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是整合文化产业资源的有效平台,是培育国有文化市场主体的孵化器。建立和完善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体制机制创新的基础,对于城市传媒集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城市传媒集团的经营模式,就是要拓宽发展思路,构建创意主导、传媒特色、多元化开发的现代市场经营体系,做大文化、大传媒。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歌会》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拓展,凝聚了独特、隽永的文化内涵,给江西卫视的品牌建设提供了思路: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传播与创新。在传播事业日益发达、全球化发展继续深化、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江西卫视应以文化传播为己任,以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核心,打造自己的特色定位与品质,满足受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3.
当下,传统文化的强势复苏为唐诗传播造就了文化认同、市场拓展的条件,也为传媒产业提供了观念转变、模式优化的变革契机.随着我国本土文化资源产业化运作的成熟,唐诗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经济价值得到了普遍认可,其与传媒行业之间的效能转化也成为实现互利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在跨文化传播不断加强、传媒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唐诗这—独特的文化资源,挖掘其包含的多重价值,合理对接传媒行业的发展需求,实现文化传承、效益提升以及社会引导的共赢,从而完成传统诗歌文化复兴与传媒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传媒数字化是传媒产业的发展产物,更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文明向前发展的标志。传媒实现数字化给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影响,这些影响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传媒数字化时代,如果及时地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能有利于我们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正>在物质产品较为丰富,发展第三产业与提升软实力日益成为国与国竞争的核心所在的当下,传媒产业地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传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电力、通信等排在第六位,是文化产业中的龙头产业。1国家领导人在各种重要场域中也一再强调以传媒产业领衔的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在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更是明确指  相似文献   

6.
张芸  刘晓超 《传媒》2011,(8):64-6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河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奋斗目标,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长,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传媒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河北省传媒产业面临的新形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调结构、转方式"  相似文献   

7.
传媒经济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国传媒经济在未来五年内应该如何发展,这是我国传媒人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数字化所带来的新媒介文化具有两面性,应理性对待,不应偏离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体系的轨道。在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开放与失衡中,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所要应对的关键性问题是从"文化混杂性"中合理建构文化认同。中国的传媒文化产业正遭遇数字化和全球化的冲击,发生着剧烈的变化,在这一变化中,认清形势、积极防御、建构文化认同是当务之急,传媒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在明确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采用灵活、有效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全面提升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刘逸帆 《中国广播》2013,(6):25-29,I0005
上海在中国近现代文化产业中的地位自不待言。作为长三角地区文化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上海广电传媒所呈现的开放、创新、包容与活力,无疑令其成为海内外观察中国社会、文化及传媒发展极重要的风向标。这是本刊一直关注上海广电发展的原因,也是记者专访裘新台长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李献惠 《新闻知识》2013,(7):34-35,43
面对复杂、失衡的文化生态环境,传媒人应该在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当代文化转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勇于担当文化使命:在众声喧哗中传达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在现代诠释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生态建设中传播审美文化,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健康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邹魏  德萍 《新闻采编》2009,(4):29-3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传媒业已从单纯的文化型转向文化经济型,传媒经济和创意产业的概念应运而生,呈现出十分强劲的发展势头。它的兴起,既是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传媒经济陕步跨越的必由之路,更是创意产业拓展空间的必备平台。  相似文献   

12.
拥有5报(徐州日报、彭城晚报、都市晨报、数字报、手机报)2刊(领跑生活、淮海传媒)2网(中国徐州网、彭客网)和10个经营实体的徐州报业传媒集团是城市文化产业建设主力军之一,也是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城市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文化产业是否能够跨越式发展,是否能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湖南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滋润,进入近现代以来,三湘大地人文荟萃,湖湘文化大放异彩,湖南传媒享誉全国。在推进湖南工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按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牢牢把握发展文化经济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加快发展湖南的文化产业;如何大力优化竞争环境,在确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事业的属性、功能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加快湖南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宣传思想战线和经济工作部门的同志予以高度重视,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对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学艺术事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文化艺术档案管理是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直接关系着文化艺术事业的传承、开发和创新、发展。当前,要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艺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历史意义,实行科学、规范、系统地管理艺术档案,做好艺术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档案管理工作在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学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浙江是海洋文化大省,有其独特的海洋自然条件和优厚的海洋资源,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转化劣势,迎接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海洋文化产业各行业的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布局既要有战略高度,又要接地气;大力塑造浙江海洋文化品牌和培养既了解海洋文化产业理论,又能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创新人才;探索和寻求实现我省海洋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模式,从而实现浙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浙江海洋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随着信息经济社会的不断升级和走向成熟,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时代——传媒经济时代(注:简称为传媒时代)将在信息经济社会内部形成,并成为信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智能化推促力和重要的新型商业传输力。要保证传播媒介智能化推促力和新型商业传输力的充分发挥,转变传统传播媒介认识观、确立科学的传播媒介思维方式是关键。合格的传媒经营者,一定要在懂得传媒经营技巧和传媒政策的前提下,还要真正懂得三种最基础性的传媒理论,即传播媒介的定义、传播媒介理论和传播媒介革命。传媒本体是指人、事、物,而这种人、事、物绝对不是指自然人和没有任何内容的事、物,而是拥有丰富信息内容的人、事、物,也只有这样,传媒促使双方或多方关系的作用力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能够发挥传媒作用的人、事、物是一个整体,真正实现了人与事、物的最佳结合,绝对不是分离的,因为人与事、物的分离就会造成人脑中储存的信息失去了传输的渠道和载体,就会造成载有文字、声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媒质(介质)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传媒社会是指以传播媒介为支柱的社会,是从传媒的角度对信息社会的解析。可见,传媒社会与信息社会同属于一个社会范畴。传媒社会是从传播媒介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从信息的角度分析信息社会。在传媒社会里,传播媒介是轴心,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传媒这个轴心连接起来;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信息为中心进行的。传媒"产事剥离"模式是指依据传播媒介发展规律和传播媒介在国家还存在的人类社会体系内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基本特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传媒文化事业体制与传媒文化产业体制的共同体。要保证传媒"产事剥离"模式功能力的实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树立科学的传媒思维观,这是有效保护我国传媒绿水青山的关键。四十年来,我国传媒改革的实践和理论告诉人们:传媒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文化经济体系中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主要有三大根本性的支柱:1.传媒形态;2.传媒技术;3.传媒信息。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软实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利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提升文化软实力,除了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外,还要充分利用海外华文传媒这一不可代替的媒体的作用.文章提出充分利用海外华文媒体的作用,积极加强与当地主流传媒的合作、发挥其华文教育的优势,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2月8日是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成立两周年纪念日。两年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站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站在中国区域经济兴起和两岸关系变化的大潮中,站在媒体市场竞争和区域特色文化挖掘的交叉点上,积极寻求自身改革发展的准确定位。两年来,福建广播影视集团不断开拓进取,致力于打造独具海峡特色的主流传媒,致力于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对台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本期《个案研究》以“海峡特色与品牌打造”为主题,对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两年来的前行轨迹予以解析。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出版发行行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产业规模效益的迫切需要.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紧紧抓住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从整合出版发行资源、拓展企业发展空间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构建城市文化综合体的发展战略,积极主动地引入数字出版、电子书店、文化旅游、社会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门类,是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调整文化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和提升出版发行产业集约度和规模效益的创新举措,具有积极稳健地推进新兴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而成功地打造一个品牌离不开传媒影响力。传媒影响力对于文化品牌建设和发展是把双刃剑。在文化品牌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很好地整合媒介资源,有效地利用传媒,充分发挥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