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制造商很少直接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消费者),商品多是通过批发和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然而,图书出版商则是将产品销售给任何人,包括批发商、零售商、学校、图书馆、图书俱乐部,甚至直接给读者,其它领域很少有这样古板、混乱和复杂的发行系统。 十年前,批发商主要向学校、图书馆等机关单位售书,而不向独立书店批销。因为批发商给零售店的折扣不足以达到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一些晚报和小报、刊物喜欢选用外国人的照片作插图。这些插图所配的文章多半是些婚恋、服饰、美容、吃喝玩乐等内容。所选的照片多是男女亲昵、袒胸露背等等外国人的照片。这些照片既无标题,也无文字说明,与所配的文章内容毫不相干,纯粹作为点辍之  相似文献   

3.
郭西京 《新闻知识》2001,(Z1):18-19
市场对报纸的影响越来越大 几年前,多数报纸编辑觉得编辑部很“神圣”,如果有广告或发行部门告诉编辑部如何编报纸,那肯定是个笑话。但现在,其它部门为编辑部提意见已很常见。一个原因是因为广告与发行人员与读者有更广泛的接触,常常能听到读者对报纸的称赞与不满;另一个原因,“报纸是商品”的观念在编辑部已经深入人心。 报纸是特殊商品,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工业产品。 既然是产品,报纸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产品在市场上的流行程度,即读者的喜爱与否。读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对报纸生死攸关。 当报纸的编辑们把新闻、照片及稿件安…  相似文献   

4.
报纸上的照片有两类,一是新闻照片,二是艺术照片。有一些照片来稿,说它是新闻照片却时间、地点、何人、何事等不清;说它是艺术照片,可它的用光、构图、意境又较差。这些照片的作者对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差异,还不太了解。笔者想就两者的区别谈谈几点看法。一、新闻照片是用照片形式出现的新闻报道,它的本身是新闻。艺术照片,它的本身是艺术作品。但它们都是以摄影手段来表达具体可视的形象,而这个形象,又都只能是事物整体的某个部份和事物发展过程的某个瞬间。  相似文献   

5.
业余摄影者拍摄的照片,常常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他在面向客观现实选取对象时,画面上常常会出现难以处理的背景和一些不必要的细节。这些会干扰主体形象和冲淡照片的感情色彩。一些富有经验的编辑使用剪裁的手法,能够把一张毫不出色的照片,剪裁成为一张精彩的照片。有人说,一张照片只要看上它五百次,你总会发现照片中有些新的东西,而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思维变革:群体用户的大数据特征变得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根据在网上的上网记录,自动分成兴趣相同、职业相似、爱好一样的虚拟网络社区,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不仅根据企业发布的产品信息来做出判断,还可以根据其他用户的购买行为和评论照片,来观看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企业和广告主不仅要根据市场生产产品,更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来改变广告销售策略。  相似文献   

7.
信任度是网络广告成功的重要维度 广告是以说服为手段,促使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它必须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相契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网络广告当然也不例外。根据勒韦兹和斯坦纳的广告心理效应模式,消费者通过知晓和了解建立对广告产品性能、效用、品质等各方面特点的认知,进而产生对产品的评价:喜欢和偏好。  相似文献   

8.
据不完全统计,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和图书馆现存有1500多万张照片档案,题材丰富多彩。这些照片档案,无论是照片、底片还是幻灯片,黑白的还是彩色的,无论旧与新,单张的还是成集的,它们都见证了加拿大的发展与兴衰。加拿大国家档案馆和  相似文献   

9.
从经济学角度审视报纸,她与其他商品没有本质上的差异,都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一商品基本属性。报纸的价值同样离不开使用价值,她是价值的承载者,离开使用价值,价值就失去了载体,也就不能成为商品。因此,办报人和其他产品制造者一样,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同时要及时跟踪产品在市场的表现,正确解读市场信号,做到在第一时间改进产品出现的质量问题或结构性问题,哪怕是瑕疵。只有这样,产品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喜欢和信赖。  相似文献   

10.
王军  丁丹丹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2):106-112
[目的/意义] 研究商品在线评论动态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商家掌握消费者态度的变化过程,有针对性地改进产品或服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结合ELM方法,建立商品在线评论的动态评价模型,并提出结构分布指标、跨类变动指标和内部变动指标等3类一级指标,以及评论结构比、平移率、跨越率、集中率、扩散率、商品价值关注度、服务敏感度等二级指标。[结果/结论] 以天猫网女装的在线评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详细说明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应用过程,并验证其适用性。网商可借助该指标体系评价商品在线评论的变动情况,了解消费者态度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据国外媒体报道,Adobe旗下Omniture企业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用户更喜欢通过移动浏览器而非可下载的应用使用包括购物、理财、娱乐和旅游在内的多项网络服务。研究发现,66%的消费者喜欢通过移动浏览器进行网络购物和消费媒体内容,其余34%的消费者喜欢通过应用从事这些活动;  相似文献   

12.
王鸣 《中国传媒科技》2013,(12):110-111
近年来,具有3D显示技术的产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欢。其中,3D液晶电视将成为众多产品中最为突出的商品。本文将会讨论当前的3D立体液晶电视技术以及所需的平板显示技术。  相似文献   

13.
广告,是我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它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报纸上、电视上、广播里、网络中、大街上、商场里,广告让你无处可逃。出现如此多的广告都是基于一个共识:广告能说服消费者购买做广告的商品。广告主相信这一点,广告公司相信这一点,零售商相信这一点。广告的说服作用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大家普遍认为,广告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思想或让其对产品形成某种看法,从而对销售量产生影响。 事实果真如此吗?美国社会与传播学教授迈克尔·舒德森在他的《广告,艰难的说服》中提出了一个似乎有些离经叛道的观点:广告对劝说消费者购买商品以及对社会的影响都很有限。  相似文献   

14.
出版社发行人员应根据发行业务的不同情况,灵活确定图书发行折扣,充分利用折扣这一杠杆,保持图书流通渠道的顺畅,培育和建设图书发行网点,扩大图书销售量。  1根据销售对象确定折扣(1)首先是根据销售对象在图书流通渠道中的不同层次确定折扣。图书流通渠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出版社→消费者;出版社→零售商→消费者;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出版社→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每家出版社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流通渠道。在流通渠道中,层次越多,流通成本越高,各层次的发行商在完成图书商品流通时又要获取利润,因此出版社发行人员…  相似文献   

15.
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商品日益丰富的今天,不断地有企业和商家高呼“生意难做”。这不仅是因为同类产品品种繁多,可替代性强,企业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立锥之地并立于不败;更有甚者,作为“上帝”的消费者不仅变得更聪明,爱挑剔,同时也更慎于掏出他们的钱包,以致有了“不买的消费者”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所谓广告创意,即是对广告对象进行精美包装,运用“点子”这一粘合剂,使形式和内容相得益彰。 好的创意广告,在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上应具有超商业意识,广告应作得委婉、含蓄,尽可能避免直接推销商品的裸露。因为,受众很明白:广告主为其商品作广告,无非是想促使人们购买他们的商品,从而赚消费者口袋里的钱。 创意广告,除了使用语言文字这一表现手段之外,还应使用图画、照片、色彩、美术设计等视觉手段。  相似文献   

17.
信誉管理系统在促进顾客对电子零售商的信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是电子零售商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和保证。顾客的文本评论是信誉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大量的零售商的实际交易和信誉信息。本文从顾客文本评论的视角,采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大量的顾客评论进行文本聚类,通过分类整理和知识提取,以期找出顾客最关注的电子零售商的信誉维度。本研究选取国内最大的IT专业网站——中关村在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详细说明了通过文本聚类发现电子零售商信誉维度的方法和过程。本研究对电子零售商的信誉维度知识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也能为电子零售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期刊传媒的产业化要求期刊传媒必须改变单纯生产型,实现向生产经营型的彻底转变,并进而进行市场化运营。对于商品制造者来说,首先必须找准消费者,然后制作出适合这些消费者的产品,最终把这些产品卖给这些既定的消费者。商品运营的这一“三段式”同样适用于期刊传媒的运营。 期刊传媒的“产品”就是期刊本身。同其他产业一样,期刊传媒也必须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这里拟重点谈一下期刊传媒市场化运营过程中,编辑主创人员必须确立并不断强化的四种市场意识和期刊产品的三次营销。  相似文献   

19.
徐斌 《新闻实践》2007,(12):F0003-F0003
上一期图片赏析中说了《巴黎街头舞者》等专题照片叙事方式的离经叛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空间感,是不同空间的相似影像的简单并列。在这些照片里,时间是模糊的、缺省的,更没有顺序性和连续性。而这次要说的是另外一种"出格  相似文献   

20.
李缨 《新闻与写作》2007,(10):40-41
"这些年来,在我办公室的抽屉里,一直放着我采访过的一些底层百姓的照片。我喜欢经常与这些写满痛苦、幸福、祈盼和无奈的脸庞久久地对视,每每仿佛在与这些鲜活真实的形象进行心灵的对话。"——赵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