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赛马的学问     
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开创了数学中的一门分支──统筹学的先河.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田忌经常和齐王赛马,他们的马都分为上、中、下三等.但齐王的每一等都比田忌的好,因此,田忌每次赛马都输给齐王.当时,孙膑是田忌的门客.有一天孙膑对田忌说:“您明天邀齐王赛马,且以千金为赌注,我保证您赢回千金,”第二天比赛时,齐王出上等马,孙膑就让田忌出下等马,这样先输了一场;接着,齐王出中等马,田忌出上等马,赢了一场;最后,齐王出下等马,田忌出中等马,又赢了一场.结果田忌两胜一负,净赢一场,卒得千金.用最少的人力…  相似文献   

2.
论教学策略     
一、教学与策略 《史记》上有一个“田忌赛马”的著名故事。齐王要和田忌赛马,规定每个人各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比赛。约定每胜一匹获千金,输一匹付千金。此时田忌的谋士孙膑为田忌策划对策,他让田忌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赛,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赛,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赛,结果田忌三战二胜,获千金。——这是运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由于齐王的上、中、下等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等马强得多,所以田忌是屡战屡败.孙膑看到田忌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强,于是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帮田忌赢了齐王.还是同样的马,只是变换了思考角度,改变了出场顺序,就取得了反败为胜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2006年课改试验区毕业(升学)考试有一道关于“田忌赛马”的问题:题目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匹,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1)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比赛,那么田忌的马如何出阵,田忌才能取胜?(2)如果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而田忌的马随机出阵比赛,田忌获胜的概…  相似文献   

5.
田忌赛马     
<正>传说,我国战国时候,有一回齐王和田忌赛马,双方都有上、中、下三等马,比赛分三场进行,谁胜就能得到千金赌注。田忌的马都比齐王同一级的马差,如果双方都用同等级的马比赛,田忌肯定会输的。这时,田忌的朋友想出了一个办法,最后以2比1的成绩获胜。你能说出田忌的朋友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取胜吗? 也许的同学会说,这还不容易,我们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了。因为田忌的马都比齐王同一级的马差"那么一点儿",所以田忌的朋友给他出的主意是:用田忌的下、中、上等马分别跟齐王的上、下、中等马比,第  相似文献   

6.
中国战国时期已开始研究战略对策。魏王要和齐王赛马,两国分别有上、中、下三等马,但是魏国三个等级的马分别均比齐国三个等级的马跑的快。魏国是大国,一定要和齐国赛马,齐王不得不和魏王比试。如果比赛肯定以三比零认输。这时齐王的军师田忌向齐王献上一计,要齐王下等马在第一局与魏王上等马赛,肯定先输一局,但是这时魏王还有中下等马,  相似文献   

7.
想必大家一定听说过"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的马不如齐王的马,但他采用了很好的策略,用他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他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他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最终以三局两胜取得了胜利。我也从电视上多次看到此类策略,今天,就让我给大家讲一讲我的亲身经  相似文献   

8.
试一试     
《中学理科》2007,(7):26-26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比赛三局,每局各出一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什么胜算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  相似文献   

9.
一、利用枚举法求概率 例1 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田忌似乎没有胜的希望,但是田忌的谋士了解到主人的上,中等马分别比齐王的中,下等马要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学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是由各子系统的各部分组成的。组成这些系统的子系统,其各部分的功能具有整体性。但是,它们由于排列组合不同而性质不同,整体的功能也不同。组合现象中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产生了质的变化。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组合现象,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组合现象2人本身运动形式的复杂性,决定了对于人与人之间组合的分析,也就不能不从多方面进行。甚而客观情况的不断变化,还会使人与人之间的组合呈现比其他事物更为复杂的情况。这就涉及运筹与分析的问题。运筹与分析的运用早在我国古代就有,春秋战国时四忌与齐王赛马,以下马对齐王的上马,以上马对齐王的中马,以中马对  相似文献   

11.
田忌赛马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齐国.齐国的国王很喜欢赛马.有一天,齐王要与一个名叫田忌的大臣赛马.双方规定各以上、中、下三等马参加比赛,共比赛三场,每场比赛谁输了谁给胜利者一千两金子.当时,齐王的上、中、下三匹马都分别比田忌的上、中、下三匹马强,看上去田息三次比赛都要失败,要输三千金了.但结果适得其反,田忌获胜,田忌是怎样获胜的呢?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辅导》2023,(30):26-37
<正>开场交际话题导入战国时,齐国大臣田忌经常与齐国众公子赛马,可是输多赢少。后来,孙膑观看比赛后,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他们的马分为上、中、下三等,同等级的马的脚力都差不多,但是,众公子的马要稍好于田忌的。又一次,田忌与齐王和各位公子用千金来作赌注。比赛开始前,孙膑对田忌建议道,用己方的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用己方的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用己方的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田忌依计行事,败一场而胜两场,终于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你看,同样是那三种马,但是因为出场顺序不一样,比赛的最终结果也就不一样了。事实上,在我们写作时,同样的素材,由于布局谋篇的不同,也会使文章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田忌赛马”说的是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人还是原来的人,马还是原来的马,孙膑献计调换顺序后,田忌就由初赛失败变成了再赛胜利。常规赛马:田忌的马———初赛——齐王的马上等马———(0:1)——上等马中等马———(0:1)——中等马下等马———(0:1)——下等马策略赛马:田忌的马———再赛——齐王的马下等马———(0:1)——上等马上等马———(1:O)———中等马中等马———(1:0)——下等马由初赛0:3失败到再赛2:1胜利的“田忌赛马”给我们几点启示:田忌赛马是一种创新,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胜利;处于弱势者通过调整策略,可以…  相似文献   

14.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  相似文献   

15.
画鬼最易     
《教育》2011,(3)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  相似文献   

16.
画鬼最易     
春秋时期有一个很高明的画家,这天被请来为齐王画像。画像过程中,齐王问画家:"比较起来,什么东西最难画呢?"画家回答说:"活动的狗与马,都是最难画的,我也画得不怎么好。"齐王又问道:"那什么东西最容易画呢?"画家说:"画鬼最容易。""为什么呢?""因为狗与马这些东西人们都熟悉,经常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画错哪怕一点点,都会被人发现而指出毛病,所以难画。特别是动态中的狗与马更难画,因为既有形又不定形。至于鬼呢,谁也没见过,没有确定的形体,也没有明确的相貌,  相似文献   

17.
一、利用枚举法求概率例1田忌赛马是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传说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各有上、中、下三匹马,同等级的马中,齐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强.有一天,齐王要与田忌赛马,双方约定:每局各出一匹马,每匹马赛一次,赢得两局者为胜.看样子  相似文献   

18.
李伟同学问:怎样理解《庄暴见孟子》一文中,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孟子是孔丘以后最主要的儒家代表,他拜见齐王当然是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刚见面,他并没有开门见山地谈“仁政”,而是提出“王尝语庄子好乐”之事。孟子是从齐王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先取悦于齐王,从而使齐王接受自己的主张。出乎孟子意料之外,齐王却“变乎色”。面对这不和谐的气氛,孟子并没有气馁,他故意褒扬齐王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又替齐王解围:“今之乐犹古之乐也”。齐王如释重负,而孟子在齐王不知不觉中转移了两个概念:“先王之乐”换成了“古之乐”,“世俗之乐”换成了“今之乐”。这样不仅消除了齐王的不悦,而且又引出了他的好奇心:“可得闻与?”孟子还不急于亮出自己的主张,而是反客为主,连发两问。这两问紧抓齐王好乐的心态,迫使齐王肯定“与众乐乐”。这样就自然地将谈话内容纳入自己预设的轨道,为下面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片断一:故事导入马。田忌怎样出马才能赢,而是让学生师:我听说你们已经学习过师:从马的比赛成绩上可以给想一想,田忌想到多少种出马顺序。田忌赛马》这篇课文了。今天我就马排个名次吗?田忌怎么想的,他不会告诉别人,但简单地讲述一下这个故事,看一看生:可以,第一名是齐王的上我们可以用数学排列的方法,列举田忌赛马用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好等马,第二名是田忌的上等马……出来,这就是数学的魅力和作用。吗?最后一名是田忌的下等马。师:现在我请各小组汇报一种点评:教师了解到这个学校的师:从刚才的比赛中我们知道出马顺序。学生在三年级就学习…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发愣的样子.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