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收藏》2006,(10):194-194
北京文博艺苑文物鉴定中心是经北京市工商局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性技术机构,面向社会开展文物鉴定工作。文博艺苑文物鉴定中心拥有自己的专家鉴定团,该团由多名在业界具有崇高地位的专家组成。  相似文献   

2.
潇然 《收藏》2006,(4):153-153
丙戍正月,多年不遇的瑞雪纷纷扬扬,给南国大都会上海带来一派喜庆气氛,56名民间文物收藏爱好者和精英人士冒雪走进了他们心目中的文物鉴定“黄埔军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考古与文物鉴定研究生班(A班)。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收藏》2014,(6):151-153
2014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为完善服务监管措施,将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让国有文物单位参与民间收藏文物鉴定服务,尝试请原本行使国家职能、负责文物进出境鉴定工作的文物鉴定站面向公众提供鉴定服务,除了“眼学”方面,还将推动文物科技检测鉴定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梅辰 《收藏》2007,(1):156-157
1994年7月的一天,国防部外事局有关人员来到国家文物局,请求帮助鉴定一件国际友人赠与的文物。文物局办公室的同志打电话给时任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的刘东瑞先生,请他负责接待。  相似文献   

5.
林少蔚 《收藏》2007,(1):28-29
近年来,国家文博部门的文物鉴定专家异常活跃,但其中隐藏着极大的隐患。许多著名专家、鉴定家为利益驱使,热衷公开“走穴”,文物鉴定商业化愈演愈烈,应该引起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和社会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陈根远 《收藏》2006,(12):132-13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所依托的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是中国考古界的最高权威机构,其继2006年2月在上海教学部成功举办文物鉴定研究生班(1班)之后,再度与中央美术学院联手,除新开“考古与文物鉴定”班(2班)外,又新增“中国文物鉴定”硕士书画鉴定研究生班(3班)。10月14日,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陕西、宁夏等14个省市及台湾、香港地区的52名学员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7.
沈华友 《收藏界》2010,(11):130-132
文物鉴定是指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文物的真伪、年代、质地、用途等加以辨识。文物鉴定如今分为眼学鉴定(或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鉴定两种形式,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鉴定应当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和任何学科一样,文物鉴定作为一门学科,其发展都必须基于自身积极的、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探索和研究。如果中国的文物鉴定行业继续延续眼学鉴定的固有模式却又毫无建树和发展的话,那么"眼学"这门学问最终恐怕也得走向绝境了。  相似文献   

8.
梅辰 《收藏》2006,(12):136-137
刘东瑞,原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长、文物鉴定专家。并创办了《博物馆》杂志。他工作严谨,一丝不苟,曾两次在垃圾堆里捡回“国宝级”重要文物,避免了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他秉公行事、不徇私情,在任秘书长期间,曾主持并组织了许多重大的文物鉴定活动,在业内享有极高的口碑与声望,受到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启动先生的高度称赞;  相似文献   

9.
陈青 《收藏》2001,(6):39-42
杨鲁安先生兴趣广泛,在这次访谈中,他讲述了一些关于古代陶器、瓷器和文房四宝等项文物的收藏和鉴定方面的知识。我正听得有味,突然,杨老的话锋一转,又讲到他更加钟爱的几项文物鉴定的话题上。  相似文献   

10.
陈青 《收藏》2001,(5):26-30
杨鲁安在近60年的收藏生涯中深深地感到,搞收藏不懂得鉴定不行。文物鉴定本身是一项专门技能和学问,无论收藏何物,首先必须判别其真伪,考察其年代,地域、用途并估量其价值。这就要求从事文物收藏和鉴定的人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各方面的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