织就绿色的缎锦大树竞相触摸狭窄的蓝天青藤紧缠着自己心中的恋人每一片土地是自由的每一粒种子是自由的每一丝清风是自由的每一朵白云是自由的自由得每一块苔藓都有存在的理由自由得每一株小草都有生存的环境自由得每一棵树木都有扎根的土壤自由得每一棵青藤都有自己的追寻自由中大家相亲相爱相依相偎自由中大家相竞相争相克相生说不清树在藤的纠缠中窒息死去究竟是竞争的失败还是爱恋的成功这里所有的生命都有自己…  相似文献   

3.
路遇一棵树     
正秋高气爽的休息日,不想远行,也没有约伴,就到近处的山坳里走走,也不奢望有什么收获,散散心而已。想起曾经走过的一段路,就在一个山坳边上,有一棵大树。那是隆冬时节,在破旧的民房前,几株矮树簇拥着一棵高大的树,高有五六米,冠幅近半亩,好似母鸡在呵护着翅膀下的小鸡。树上虽然掉光了青叶,但枝丫密密匝匝,嶙峋而有骨气,枝头如蜘蛛网交织在蓝天。鸡鸭在它的下面啄食,小狗也为它站  相似文献   

4.
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吃饭,有位先生的手机响了。"是公益短信,"他说,"哦,给你们念念啊——‘知道中国一年要消耗多少一次性筷子吗?450亿双!相当于170万立方米的木材,大约需要砍伐2500棵大树’。太可怕了!这么巨大的数字!大家慨叹着。有人说:"我看过一篇报道,说湖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们造过一棵‘筷子树’,是用人们扔掉的几万双筷子造成的。"有人说:"我在随行医学院就亲眼见识过这样一棵‘筷子树’,好几米高,相当壮观!"有人叹气说:"那都是森林  相似文献   

5.
我生活在错别字内外的世界. 开始认字,我就被要求书写规范字,不写错别字.学的字越来越多,两个世界都在发展壮大,旗帜鲜明地展开对垒.我一直在两边堡垒中奔走,有时莫名其妙就到了错别字的世界,老师发现,罚我一遍一遍抄写,家长看见,把我手掌心打得通红.他们不允许我到对面去,可有时我迷糊.  相似文献   

6.
看云     
天有多高?云离我们有多远?小时候和小伙伴们每次仰望天空,看过那一直不断翻卷的云彩后,总要带着满脸的疑问这样互问,各路神仙们脚踏祥云往来于天地间的传说早已经在我们的小脑袋瓜里折叠成一页页画面。在我们的眼里,蓝天白云间总有他们的影子在飘浮。童年的幻想总是变成幻象让我们把天空里的神秘设计出万花筒般的光彩来。于是,当脸朝天空,望得脖子发酸时,我们就会指着自己认为最好看的那朵云说:“这朵云彩是我的,我要踩着它去摘王母娘娘的仙桃。”“我要那朵大白云,我要它托着我,上天去摘几颗星星,放在家里照亮,晚上就不用点油灯了。”“我…  相似文献   

7.
张望一棵树     
一每到一处,我总是留意那里的树木,尤其是古树名木。这样,注视古树就成为我旅途中的紧要之事。有时,看到古树,就执意停下步来或停下车来张望一会,观赏一番,抚摸片刻。在我的直感里,没有一株古树的形态,神韵是一样的,也没有一棵古树给人的沧桑感、美感是相同的、重复的。从南方到北方,从海岛到高山,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古树。在我生长、生活的这个东海之滨的小城市里,共有四百来棵古树名木,我就访问了三百多株。当然,这些古树中绝大多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年岁不一。它们中,有的横空出世,仪表非凡;有的形态优雅,风…  相似文献   

8.
周海亮 《文化博览》2007,(11):56-57
刚去那个城市的时候,时间紧,随便租了一间平房。屋子里很潮,又暗,门前一株香椿树遮住了窗口的阳光,好在我很少在屋子里闲呆,回来倒头就睡,睡醒了锁门上班,住处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那天醒得早,去墙角挪动一个花盆,竟发现那里长出一棵小香椿树!地面是红砖铺就,香椿树从砖缝里钻出来,树高已达膝盖,叶片绿中带红,长得蓬蓬勃勃。我盯着那棵树,感觉不可思议。很明显,是门口那棵大香椿树的根须伸到这间屋子的地下深层,然后从其中一个根须上,长出来这样一棵幼苗。它肯定生长了很长时间,而我竟没有发觉。  相似文献   

9.
正"你种下的一颗种子,后来长成一株树,树播下的无数种子,后来长成一片森林……"这是一位马来西亚槟城学生所写,描述华人教师在当地落地生根的诗歌《一颗种子》。2017年11月,我们有幸在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听到了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留学生朗诵此篇。这位留学生名叫李子伟,是浙江大学国际文化学系的学生。他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杭州的诗歌朗诵活动。也只有在杭州这样充满诗意的城市,才能每年不间断地吸引全世界的诗歌爱好者前来写诗、读诗。事实上,这  相似文献   

10.
正外婆家有棵枣树,从我记事起,它就高高地挺立在院子的西南角。母亲说,这棵树是外婆结婚时种下的。外公爱吃枣,结婚时他们种下这棵枣树,并且期望生活能像枣树一样永远茂盛,像枣一样永远甜蜜!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深夜,外公突然被抓壮丁了。那时,他们已有四4个子女,大的10岁,小的才2岁。外婆虽然伤心,但为了孩子,日子还得咬着牙过下去。外婆迈着小脚,农忙时,她给地主家打粮食、推磨;农闲时,她给有钱人家洗衣服、  相似文献   

11.
怀念乌鸦     
儿时家乡许多美好的记忆经常像过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浮现,乌鸦就是其中之一。记得当时我们村庄的西头,有一片茂密的榆树林,林中足有几十个乌鸦窝,成了名副其实的乌鸦“住宅小区”。我和小伙伴们常去掏乌鸦蛋。村东头几棵高大的杨树上,只有几个喜鹊窝而没有乌鸦窝。常听老人说,喜鹊手巧,不但会做花衣裳,还会盖房子,它们的窝垒得大而坚固,像只挂在树上的大灯笼;而乌鸦从小只知道多嘴多舌,笨手笨脚,只会做件黑糊糊的衣裳,盖房子的技术更差,它的窝像个朝天接水的“敞口盆子”。  相似文献   

12.
碧泉湖。这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湖,一个令人怡然陶醉的湖,是我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湖。圣洁的天池之水自长白山峰飞泻而下,穿过气势恢宏的千沟万壑,穿越厚重粗旷的原始森林,千回百转,在长白山主峰脚下、红松的故乡——露水河林区形成了一处湖水,生活在这里的务林人送给她一个美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去东北林区不看白桦林等于白去。我很赞同这话。白桦林永远是东北林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东北的大森林里,有一种素衣洁面的树,这种树的皮洁白,像挂了一层白霜,这种树就是白桦树。白桦的树干挺拔耸直,枝叶疏散,叶片三角形,叶柄细柔,微风轻吹时,细枝摆动,树叶会发出索索的声响,很好听。白桦树还有一个特点,春天嫩叶初发  相似文献   

14.
我是河北省张北县大湾山林的一名护林员。我说的大湾山林地方不大,方圆有十几公里,山上栽的全是耐旱的榆树与山杏树。这座山林没有啥名气。假如你到过安沽里淖度假村旅游,一定能看到在茫茫的草原边际,有一座 绵延的山丘,山石中间长着矮矮的树木,那就是大湾山林。山林里的一切生命已经陪着我度过了半生。在年复一年的时光流逝中,我为这些长势缓慢的小树付出的不仅仅是青春与欢乐,还有更多潜藏在心底、难以言说的东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周日,吃过早餐,我骑上摩托车要进城。我住的小区离城里有十公里的路,临出门时我拍了拍爱人的肩,嬉笑:"你说我今天最想做什么?"爱人猜了有十多样事,我都一一摇头。"新茶下来了,我想到城里买点新茶,喝茶,别的,什么也不做。"爱人望望我:"就这呀,有什么乐的。"回到家,我把手机调到"振动"状态,放进抽屉。搬出藤椅,坐在院内。茶叶在玻璃杯里上上下下地漂浮,像小海马在海水里吐着气泡游动。阳光如温柔的猫咪,静静地卧在我的身边。一只水瓶在右,一只方凳在左,一本杂志,一堆的报纸,胡乱地堆在脚下。  相似文献   

16.
一群猴子在树间嬉戏,忽然,它们发现在一棵大树的顶端挂着一枚果子,那枚果子又大又红又鲜,看上去好吃极了。然而,那挂果的位置太高太危险了,猴子们不敢上去,只好在树下面等,等那枚果子自己掉下来。等啊等啊,那枚果子就是不掉下来,许多猴子不再等了,一个接一个走了,最后,只剩下一只猴子了。这只猴子毅然决然地说:"我一定要等到那枚果子掉下来!"就这样,这只猴子从夏天等到了秋天。秋末,那枚果子终于从树上掉下来了,然而——因为长久地风吹日晒水分大失,因为过度的成熟而变小、变暗了,着地时,当即摔成了烂泥。这只猴子一  相似文献   

17.
牛汉 《生态文化》2005,(4):31-31
我想写几页小诗,把你最后的绿叶保留下几片来。 —摘自日记 湖边山丘上 那棵最高大的枫树 被伐倒了…… 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比秋雨还要阴冷 想不到 一裸枫树 表皮灰暗而粗犷 发着苦涩气息 但它的生命内部 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哦,湖边的白鹤 哦,远方来的老鹰 还朝着枫树这里飞翔呢 几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 都听到了,感觉到了 枫树倒下的声响 家家的门窗和屋瓦 每棵树,每根草 - 每一朵野花 树上的鸟,花上的蜂 湖边停泊的小船 都颤颤地哆嗦起来…… 是由于悲哀吗? 这一天 整个村庄 和这一片山野上 飘着浓郁的清香 芬芳 使人悲伤 枫树 被解成宽…  相似文献   

18.
正不经意间我发现校园里那棵泡桐树开花了。前几天枝条上还是光秃秃的,如今己繁花满树,空气中也弥漫着那特有的清香。我驻足欣赏着,泡桐的花虽然灿烂,但由于略染红晕,没有梨花的皎洁:虽然也有香味,但稍带泥土的味道,也没有玉兰的芳香醉人,加上灰褐色的树干和枝条,一切都让人觉得非常朴素,一点也不招摇。凝神品味中,我思绪的触角伸向了记忆的深处,眼前浮现出那朵朵桐花来。小时候,祖母带着父亲兄弟三人买了一间土砖屋,这原是外村人  相似文献   

19.
“你说你离我很远,你真的就在我心田,你说你离我很近,越过天涯,不变的情感。”当这熟悉的旋律升起,海内外熟悉唐诗的观众的脑海里就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名句。《天涯共此时》栏目片头中一片蔚蓝色的大海边际线上升腾起一轮明黄的月亮正是取材于此。《天涯共此时》栏目从1992创办伊始,就将自己定位为“海峡两岸亲情交流的桥梁”。13年来,该栏目见证了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记录下两岸人民在交往过程中的无数令人难忘的时刻。13年过去了,无论台海局势怎样变化,《天涯共此时》栏目没有停止过自己前进的脚步。制片人汪骢总结这些年栏目的变化时说:“(栏目)没有一成不变的,变,才是永恒的。你可以说我们是‘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因为栏目从创刊伊始就开始讲同根同祖。这个嘛,台湾人一直不否认。记得有个台湾人跟我开玩笑,他说:“你天天跟我说你是我爷爷,我知道了,你还天天说,五遍,十遍……我就会想你为什么非要强调‘你是我爷爷’,是不是因为你想教训我,想对我发号施令啊?其实,在台湾有很多街道、餐馆的名字都是从大陆过去的,说台湾与大陆的民众身上流着相同的血,相信谁也不会反对。但说上十遍就没意义了,别人会说‘你是不是想做统战’啊”。的确,如今是民主社会,人人讲究平等。不顾对方的感受,一味地只为宣传而宣传是非常可笑的……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天涯共此时》栏目创办至今13年,仍然以鲜明的个性特色吸引着广大的海峡两岸观众,走过的是一条不断创新、追求特色、适应观众要求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爱老——中国新闻人的一面旗帜6月3日晴今天我随《今日中国》杂志社的同志们去八宝山向我们敬爱的爱老作最后的告别。才一个月前我们还在人民大会堂、友谊宾馆欢乐地庆贺他的九十寿诞,今天他却已离我们而去,这段时间差距实在太短了,前后的反差太强烈了,我真有如同梦幻的感觉。在向他告别时,我望着他安详的、永远是那样慈爱而充满睿智的面容,眼前似乎出现他同我对坐论文的情状。我想起最近写的一篇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爱老在他回忆录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在以后的十年里——如果我能活这么长的话——我也许还会写一段‘尾声’的。”我相信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