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探索利用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解决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形成了生态原产地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和生态扶贫相结合的"融水模式"。这种利用市场力量与政府政策引导的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经验和做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发展、环境保护与扶贫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又是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要部分.众所周知,中国是农业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中国农业属于资源制约型农业,农业生态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因此也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朱同林 《池州师专学报》2002,16(3):37-39,52
文章认为池州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的建设阶段。需要以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全市生态经济建设的实践。文章从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即:以全新的可持续发展观,指导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全面实践;确立环境资源观,协调生态保护中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建立全面的生态创新观.实现区域生态与经济一体化;更新领导干部考核观。增强决策者生态保护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阐述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时代生态法治观。这一新的法治观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更是一种实践论。作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山体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元功能。根据对三亚市山体保护的经济动因的分析,发现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向山体挺进,导致山体资源不合理利用与城市生态功能失调。目前我国各类资源立法按照水、林、地、矿产等环境因子对山体进行类别化保护,缺乏整体性理念和法律实施的针对性,法律管制严重失灵。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指导下,三亚市首批地方性法规之一的《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2016)创新了山体保护法律体制机制,即坚持山体资源开发与山体空间和功能保护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建立统一的山体保护管理体制、实行山体资源的共管共治共享,通过立法调整了山体保护与山体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山体资源保护专门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的有力践行,为我国其他浅丘地区城市山体保护立法和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苍山洱海的立法保护,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立法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当中有不少经验值得总结和借鉴。例如,充分利用立法自治权制定保护条例、制定配套的政府规范性文件、设立专门的行政执法机关、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法规、编制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等。另一方面,苍山洱海的立法保护也有不足而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应当确立生态保护立法的宗旨和基本原则,通过立法建立完善的生态利益补偿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6.
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是关系到祖国生态安全和边疆稳定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世纪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笔者从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建立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群体投资机制、完善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环境优化机制、构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探讨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经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意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社会,在确保生态平衡和环境良好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法治观的理论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与法制理念的继承与发展。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折射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将环境保护设为优先因素是新生态文明时代有效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基本依托,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的重要内容。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为抓手,进一步推进环境法治建设应当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构建新时代生态司法制度体系、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守法普遍化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如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着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一样 ,我国环境法概念和范畴重新回复到整体环境观和广义环境法以后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面临重新整合。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法发展的经验 ,重塑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途径是 :坚持宪法 -环境基本法 -环境实施法的体系模式 ;坚持并革新《环境保护法》 ( 1 989)使之成为整体环境观下的环境基本法 ;重整以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管理法、生态环境保护法和环境资源制度管理法为内容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入中国 ,带给中国环境法的第一个冲击是 :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狭隘环境法的概念和范畴论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可持续环境立法的认识疑障。中国环境法的概念应当回复到以整体环境观为指导的、国际通行的广义环境法概念 ,即把狭隘环境法的调整内容扩展到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方面的社会活动 ,并重新启用“环境法”术语。复元的中国环境法范畴应当重新界定为三个平行子法 ,即 :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生态环境保护法 (狭义的自然保护法 )。中国环境法融合自然资源法合乎法理 ,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与资源立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面临投入严重不足、投资效益不高和设施运营不良三大难题。解决环保难题的基本途径,就是实行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重调节,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将环境保护产业化和市场化。环境投资融资、建设管理和设施运营、都应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在政府提供适当条件的情况下,对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等在内的市场机制都能够发挥积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地方林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保护宣传的力度不够,补偿机制不完善;法律保护制度有待健全。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应更注意其生态价值,将其纳入到环境法保护的范畴之内,在明确其环境资源属性的基础上确定其物权权属、流转及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以期实现这一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问题是制约区域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城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和环境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为协调好城镇发展和环境保护、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亟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对策。即从河南省环境功能带保护、城镇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历史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解决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主要源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使人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准备环保材料、鼓励学生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等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行政监督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是实现行政管理法制化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在逐步完善。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的行政监督机制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有了较大发展,但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如,对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风景名胜区污染严重、生态环境系统失调等。生态旅游要继续发展就要做到:制定生态旅游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监测,对生态旅游区做好充分的宣传,增强环境意识,强化法制观念,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9.
胡锋 《唐山学院学报》2023,36(5):102-108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过程中存在人地关系矛盾突出、专项财政资金不足以及流转补偿标准较低等现实困境。而保护地役权作为一种相对灵活的制度设计,可以同时兼顾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公园的管理需求。通过对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等国家的相关地役权制度实践进行比较考察得出我国国家公园保护地役权制度建构可资借鉴的经验:通过立法明确保护地役权的基本内容、加强保护地役权相关立法的衔接、实现保护地役权协议内容的相对统一、强化对保护地役权实施的全方位监管。  相似文献   

20.
唯有合法的权力才具有人民利益的代表性.法律正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合法权力的一种形式.所有一切的政府权力监督及监督形式,只有在法律的保障下才会发挥好各自的监督力量.拟在界定政府与政府权力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对在法律的保障下的一切政府权力监督力量及其他形式的合力监督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