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尕丁 《收藏》2007,(8):167-167
今年是《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为配合定于9月下旬在太原举行的“纪念《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活动,《收藏》杂志社从今年3月份开始与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合作,共同决定在《收藏》杂志今年第10期上隆重推出“山西文物收藏”专号。山西省收藏家协会对此非常重视,协调动员全省文物、文化、教育、出版和收藏界的力量,积极主动地开展组稿工作。  相似文献   

2.
水道河  马冬 《收藏》2006,(12):146-146
由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收藏》杂志社、 《艺术市场》杂志社主办,北京中古商国际收藏品俱乐部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潘家园收藏文化高峰论坛,2006年10月14日在北京长安戴斯大饭店举行。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全国工商联古玩业商会会长、北京古玩城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建文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马群 《收藏》2007,(1):166-168
2006年10月28日,《收藏》杂志社与上海市收藏协会在上海云洲古玩城共同举办当代海派收藏专号首发式,并由此拉开了《收藏》杂志创刊15周年全国万里行系列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许若军 《收藏》2008,(6):162-162
最近复读2007年10月《收藏》杂志推出的“山西艺术品专号”(总第178期),愈感亲切。作为一位山西收藏爱好者,也作为《收藏》杂志数十万读者之一,心中感慨万千,涌动着许许多多挥之不去的思绪和情潮。  相似文献   

5.
《收藏》2013,(10):146-149
由《收藏》杂志社策划、主编的《〈收藏〉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图册》,作为《收藏》杂志2013年增刊,于10月份正式出版发行。这本图册其收入精美图片248幅,大16开本、105页,全面反映了《收藏》杂志创刊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非凡成就。20年来,《收藏》杂志在两届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稳步发展,在收藏家、艺术家、艺术品拍卖行、古玩城、画廊等艺术品收藏领域机构和同仁的支持下,在传播收藏文化,推进中国民间收藏事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许若军 《收藏》2007,(10):136-137
20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山西各地的收藏市场开始复苏,太原的半坡东街,作为建国后太原市政府指定的最早开放的旧货交易市场,也开始零散地交易少量的古玩,并造就了一批省内最早的收藏家。  相似文献   

7.
蓝翔 《收藏》2006,(11):59-59
促使我写此文的动因,是1995年在广东惠州举办的华夏民间收藏展上与《收藏》杂志主编杨才玉先生的会面。此前虽然拙文多次发表于《收藏》,但我无缘和主编相识,这是第一次见面。他提出聘请我担任《收藏》杂志特约撰稿人,要我多写关于海派收藏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廖国柱 《收藏》2006,(1):153-153
作为一名迷于收藏的人,为感谢《收藏》13年来为广大读者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特作小诗一首,祝愿《收藏》百尺寸竿头,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9.
周建华 《收藏》2007,(4):165-165
屈指数来,我与《收藏》杂志的缘分,已有10年了。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收藏》杂志,一见钟情,从此每期必买,未有间断。当初真没有想到,《收藏》的世界是如此的浩瀚深邃,是《收藏》引领我走进了一个无比绮丽的收藏世界。  相似文献   

10.
张海成 《收藏》2006,(1):152-152
河南这么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收藏有全套《收藏》,我即是其中之一。我爱收藏,才爱《收藏》。当年旅行结婚到西安,初次见到这本当时并不起眼的《收藏》,完全没有想到他会坚持到今天且茁壮成长。十多年走过来,我国的经济形势一路走高,收藏事业也一路火爆,《收藏》兴旺发达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作为一个老读者,我给杂志社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08,(5):175-175
为了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交流藏品的需要,推动民间收藏活动的发展,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西北古玩城、《收藏》杂志社联合举办陕西省第十四届民间收藏品交流会。  相似文献   

12.
亚夫 《收藏》2001,(8):12-13
2001年5月25日至27日,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收藏界人士百余人,聚集在有“中国收藏半壁河山”美誉的上海。由中国收藏家协会、上海综合开发研究院收藏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上海图书馆、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收藏》杂志社等16家单位协办的“中华收藏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3.
刘继涛 《收藏》2007,(3):164-164
我是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平时在工作学习中离不开专业报刊杂志,更离不了《收藏》的帮助。《收藏》扎根民间,绽放于中国文博期刊的百花园中,是初学者的门径、爱好者的指南、研究者的参考。《收藏》集民间和馆藏文物精华,汇藏各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引领民间文物收藏,开拓文玩博览。《收藏》融艺术鉴赏、文物研究于一体,富于知识性和趣味性,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14.
师福贞 《收藏》2007,(1):153-153
199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收藏》创刊号,一见钟情,从此月月与《收藏》“约会”,相伴相守,从无间断。15年来我最深的体会是,《收藏》伴我,我伴《收藏》,都在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5.
贾关法 《收藏》2007,(4):166-166
初识《收藏》,是1994年我读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翻阅报刊杂志征订目录时无意中发现有《收藏》这份杂志,她一下子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收藏意识。  相似文献   

16.
刘思姮 《收藏》2007,(11):169-169
9月1日,由北京电视台《民间收藏》节目部、艺超网、《收藏》杂志社主办,中古商国际收藏品俱乐部、中国民生银行协办,北京中企华业商贸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的“财富课堂——艺术品投资收藏研讨会”在中古商国际收藏品俱乐部举行。北京电视台《民间收藏》节目总监张宝利、  相似文献   

17.
王昆 《收藏》2006,(12):133-133
为了促进宁夏民间收藏事业庆祝宁夏收藏协会成立二周年,9月23日,由宁夏政协文史委、宁夏文史研究馆、宁夏收藏协会、《收藏》杂志社主办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收藏文化报告会暨《宁夏收藏》专刊发行式,在银川文化街自治区政协常委会议厅举行。会议由宁夏文史馆馆长、宁夏收藏协会顾问杨少青主持,宁夏政协主席、宁夏收藏协会名誉会长任启兴,原宁夏人大副主任、宁夏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黄超雄等有关领导及藏协会员百余人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8.
董良义 《收藏》2011,(10):135-135
笔者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同时也是《收藏》杂志的一名普通读者,因《收藏》杂志2011年的改版问题,给《收藏》杂志社发了一封信。本来认为也不是什么大事,没想到《收藏》杂志极为重视,《收藏·趋势》的主编季英伦、《收藏》的编辑袁水清,  相似文献   

19.
萧枫 《收藏》2007,(10):36-37
山西收藏以其独有的地域特色在全国收藏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使其良性发展?如何增强山西藏家队伍的素质和实力?如何开展与全国乃至海外收藏界的交流?笔者带着这些问题特对山西文化界、收藏界有关领导,专家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20.
山西古玩城     
《收藏》2007,(10):26-26
山西古玩城位于太原市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商业气息浓厚。古玩城主体建筑共八层,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主要设施除一至六层为独户经营的古玩店之外,还包括12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配套设施功能齐全,硬、软件设施及专业化程度在山西乃至整个华北地区堪称一流,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古玩城,是古玩交易、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