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宁  双传学 《新闻界》2023,(9):58-70+9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在全面抗战时期,作为面向全国发行的机关报——《新华日报》的任务即争夺“中间地带”的读者大众,以壮大抗日力量。但由于办报环境的复杂性,加之缺乏读者意识,早期《新华日报》并不受读者欢迎。为破解宣传困境,《新华日报》对读者需求展开调查研究。其间,新华报人灵活采用会议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技巧,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调查结果,《新华日报》实施了改版,目的就是将更多的基层民众纳入中国共产党的宣传网络中。在此基础上,《新华日报》的动员效果得以彰显,并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创造出新的实践形式,“群众办报”由此成型。考察这一历史经过,可为新时代党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内有影响的省级党报,《新华日报》不断改进自己的办报思路,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有所突破,体现出鲜明的风格与个性。2007年3月《新华日报》以"高度、贴近、开放"为理念进行改版,报纸内容格局和版容版貌出现了新变化,专家学者称改版后的《新华日报》"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4.
在今天的研讨会上,我想结合新华日报新闻改革的实践谈三点体会。 第一,党报改革要努力使党报遵循新闻规律,强化党报的特色或优势。 在苏南办报质量比较高、各个市都有晚报的情况下,我们《扬子晚报》在苏南的无锡、苏州、常州,每个地方大约都有10万份。有很多人都讲《新华日报》要好好总结《扬子晚报》的经验,把报纸办好,报纸质量是发行之本。现在《新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年来 ,党报作为党的事业的一部分 ,从为生存而斗争逐步走上兴旺发达的道路 ,既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 ,也总结出一整套的办报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实践和党报理论 ,具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补充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时值党的八十生日之际 ,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党报的办报历史和办报经验 ,对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办好党报不无积极意义。一、中共中央机关报溯源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 ,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作出了规定。党…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信息     
反映《新华日报》历史的电视剧在筹拍中据扬子晚报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尚未反映的一个重大题材——在白色恐怖的年代,中国共产党党报《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武汉和重庆)坚持出版发行9年零2个月,这一奇迹最近已被筹措搬上荧屏。这部电视剧由毕必成(电影《庐山恋》作者)主稿创作,他表示将全力以赴,并希望得到全体“新华  相似文献   

7.
刘岳麓 《新闻知识》2023,(10):75-79+95-96
《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开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报纸,其社论不仅能够体现出新华日报社的主旨思想和观点,也能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话语主题。然而当前的《新华日报》社论存在数量统计不清、性质界定模糊的问题。据统计,《新华日报》在办报十年间共发表社论2574篇,并且表现出阶段性演进的特点,但是目前学界缺乏相关议题的研究。因此本文在立足《新华日报》社论史料的基础上,梳理《新华日报》社论的历史演变,并总结其在社论出版中的经验,以期探究改善当代党报社论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党的"一大"第一个决议就对出版党报的原则性问题做出了规定,"二大"又专门讨论了党报宣传问题①。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等城市创办了《向导》、《热血日报》、《红旗日报》等报刊,积累起城市办报的一些经验。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共产党创办的报刊被严令查封、取缔,刚刚建立的党报网络遭到巨大损失,城市办报事业时断时续。直至"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当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良传统的继承,需要适宜的社会条件相配合,同时,需要对产生这个传统的历史根源给予实事求是的剖析和评价。《新华日报史》从弘扬历史传统的角度,着力介绍了《新华日报》不遗余力联络读者的工作。在今天看来,这件事已经不足为奇,而在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国新闻界却是脱俗的创举。旧中国的报社编辑部一般很少与读者直接联系。报纸为了销路需要了解读者,但对读者的要求和疾苦并不关心。《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报纸,我党视为法宝的群众路线必然要在办报思想和工作方法中具体运用;再者,《新华日报》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团结抗日,为此,它必须与各阶层人民建立紧密联系;还有,处在反动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现实永远构成一种互动。2007年3月,新华日报实施新一轮改版时,明确提出了高度、贴近、开放的办报理念,并将其醒目地列于报头之下。把开放列为党报的核心理念之一,这是对传统办报思路的创新和发展。两年多来,新华日报注重以全球化认知促进新闻理念的开放,以横向比较带动办报视野的开放,以群众路线促进办报格局的开放,不仅为江苏  相似文献   

12.
党报新农村报道内容构成分析 为探析党报的新农村报道,笔者选取了《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南通日报》三份党报2008—2009年两年的新农村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分析党报新农村报道的内容构成。《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分别是中央级党报与省级党报的代表;南通地处苏中,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苏省居中,《南通日报》是地市级党报发展现状的代表。以下是三份党报头版的新农村报道篇数及内容统计。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韩辛茹同志所著的《新华日报史》,受到启发和鼓舞。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即武汉失守之日)迁重庆续刊。它是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当局提出,经过批准同意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这张党报的历史很短,只有9年1个月18天,于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闭。这9年多岁月正是从抗战  相似文献   

14.
吕国君 《传媒》2024,(4):84-86
重庆《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发行的党报,其出版发行长期遭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皖南事变后,该报以灵活巧妙、寓情于事等编辑技巧,运用以退为进和另辟蹊径的发行策略,成功躲避了国民党的层层审查,向广大读者揭露了皖南事变的真相,为挫败第二次反共高潮作出重要贡献。探析皖南事变后重庆《新华日报》的编辑技巧与出版发行策略对理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舆论宣传阵地,以及党史与党报的密切关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21):71-72
<正>1942年9月22日,《解放日报》于第一版发表社论《党与党报》。社论由社长博古(秦邦宪)执笔,经毛泽东修改定稿,全文共2519字,分为13个自然段。社论深刻阐述了党报的性质以及党报与党的领导机关之间的关系,涉及"集体办报"、"党报喉舌论"、"全党办报"等关于党报的思想,对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博古曾任党的主要领导人。1931年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负总责,1934年1月-1935年1月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  相似文献   

16.
一人办报不如多人办报, 多人办报不如大家办报 中网记者:<新华日报>是一份有着优良传统的党报,这些年来编辑出版流程都有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一) 在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新华日报》是我们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唯一的一张党报。它是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南京开始筹备,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武汉创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武汉后,它又迁到重厌继续出版。直到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被国民党封闭时为止,存在了九年零四十九天。国民党反动派允许《新华日报》在它的统治区出版发行,也和它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一样,是完全出于被迫的。《新华日报》从筹备出版起,就一直遭受到国  相似文献   

18.
萌欣 《新闻记者》2003,(7):34-34
为纪念陆定一同志《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发表六十周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将于2003年9月下旬召开“党报传统与时代创新”学术研讨会。 1942年的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是我国党报的第一次新闻改革,由此确立了我们的办报传统和党报的  相似文献   

19.
唐德强  张丽 《传媒》2021,(10):82-84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重温《大众日报》红色发展史,总结办报经验和智慧,传承发扬红色基因,对于践行党报精神,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本文回顾了《大众日报》在战争年代的办报历程、艰辛探索和巨大牺牲,明确了报纸的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阐释了《大众日报》作为沂蒙精神的创造者、宣传者、传播者的历史必然性与时代意义.《大众日报》红色基因的传承为新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1938年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正式创刊.《新华日报》的创刊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从此,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正义力量,在根据地以外拥有了一个坚强的舆论堡垒.转眼60年过去了,当年从武汉燃起的《新华日报》之火,早已汇成了燎原之势.中国的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到现在已经传至第三代、第四代.但是,《新华日报》开创的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