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死"这个意象在白先勇的小说中频频出现,被作者赋予了多重意义.作家不厌其烦地用自杀这一手段来实现对死亡的寻求,并让小说中的人物通过自杀来挣脱命运,追求理想,这是否说明了自杀在作者的心里被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涵义,并表现了作者本身试图对死亡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段建辉 《现代语文》2009,(11):118-119
福楼拜的小说描绘了大量的死亡现象,展现了精彩纷呈的死亡情节。本文将从人物死亡过程的现实性和自杀情节两个方面来阐述,从而挖掘作者独特的死亡意识和死亡观。  相似文献   

3.
《白鹿原》人物死亡的描写展示了白鹿原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是小说中一束凄艳之花。众多的人物死亡描写既具有鲜明独特的特色,又赋予小说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沉郁的风格,体现了作者炽热的生命情结。解读《白鹿原》的人物死亡描写有助于更深一层对《白鹿原》的发掘研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鲁迅的第一人称小说和第三人称小说的距离控制模式进行分析,发现鲁迅小说显示出一种卓越的阅读品质,作者通过叙事引导读者,最后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小说文本的意蕴内涵。读者被小说的叙述技巧赋予读解的多种可能和自由,拥有充分让主体思考的余地,这也是鲁迅小说的内涵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地丰富和被开掘的根本原因所在。鲁迅小说的叙述技巧是一种创造多元价值判断的叙事技巧。  相似文献   

5.
博尔赫斯一些小说多侧面呈现了永生和死亡的共通主题,探讨永生和死亡的形式和关系意义:客观永生消解了一切意义,死亡赋予生存以意义;主观永生意境可在瞬间达到甚至通过身死而达永恒,荒谬、命运的死亡在自我选择的死亡追求下也被赋予意义。此主题重视时间体验的描写和思考,作者让主人公在客观和主观的、永恒和瞬间的、过去和现在的时间体验中,对永生意境与死亡、生活生存、信仰进行领悟和意义追寻,在荒谬内坚持体验自我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6.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之一。自该小说问世以来,便获得了广大学者的一致好评,并且被人们从意识流、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生活的写照,心灵的隐曲。坎坷的命运在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她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死亡观。本文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通过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的形象探寻作者的自杀情节。  相似文献   

7.
方方的最新长篇小说《软埋》讲述了在土改期间一段凄惨的死亡故事,方方用死亡叙事的笔法展示了小说中人物的三种死亡形态:自然死亡、无端祸事死亡和自杀。大量非理性状态下的特殊死亡形态进一步展示出人在内部、外部以及宿命上的生存困境,从而揭示了作者在死亡叙事背后真正的现实关怀,即对历史的"打捞"、对人的生存困境的突围以及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8.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9.
熊韵 《文教资料》2010,(15):13-15
薇拉·凯瑟的《我的安东尼亚》描写了美国早期女性移民者的拓荒开垦生活,塑造了坚强不屈的拓荒者形象。本文作者力求结合自己对女性的态度,从该小说层叠的叙事角度分析.解读小说中女性角色并未被赋予话语权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被认为是“人性恶”的集大成者 ,是一个不被世俗所容的“异类” ,作者赋予其较其他女性人物形象更为完整的生命意义 ,在这个人物身上首先奠定并完成了作者对女性悲剧生命观的认识。在小说中另一个重要女性七巧的女儿长安形象上又寄予着作者对人生带有个人生命体验的深刻思考。从这两个女性形象上反射出的女性命运的生存本相以及由此体现出的张爱玲的生命悲剧意识正可视为《金锁记》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11.
柯艾略的长篇小说《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的"死亡"叙事具有多重意味,维罗妮卡面对自杀和绝症两种死亡的态度产生正相反的差距,其中体现了加缪的荒诞哲学和死亡哲学的思考。通过分析小说情节和叙事,在存在主义哲学的语境中考量《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中的两种死亡,以及主体对死、生以及荒诞的理解,女主角自杀无效后,"激情"被生发出来,刺激本我复活,从而转向反抗。  相似文献   

12.
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秀拉》中替罪羊意象和自杀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这些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鸽翼》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在20世纪初呈现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彰显了作者后期创作的一贯特点——行文迂回模糊、词句繁复冗长。詹姆斯将小说的部分背景设置在水上城市威尼斯,这座城市在小说中被赋予了不同于以往的空间内涵和诗学意蕴。重读小说《鸽翼》能够帮助读者从空间层面感受詹姆斯式艺术风格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崇尚武力与崇尚道义是《三国演义》死亡描写的两大聚焦点。前者表现为小说作者将武艺高强作为判断英雄的价值标准,以敌人的被杀反衬英雄本色,并将武装暴力视为消灭罪恶的有效手段;后者则集中体现于推崇为道义而献身的精神哒及直面死亡的无畏心态。小说尚力与尚义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小说作者对于如何建立理想社会的思考以及对救世英雄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正>书名:《路》作者:[美]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 Carthy)出版社:重庆出版社该小说曾获2007年普利策小说奖。麦卡锡曾说,死亡是这个世界的主要问题,而这部小说则是表现了作者对死亡的终极拷问。小说描写了核战争之后的地球末日,世上最后一对父子踏上求生的旅程。他们行走在布满残骸的公路上,面对一切均被毁灭的地球,恶劣的  相似文献   

16.
卡夫卡《变形记》通过人变甲虫的描写,揭示出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复杂心理矛盾和巨大精神痛苦,构成了这部小说的基本内容。变形后的格里高尔丧失劳动能力,其生存价值也随之消失,最后遭到社会和家庭的遗弃。在这出人被异化的悲剧中,作者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使人物、场景、物品等都被赋予象征意义,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加大了小说的思想力度。  相似文献   

17.
白雪覆盖下的幽暗和壮丽--渡边淳一小说的死亡美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渡边淳一小说中对死亡的处理方式是非常独特的.这体现了渡边淳一小说中的一种死亡美学.渡边淳一总是精心设计主人公的死亡方式,使死亡变得诡异而妖艳,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美学趣味和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18.
成名作家     
霍华德醉心于小说创作,自诩为作家。他已经写出五部作品,可都被出版商退了回来,这让他受到巨大打击。霍华德决定自杀。这天清晨,他带了把手枪只身走进公园。在准备自杀之前,他在衬衫的胸前口袋里塞了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自杀原因。  相似文献   

19.
《婚礼的成员》不仅是一部成功的成长小说,更因其中暗含的通过仪式赋予作品更加长久的艺术价值。小说中对所有人物与事件的编排都包含在这一仪式过程当中,并通过作者仪式化的叙事手法展现出来,为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作品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夏季是美国诗人狄金森最为钟爱的季节,在其诗歌中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蕴含了作者对生命、死亡、爱情等主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