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刘玉显 《物理教师》2000,21(8):41-42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一下子撼动了经典物理学理论的基础,使人们对那个近乎完美的经典物理大厦产生了怀疑.奇妙的X射线预示了微观世界黎明的到来.1X射线的发现 物理学家克鲁克斯在做放电管阴极射线实验时,已发现放在管子附近的照相底片有感光迹象.但由于他思想上缺乏必要的准备,没有深入思考.因而便与一项重大发现失之交臂.而伦琴则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发现了X射线,并由此获得了1901年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奖. 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实验室里对阴极射线进行研究.为了排除其他光的干扰,他…  相似文献   

2.
研究X射线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李杰毅(山东省临沂三中,276000)⒇X射线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由于X射线的发现,使伦琴的名字和X射线紧紧地连在一起,人们称X射线为伦琴射线.X射线的发现在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许...  相似文献   

3.
19世纪末,正当人们以为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似乎已完美地建成,物理学已没有任何发展前景之际,X射线被发现了。它的出现无疑是物理世界里——X射线的发现  19世纪末,当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对阴极射线进行研究并在后来发现了电子的时候,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也正在进行着有关阴极射线的实验,伦琴和汤姆逊的实验都是使用同一种设备——阴极射线管,它是其中大部分空气已被抽去,并可以放电的玻璃管。不过,伦琴所研究的不是阴极射线本身,而是当阴极射线打到玻璃管壁时的发光现象。  1895年,伦琴在实验中有了新的发…  相似文献   

4.
伦琴,因发现X射线(也命名为伦琴射线)于1901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首次颁发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琴在科学上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然而他在中学时期却蒙受了冤屈,笼罩着被歧视的阴影。上中学时,一次,班上一个顽皮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幅老师的漫画,老师以为是伦琴...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创造足科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的,其中颇为著名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El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X射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轰动,并掀起了一股X射线研究热潮,并促使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与电子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的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6.
余建刚 《物理教师》2005,26(10):45-48
物理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的,其中颇为著名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X射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轰动,并掀起了一股X射线研究热  相似文献   

7.
杨旭东 《化学教学》2001,(12):19-20
18 95年 1 2月 2 8日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 ,由此荣获 1 90 1年也是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据不完全统计 ,从X射线发现以来的 1 0 0多年间 ,借助于X射线分析取得重大成就者多达几十人。利用一种实验手段而获得如此丰硕的科研成果 ,这是科学史上史无前例的奇迹。值此诺贝尔奖颁奖百年之际 ,本文对此作一概述。1 物理学奖1 896年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受伦琴射线 (X射线 )的启发 ,发现了“铀射线”。不久 ,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为人们认识原子结构提供了可靠的事实依据。他们因此分享了 1 90 3年诺贝尔物理学…  相似文献   

8.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电子流通过阴极射线管的稀薄气体所发生的现象时,发现在两电极间电压相当高的条件下,会产生一种新的内眼看不见的射线,称为X射线。本文主要通过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伦琴对X射线的发现及早期的研究历史回顾,阐明了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X射线的发现及影响王较过乔武举(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安,710062西安市二中,710048)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KonradRontgen,1845-1923)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放在用黑纸板密封的真空放电管近旁,...  相似文献   

10.
大约一百年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像一声春雷。震撼了沉睡的十九世纪物理学界,掀起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X射线的发现不过是众多的物理学发现中的一个,其影响之所以会如此之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也许是,从一开始X射线就以其应用价值吸引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人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这项实验技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人体检查和金属探伤。 这里有一份简要的统计,就在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的第二年(一八九六年)的一年内,有关X射线的专著和小册子出版了四十九种,有关X射线的论文竟多达一千零四十四篇,各国军事部门竞相研究X射线在军事上的用途,有人立刻仿照伦琴用过的设备,略加改进,在英、美、法、德等国就提出了十三起专利申请(唯独伦琴没有申请专利),仪器商大做广告,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研究和应用X射线的高潮,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放射医学和X射线探伤学,这些应用科学反过来又促进  相似文献   

11.
十全十美是上天的尺度,而要还十全十美的这种愿望,则是人灯的尺度。X射线(即X光)是在1895年首先由德国科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几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那时候,伦琴和其他一些科学家正在做一种试验,把电流通过盛于特种玻璃管内的某些气体。玻璃管内的空气事先已抽掉。一天,伦琴注意到玻璃管内发出一种奇怪的辐射线,使得附近的一块屏幕发出亮光来,即使用黑纸把玻璃管包住,情况也是如此。伦琴看不到有任何东西从玻璃管内放出来。但是,他发现如果把屏幕放到旁边一个门关着的房间内,这种射线看来仍然对屏幕有影响。屏幕发出光亮这件事…  相似文献   

12.
时值纪念伦琴发现X射线一百周年之际,欣闻深圳东方医疗装备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DF113系列X线CCD电视系统通过了国家医用x射线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测,并取得了国家产品注册登记证书,这是在伦琴所开创的放射学方面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为中国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所做的一个积极的贡献。 一百年前,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得·伦琴在进行阴极射线管高压放电试验中发现了X射线,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百年录获奖年份获奖人国籍成就1901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1902洛伦兹荷兰磁性对辐射影响的研究齐曼荷兰磁性对辐射影响的研究1903贝克勒耳法国发现自发放射性居里,皮埃尔法国对贝克勒耳发现的辐射现象的研究居里,玛丽法国对贝克勒耳发现的...  相似文献   

14.
昂利·贝克勒尔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神奇的X射线。伦琴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贝克勒尔和别的许多科学家一样,对这种看不见却又能穿过许多物体的光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长期以来,贝克勒尔和他父亲一起研究荧光现象。贝克勒尔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阴极射线管在产生具有穿透力的不可见光X射线的同时,也会产生没有穿透力的可见光即荧光。伦琴发现了X射线,给贝克勒尔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荧光和X射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荧光物质自身是否也能产生类似X射线那样的射线呢?”贝克勒尔决心将这个问题弄个明白。在…  相似文献   

15.
X射线天文学的新进展陈和,余炎在本世纪60年代伟大的天文学发现中,完全出人意料的一件事是吉亚可尼等人发现了一颗明亮的X-1射线星,也就是现在的天蝎座X-1。因为宇宙X射线被地球大气层所吸收,故直到天文学家可以将测量仪器送入太空时,他们才实际了解到x射...  相似文献   

16.
劳厄     
众所周知,1895年冬,德国物理学家W.K.伦琴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物理学家和医学家的巨大兴趣。由于它具有极强的贯穿能力,因此很快就在医学诊断中得到了应用。在物理学领域,伦琴和其他许多物理学家在研究X射线的本源与性质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尽管在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获得了三项伟大的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被称为“三大发现”。 1.X射线的发现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傍晚,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进行阴极射线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米远处的荧光屏上有闪光。这现象使他很惊奇。他知道能使两米远处的荧光屏发光的不可能是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穿越几厘米。经  相似文献   

18.
CT扫描仪是怎样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诊断疾病的呢?这得从它的诞生说起。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可以照出人的骨骼图像的射线。因为当时伦琴还不清楚这种射线是什么,就称之为X射线。后来,人们经过进一步研究知道:X射线是在真空条件下,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金属原子内部而放射出的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透人体组织,使人体内部密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史上由机遇引起的新发现不胜枚举,说明产生这一现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本文从机遇的本质入手。以伦琴发现X射线的科学事实为例,分析丧失机遇的原因,论述科学思维在伦琴对机遇的把握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期对科技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伦琴发现X光后100年,新技术正在革新医疗诊断。现进入其第二个100年的放射学仍追求着那同一目标:人体结构的显示和治疗。显然,1895年11月8日伦琴在其德国维尔茨堡的实验室发现X光以来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他不可能想到随之而来的成像方法和技术。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