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气密性检验方法 1.升温法.升高气体发生装置体系的温度可以临时增大其压强,从而使体系内部分气体外逸,当温度恢复到初始温度时,体系压强减小,导致浸没在水中的导气管内倒吸有一段水柱.  相似文献   

2.
一、气密性检验方法1.升温法。升高气体发生装置体系的温度可以临时增大其压强,从而使体系内部分气体外逸,当温度恢复到初始温度时,体系压强减小,导致浸没在水中的导气管内倒吸有一段水柱。  相似文献   

3.
解析 检验装置气密性必须遵循的步骤是:1.封闭一段气体;2.设法形成压强差。 图1将导气管b放入水槽中(封闭一段气体),用手焐热试管(产生压强差),有气泡产生,手放开后能形成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地方涉及到压强差的有关知识。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将装置构建成一个密封体系,再采取一定的措施造成装置内外形成压强差。(1)装置末端和空气相通的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将末端导气管伸入水中,然后对起始仪器微热或加热,通过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原来的条件时是否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形成等现象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2)对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如启普发生器等,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后,从漏斗注人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  相似文献   

5.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6.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7.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8.
一、检查原理 先用与外界大气直接相连的水(或其它液体)以及胶塞、活塞、止水夹等密封手段将装置构建成一个密封系统,再根据物理学上的气体定律,充分考虑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的关系,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加热、加水增压、活塞抽拉等)使装置内气体与装置外气体形成压强差,最后通过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一段水柱形成等现象来判断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  相似文献   

9.
1 原理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的内空气压强时出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体的下沆、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①被检查的装置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有一部分气体.如:将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等.②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温度、体积)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如:手捂试管、向装置内加水等.③气体压强的改变能通过一定的现象(气泡、水柱等)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1 原理 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空气压强时出现的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水柱的形成、液体的下滴、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①被检查的装置营造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其内有一部分气体。如:将导管插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等。②通过一定方式(改变温度、体积)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发生变化。如:手捂试管、向装置内加水等。③气体压强的改变能通过一定的现象(气泡、水柱等)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一、防装置漏气装置连接好后必须检验气密性 ,避免因装置漏气而长时间收集不到氧气。二、防试管破裂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 ,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蒸发出的水分凝结为液态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加热时要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避免因局部受热温度过高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后应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再用水清洗 ,防止高温的试管在水中骤冷而破裂。三、防倒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 ,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再停止加热 ,防止水槽中的水因负压而倒吸。四、防收集的气体不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要让水槽中的气泡均匀…  相似文献   

12.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13.
1.为了测定某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3.00g混合物样品放入右图所示的大试管中充分加热,直至反应完全,并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试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现有如下可供选择的操作:①将导气管放入盛满水的量筒内;②给药品加热;③有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气体;④取出导气管;⑤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如图,此时导管出口略高于液面);⑥冷却至室温;⑦调整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使之相同后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生…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装置             图 12 实验步骤与现象2 1 连接装置 ,并检查气密性。2 2 在三口瓶中装入 1 1ml干燥的苯和0 2 5g铁屑 ,分液漏斗中装入大约 5ml液溴 ,左边贮水瓶内盛装约 2 0ml水 ,右边干燥管中装入适量的碱石灰。2 3 关闭E夹 ,松开F夹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使液溴与苯、铁屑反应 ,常温时很快就会看到锥形瓶中导管口附近出现白雾 ,大量白雾逐渐被干燥管内碱石灰吸收。2 4 待三口瓶中反应进行到仍有气泡冒出时 ,松开E夹 ,关闭F夹 ,此时水从左边贮水瓶沿导管倒吸于三口瓶中 ,可看到三口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15.
1.实验室制氧气需用哪些仪器? 答:需要的仪器有:大试管、铁架台、导气管(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集气瓶、水槽、药匙等. 2.制氧气前为何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防止制氧气时装置漏气.如果装置漏气就不易收到气体,使实验失败.  相似文献   

16.
防倒吸是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安全措施,特别是在进行易溶性气体被溶液吸收或实验过程中用到加热操作时,容易造成装置中产生负压而发生倒吸现象.为防止危险事故发生,必须要有一个安全装置来预防倒吸溶液对实验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防倒吸装置形式灵活多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隔离式.将导气管末端不插入液面下,使导气管与液体呈隔离状态.2.肚容式.选择一个容积较大的容器,当吸收液因倒吸进入容器中时,使吸收液液面下降,容器中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自动下落,从而有效地防止倒吸.  相似文献   

17.
瞿兵 《新高考》2007,(5):43-49
专项突破一、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实验方法归纳 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操作之一。涉及气体的制备、收集以及气体反应等实验的仪器装置,在组装完毕后都要进行气密性检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应用的原理一般都是压强原理:(1)给装置内的空气预设一条通路并将其出口通入水中,使装置内密封的空气压强增大,体积膨胀,如果气密性好,则空气就会沿着预设的通路逸出;(2)往装置内注入液体达到一定的高度,将原先装置内的空气密封在内,且由于液体高度的原因而增压,若气密性不好,空气就会逃逸,液体高度会下降。  相似文献   

18.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化学第二册第1 5页 [实验 1— 7]实验铜和硝酸的反应 ,虽然实验装置和操作看似简单 ,在演示过程中存在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物气体的颜色不准确和实验中有害气体的泄露问题 .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实验 ,把此实验改进如下 :1 实验装置2 实验步骤2 1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 ,使球形漏斗的下端不要插入溶液太深 ,以防倒吸 .然后可用双手握住试管底部 ,通过在烧杯中发现气泡来说明此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 2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浓硝酸 ,塞上胶塞 ,然后让可移动的铜丝…  相似文献   

19.
1实验目的验证气体压强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之间的关系。2实验用品注射器1支,输液用针头(带一段输液管)1个,输液瓶1只,稀盐酸(或稀硫酸),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3实验步骤a.取医用带塞输液瓶一只,把针头插入橡皮塞里,将针头胶管的另一端与注射器口部相连,塞紧橡皮塞使装置气密性完好。-14-b.向瓶内加入稀盐酸约占瓶体积的4/5,再加入少量碳酸钠固体,产生大量气泡,迅速塞好瓶塞。一段时间后,反应完毕,注射器的活塞被气体向外推出一段。c.做演示实验时,将活塞慢慢往里推,随着瓶内气体压强的增大,气泡大量减少,甚至观察不到气泡,再将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20.
中学化学实验中,经常涉及装置的气密性检验问题。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