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由于电影产业本身政策变革,我国电影产业格局呈现出主旋律影片、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三分天下的态势。就主旋律电影本身来说,其既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也呈现出适应电影产业化发展的趋势,由此主旋律电影形成了国家主流电影和主流商业电影两种不同风格。就国家主流电影来说,以《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战狼2》为代表的国家叙事将超级大片的商业元素包装进电影,形成了"新红色电影"这一独特类型,成为呈现国族空间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类型,为华语电影的发展开创了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3.
陈静 《报刊之友》2014,(9):93-94
在日渐繁盛的华语电影的今天,儿童电影却是电影当中的短腿将军,本文将从早期华语儿童电影的特征谈起,以《草房子》为例,探索新时期儿童电影的特征,在分析视听语言已有进步的基础上,指出华语儿童电影更应该回归儿童最本真的童心,让大人成为孩子的配角,并且呼吁国家广电总局给予儿童电影更多的支持,制作团队应该具有精品意识以及编剧导演应该从本土特色出发等方面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语儿童电影,以期对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2D版首映到3D版本,《泰坦尼克号》走过14年。中国观众对这部大片旧情难忘。当我们回望《泰坦尼克号》在好莱坞与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所扮演过的特殊角色时,会发现这艘大船满载着往日的光影记忆与渐行渐远的电影艺术梦想  相似文献   

5.
盘点2005年的华语电影,估计票房前几强还是《无极》《神话》《七剑》类以武打为主要卖点的电影。在第42届台湾金马奖的评选中,周星驰的《功夫》也荣获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靠《卧虎藏龙》大尝甜头的国际导演李安在点评这届金马奖时直言:论艺术角度,周星驰的《功夫》远不及侯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和蔡明亮的《天边一朵云》。看侯、蔡的电影可以让人想很多,而周星驰的《功夫》只是带给观众娱乐而不用思考。因此可以这么说,这次评奖是商业打败了艺术。联想这些年来功夫片大行其道、屡屡获奖,多少折射出华语电影在全球大奶酪面前蠢…  相似文献   

6.
在日渐繁盛的华语电影的今天,儿童电影却是电影当中的短腿将军,本文将从早期华语儿童电影的特征谈起,以《草房子》为例,探索新时期儿童电影的特征,在分析视听语言已有进步的基础上,指出华语儿童电影更应该回归儿童最本真的童心,让大人成为孩子的配角,并且呼吁国家广电总局给予儿童电影更多的支持,制作团队应该具有精品意识以及编剧导演应该从本土特色出发等方面去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华语儿童电影,以期对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华语电影上海电影题材中的"外来进入者"叙述视角为研究切入点,按照1920-1966年大陆电影中的"外来进入者"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表述;香港电影对上海的都市传奇与乱世想象;寻根之旅、跨国叙述、怀旧情调与作为"外来进入者"的当下叙述策略等几个部分对华语电影创作中的上海多样化表述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对上海本土电影创作提出了期望。  相似文献   

8.
黄文杰便是这样的一位观影者,与其讲他擅写影评,不如说他对电影始终把握在热情与冷静之间的特殊态度更打动人。他的新书《陷落的电影江湖》将电影比作江湖,关注的是当下文艺青年渐渐失去兴趣的华语片领域。  相似文献   

9.
华语武侠电影具有明显的"中国性"(Chineseness),其叙事与传播本质上是中华文化的叙事与传播。进入新世纪,欧美主导的国际影坛上出现了两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武侠电影,即李安的《卧虎藏龙》和张艺谋的《英雄》。本文以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及文化话语构建分析框架对这两部经典影片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李安的《卧虎藏龙》呈现高度的文化杂合与全球本土化叙事特征,即在中国传统武侠的江湖情仇语境下融合了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呈现出一种侠义江湖和"理智与情感"的艺术糅合;张艺谋的《英雄》则呈现较低程度的文化杂合和全球本土化特征,但电影的核心思想具有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即,"家、国、天下、大一统"的价值观。影视文艺作品的研究不应只局限于对作品内容的批评阐释,还需考虑其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通过对《卧虎藏龙》和《英雄》为代表的经典华语武侠电影的文化分析,结合全球本土化、文化杂合与文化话语的维度,可为当今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华文化的影像叙事与传播提供一个批评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王培培 《新闻世界》2010,(6):217-218
2008年以来,《海角七号》、《艋舺》等影片掀起了台湾"本土电影"热潮,成为当下华语电影圈重要的"文化事件"。本文从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出发,探讨"新锐电影"所反映出的以本土化应对全球化的文化自觉,全球化下本土化呈现出多元文化的冲突与共存。  相似文献   

11.
合拍片并不是一个新近发明的概念,但与它相关的问题却构成了当下中国电影学术共同体内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一方面,合拍片是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合拍片"重新整合华语地区的电影资源,构建起全新的华语电影版图,重构全球华人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民族文化的想象。  相似文献   

12.
作为正在快速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中国电影行业,黄金十年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内被频繁提及的关键词,而构成未来中国电影市场基石的,正是国产电影中的类型片。作为一股正在逐步成型的中国商业类型片浪潮,这股浪潮从2006年《疯狂的石头》开始,初露端倪;2013年被业内人士称为国产类型片元年,2014年更是霸占了半壁江山,其中青春校园题材的影片成为最强劲的吸金大户,开始在华语电影崭露头角,出现泛青春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动物为主角的电影开始真正登上电影历史的舞台,随着人类对动物界的深入研究和认识,大批优秀的动物电影开始在电视荧幕上活跃,并逐渐涌现出一些在全世界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如《导盲犬小Q》、《迁徙的鸟》、《帝企鹅日记》、《忠犬八公》等。这些电影不仅更为全面地介绍动物,还具有生态学、美学和人类学价值,同时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研究领域。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动物题材电影的形式、叙事方法、创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当下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在中国不景气的原因,以其为中国动物题材电影的创作总结出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艺术史,戏曲和电影在一开始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即是1905年由谭鑫培主演的京剧电影《定军山》.戏曲艺术一直与时俱进,彰显着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自中国电影史的开始直至今日,戏曲也一直在尝试以电影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1956年的京剧电影《荒山泪》是新中国初期戏改的成果,用电影将中国故事进行国际表达,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2015年暑期档的结束,《捉妖记》凭借24亿元票房的好成绩刷新中国自1994年以来200项电影记录,它的传统叙事策略为当下华语电影追崇奇观式影像开辟了新的视角,这一现象在电影工业急速发展的当下值得深入思考。不论是以配角出现的萌宠“胡巴”,还是井柏然饰演的宋天荫等角色,虽以觉悟、追寻和成长为主要叙事基点,但其中对各个环节的创意编排成为了影片最大的“笑点”。导演许诚毅20多年梦工厂的动画经验,使得《捉妖记》或多或少有迪士尼的影子,但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出一个融合与共生的东方故事的经验值得肯定。本文以《捉妖记》为例,具体阐释好莱坞技术融合东方叙事经验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6.
《今日影评》是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自制的栏目,经过不断的实践,在多种多样的网络影评和电视影评节目当中独树一帜,不仅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独特文化价值,并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和格局重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从《今日影评》栏目出发,深入解析了当下中国电影的创作现状及其发展出路,提出了当下电影格局再构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两岸三地跨境合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生产的一种重要制作方式,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三地电影越来越紧密的融合更新了中国电影发展的格局和观念,呈现出"华语片"的未来大趋势。在这种格局下,台湾部分电影自《海角七号》后仍然与内地电影保持一定的疏离,一方面叙事模式有别于以往的台湾电影"曲高和寡"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坚持台湾在地文化,保持创作的自由度、文化主体性,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新局面,成为亚洲电影的一股新势力。文章将这部分电影放置整个华语电影大格局下,探讨其特殊的品格,从而展现出它是如何成功地征服台湾观众,占有台湾市场的。  相似文献   

18.
陈静 《青年记者》2016,(5):62-63
伴随着2015年暑期档的结束,《捉妖记》凭借24亿元的好成绩刷新我国电影票房纪录.它的传统叙事策略为当下华语电影奇观式影像开辟了新的视角,这一现象在电影工业急速发展之时值得深入思考.导演许诚毅20多年的梦工厂动画经验,使《捉妖记》或多或少带有迪士尼的影子,但坚守中国传统文化搭配西方技术创造出一个融合与共生的东方故事的经验值得肯定.本文以《捉妖记》为例,从三个方面具体阐释东方叙事融合好莱坞技术经验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神秘新作《任逍遥》成为第55届戛纳影展唯一入选的华语电影。继续捍动第五代导演为主干的中国电影格局  相似文献   

20.
1978—1987年,受主流政治文化和工业经济的双向推动,中国电影一方面于继承中开始大胆突破;另一方面,受国内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历史与现实反思类影片、艺术类影片开始成为国家艺术生产中的"新宠";而受经济影响开始自觉成长起来的娱乐类影片,则愈益显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并对现实传统形成了压力和挑战。它们的交错与消长,成为这一时期中国电影最基本的生产样貌,并对中国当下的电影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