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强调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可以看作一个小小的社会,数学课堂就是一个小型的数学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与学生共同成为有关数学思想、情感的体验者、交流者和共享者;学生也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数学思想、情感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应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体验课堂情景中的问题、事实、情感和价值,并生动地交流自己的思想,共享共同建构的数学知识,共享集体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苏海玲 《成才之路》2013,(25):50-50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有关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者、交流者、共享者;学生也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思想、情感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  相似文献   

3.
正体验是亲历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注重过程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该与学生一起成为数学思想、情感的体验着;学生也不应该只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数学思想的主动建构者.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引导  相似文献   

4.
和谐是课堂教学的真谛,这是我们倾心追求的。要让我们的课堂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引导与开放携手数学学习是一个以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必须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思考、尝试、交流、比较、分析、推断等活动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并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突出学生的地位,不是放任自流,它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融,共享智慧的活动,离不开教师及时、到位的引导。和谐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靠自己主动去经历、体验、感悟和深化理解,是一个能动的自主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有目标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生成过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由教师把数学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来自数学教材、数学教师和其他方面的数学信息,而是在一定的数学教学情境下,根据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对外部数学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维的过程。有意义的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实践主动地建构的.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无论是概念的认识、法则的概括、公式的推导,通过实践性探究,在知识建构过程中都能让学生较好地体验其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实践中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自主构建数学模型呢?  相似文献   

8.
建构意义下的数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当今建构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思想 ,其中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者所极力提倡的 .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可以促进认知主体积极进行建构 ,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这在进入“学习化社会”的今天 ,意义尤其重大 .1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生有不同于成人的数学世界 .数学知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 ,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操作、交流 ,通过反省来主动建构的 .也就是说 ,学生不只是模仿和接受老师的策略和思维模式 ,他们要用自己现存的知识去过滤和…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这深刻地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知识.实施新课程以来,体验性学习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不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认为,在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取层次性体验教学法,即教师要努力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方式,努力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效的探究中、实践的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数学理论和实践证明,数学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或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要通过教师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从而主动地进行数学思考,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精心创设课堂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体验并感悟,让课堂凸显生命主旋律,让学生在课堂生活中进行知识重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激活重构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学生成为自主探索的“建构者”.但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既有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也存在大量把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泛化、形式化的现象.本文结合几则教学案例,从建构的角度谈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自主探索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了情感态度和思维品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是学生在学数学,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决不是模仿者。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学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数学教育研究的带头人弗赖登塔尔曾指出,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并非机械地重复历史中的‘原始创造’,而是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建构主义学习观也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  相似文献   

14.
帖淑芬 《考试周刊》2013,(35):85-8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课堂导入、知识建构和创新实践,凸显数学学科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正>意义建构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环节,它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处理和转换,体验在数学发现和创造中充实而深刻、丰富而完整的学习历程,从而领悟数学理论、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的过程.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教学中意义建构的认识与实践.一、意义建构的基础——师生的情感交流与情感共鸣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是意义建构的基础,是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情感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催化剂.课堂教学应当充溢师生情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的过程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而是学习者对数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总是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数学活动基本经验和理解走进数学学习活动之中,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探究和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  相似文献   

17.
梁波 《考试周刊》2010,(52):100-100
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中,在联系生活中体验数学学习,用心去感悟数学思想,在体验中思索,在思索中创造,从而有效建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努力把课堂教学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留意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以很好地落实数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从而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对话与交流。走进现在的数学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到课堂交流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问一答,也不是形式化的热热闹闹,更不是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而是另一种异样风景——智慧引领下的有效交流。那么在课堂上教师如何引领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呢?下面,结合“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陈国富 《小学生》2012,(9):90-90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用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