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钟娴 《科学课》2009,(12):48-50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学分析 《祝你胃口好》是《吃得好吗》单元的第四课。这一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前三课的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展开的。前三课的学习活动引领儿童探究了我们吃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我们吃下去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让学生懂得了人的基本饮食结构以及营养成分与人体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因生而动     
荆宝龙 《科学课》2009,(7):29-29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4.
李瑞芹 《科学课》2010,(2):38-39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5.
因生而动     
教学《食物与营养》一课时,我让学生先对自己记录的一天的食物进行分类,再对教师提供的食物进行分类。各组完成分类后,我请其中一组上来展示,这一组按照荤、素的分类标准把食物卡片摆放好。  相似文献   

6.
教学分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属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相似文献   

7.
任洪老师执教的《一天的食物》一课.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是想办法让学生乐于做“记录活动”。如:“今天的早餐大家吃得很丰富……你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怎么交流呢?”“对于记录.老师有几点要求。第,要求真实,科学家最讲究实事求足,我们不是比谁吃得多,也不是吃得越多就越光荣。第二,不要漏下.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相似文献   

8.
在实践活动课--《我们身上的小秘密》一课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9.
《一天的食物》是食物单元的起始课。起始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承担着“引导孩子们开始关注食物,关注自己吃的食物”这一任务。通过让学生回忆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完成一次全班性的调查活动,发现原来我们一天中吃到的食物是那样丰富,而且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是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食物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怎样设计实验,发现食物中所含营养成分。教学内容主要有两部分:1.食物中营养成分——淀粉、蛋白质的鉴别方法(在实验室中);2.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动手、观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陈绍山 《考试周刊》2014,(81):62+30-62
<正>2012年10月份,南京市教研室开展了"基于课标的深度研课"的项目研究,我校有幸成为四所实验学校之一,在两年多的"研课"活动中,我们对课堂教学渐渐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和《教学要求》对数学课程目标、模块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都有比较清晰的阐述,《标准》确定的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所以我们开展"基于课标的深度研课"的项目研究,目的是使平时每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分析 《食物的营养》是《食物与健康》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第一课时,从学生的一日三餐人手,让学生通过挑选自己喜爱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活动,体验到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进而自己能设计出营养合理的一日三餐的食物种类。  相似文献   

13.
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是《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一课中的一个重要活动,这是学生在分析整理食物包装袋上的信息的过程中引发的一个话题。这个活动由记录  相似文献   

14.
"同课异构"作为一种兼具创新性和前沿性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各级教研活动构造的有梯度教学角逐中,"同课异构"的引入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让语文课堂逐步走向真正的"语"课堂。本文以《故都的秋》一文为例,对同课异构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同课异构的课听得很多,但从没有听过名师们进行同课异构,2011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奖活动,给我们呈现了一次数学名师的同课异构,它是一次数学教学流派的盛宴,来自浙江、北京、江苏三地的三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朱国荣、钱守旺、王凌同上一节计算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个数除以分数》)。  相似文献   

16.
梅艳 《江西教育》2007,(6):39-40
在江苏省盐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李建国老师执教《槐乡五月》一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一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信息、获得数据并分析,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突出分类记录、用符号记录后,交流记录的形式以及结果,是对记录数据方法进行优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把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作为课程目标。本文欲从这个角度谈谈记录随机数据方法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同课教学比赛"活动,其中四年级组三位教师同上了《特殊的葬礼》一课,课堂上三种不同的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索。三位教师在课前都作了不同程度的准备,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都渗透着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这三节课都博得了听课教师热烈的掌声。掌声之后,静下心来,在细细的咀嚼中,我发现这三节课蕴涵着三种不同的味道,体现出三种不同的"课观"。  相似文献   

19.
在江苏省盐城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校李建国老师执教《槐乡五月》一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吃的学问首先从人为什么吃食物和吃什么开始。只有知道了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成分和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的作用,以及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不同,学生才可能关心自己的饮食状况。从研究吃什么开始,还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食物人手,学习营养知识,建立相关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把食物与营养成分联系起来思考,本课以给食物分类为主线贯穿全课,由四大块内容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