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建功 《收藏》2007,(6):144-146
清代咸丰朝广设钱局铸大钱,据统计,铸钱局和奏准新建的铸钱局共32个,鼓铸的各种大钱,品种复杂,无奇不有。新疆叶尔羌(今莎车县)局所铸咸丰大钱颇具特色,存世又较为稀少。  相似文献   

2.
张建功 《收藏》2007,(9):133-133
准噶尔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游牧部族,是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自17世纪30年代成为卫拉特各部之首以来一直是我国西北地区颇具实力的割据政权。1678年,准噶尔首领噶尔丹乘南疆地区内乱之机,进兵南疆,征服了叶尔羌汗国。从此,天山以南广大地区归噶尔丹统治。  相似文献   

3.
山东宝济局铸有小平、当十、当五十、当百等四种面值,因其铸量极少,故每一个版别都比较珍贵。笔者2008年下半年北上寻泉之旅期间,在山东一泉家处有幸集到一枚"成丰元宝"宝济当百面双斜星纹版宽缘大钱。生坑,直径5.8厘米,穿径1厘米,厚0.3厘米,重37.5克。钱体规整厚重,钱文粗犷  相似文献   

4.
黄明东 《收藏界》2011,(3):75-75
清代咸丰皇帝执政的时间很短,但因生不逢时,连年发生战乱和灾荒,铸了许多虚值大钱,其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达到了历史之最。在华光普先生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中,"咸丰重宝"背满汉文"浙"试样大钱是成套的,其中有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四十、当五十和当百  相似文献   

5.
"咸丰元宝"宝苏当千大钱清文宗咸丰年间(1851-1861年),江苏宝苏局铸有小平、当五、当十、当二十、当三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未曾发现)等面值钱币。宝苏局铸量甚多,但有些品种稀少,如当五、当二十、当三十等均比较少见,所见不是样钱就是母钱,有些特殊版别至今依然是孤品,如"咸丰元宝"宝苏当百阔缘缶宝大勾咸大钱(直径6.5厘米)。  相似文献   

6.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连宝泉、宝源在内先后有22局开铸,多用黄铜与青铜,也引进国外洋铜浇制法。"乾隆通宝"钱径约2.2~2.5厘米,重约2.4~4.8克。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及右而左直读。背文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新疆地区新用方孔圆钱,开设伊犁、际克苏、叶尔羌、  相似文献   

7.
汪洋 《收藏》2015,(10):72-74
由于受鸦片战争及太平天国战争等影响,清政府出现大规模财政危机,军饷严重不足。成丰三年(1853年),为筹措浩大的军费开支,清廷开始发行纸币“钞、票”,同时又令各省陆续铸造纪值大钱,由当十至当干不等。作为江南第一大钱局的江苏宝苏局,于咸丰四年初开铸当五十、当百大钱,至咸丰五年停铸,  相似文献   

8.
王钢 《收藏》2014,(7):121-122
清咸丰三年(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后建都,改称天京。为筹措军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发行钞票,开铸大钱,以解燃眉之急。福建省因地处东南沿海,战事临近,钱荒更紧,因而在户、工两部京局开铸大钱之时,已先行一步,即未征得清政府同意便开铸咸丰大钱。六月十八日,也就是在大钱开铸后,闽浙总督王懿德才向朝廷奏报:"惟事关创始,自应奏明请旨,再行筹办。  相似文献   

9.
张建功 《收藏》2006,(6):101-101
我喜集古钱,尤其对新疆红钱情有独钟。2006年春节前泉友帮我收集到一枚喀局咸丰“当百”大钱,据原主人介绍,这枚大钱是在和田地区边远农村居民家中购得。此钱本来钉在房门上作辟邪用,可惜钱缘边被钻一小孔,内外郭也遭到人为磨损,但钱文清晰,锈色包浆自然,为传世之物。钱为红铜材质。其正面铸有汉文“咸丰元宝”,文字雄峻整齐,笔力稳健,楷意浓厚。背穿上下为汉字“当百”,穿左满文、穿右维吾尔文“喀什噶尔”。通观整体钱文,笔画粗壮不失雅致,是典型的新疆喀局“咸丰元宝”大钱风格。钱直径3.95厘米,穿径1.1厘米,厚0.21厘米,重20.4克(见图)。  相似文献   

10.
张建功 《收藏》2009,(6):118-119
有关叶尔羌汗国钱币史料记载甚少,其实物传世也极为少见,因此,对汗国钱币的研究和探索比较滞后,近些年来才引起新疆钱币收藏爱好者及钱币学术界较多的关注。现笔者以珍藏多年的叶尔羌汗国钱币实物为依据,并借鉴王永生《新疆历史货币》一书中的新资料,结合自己初步形成对叶尔羌汗国钱币的一些认识,简略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3)
正清咸丰宝苏局当十大钱开铸于咸丰三年(1853年)初。其铸造量庞大,分铸局别众多,有苏州总局(南局)、淮安清江浦分局(北局),还有少量不知名小分局皆有铸造,流通范围极广。宝苏局当十大钱铸行时间长,版式众多.是宝苏局计值大钱中最为繁杂的品种。其形制、重量亦存在较大差异,早期版式直径有大于40毫米者,后期版式中最小者直径仅26毫米左右。按书体又大致可分为宋体类、楷体类、异书体类等,其中小版式变化极多。  相似文献   

12.
刘存忠 《收藏界》2010,(12):78-79
古代安南即现在的越南国,由于受到中国经济文化的深刻影响,早在公元970年丁朝太平年间,即北宋开宝三年,安南已开始铸行汉字方孔圆钱,"太平兴宝"钱就是安南的首枚年号钱。但当时铸的钱都是小平钱,安南何时始铸大钱,史籍无详载。笔者集有一枚"洪德通宝"折三型钱,该钱是从越南流入的生坑品,品相开门,锈蚀入骨。  相似文献   

13.
山西宝晋局在光绪年间铸有小平、折二、当十满文宝晋与无纪值阔缘大钱(试样)等。除小平外,余均罕见,尤其是"光绪通宝"背满文宝晋无纪值阔缘大钱存世不过四五品,历代泉谱均定为一级品,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4.
古币两则     
天策府宝"天策府宝"铜钱,为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铸币。马殷据湖南八州地,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受梁太祖封为天策上将军,并于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开铸"天策府宝"钱,钱大如当百,铜质浑厚,边廓坚挺。一般钱  相似文献   

15.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之虚值钱,以一当十,亦称乾元当十钱,与“开元通宝”参用。钱文为隶书,直读,第一字为鱼钩乾,如“轧”,钱径为26~30毫米。第二年(759年)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径35毫米),与  相似文献   

16.
蔡炳根 《收藏界》2012,(1):67-68
公元1851年咸丰帝刚上台就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太平军于1853年攻克南京,改称"天京",定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由于巨额赔款和频繁战争,清朝国库早已空虚。为了应对濒危的政局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咸丰帝不得不打破祖训开铸大钱。  相似文献   

17.
"大泉五十"钱,从王莽扶助汉帝孺子刘婴开始,到建号新朝直至灭亡,开铸时间之早,使用时间之长,铸造工艺之多样,版式之复杂,是为莽泉之冠。其前后铸行达六次,而王莽的币制改革仅为四次。据汉书《食货志》载:王莽居摄,变汉制,以周钱有子母相权,于是更铸大钱,径寸二分,重十  相似文献   

18.
黄明海 《收藏》2011,(3):79-79
清代宝苏局所铸成丰元宝当百大钱,种类繁多,版别庞杂。据文献资料戴,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建都后,大举北伐和西征,清廷内外交困,为筹措浩大的军费开支,挽救入不敷出的财政危机,开始发行纸币和铸行大钱。  相似文献   

19.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5):98-99
2013年春,华夏古泉网新人藏一枚"庆历直十"大钱,系前谱未载之物,亦未见任何著录和报道。观其形制,当为北宋仁宗时期所铸,但其钱文特殊,为有宋一代铸钱所未见。  相似文献   

20.
董明海 《收藏》2007,(7):141-141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上元元年(760年)史思明为解决军费需求,大肆毁佛销铜以铸“得壹元宝”大钱,以一当开元百枚。后因“得壹”非长祚之兆,随改铸“顺天元宝”,也是以一当开元钱百枚。顺天钱的质地厚重,制作精整。作为一种军需货币,尽管只在占领区短暂流通了一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