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全晖 《收藏》2009,(12):126-127
1998年深冬的一天晚上,我第一次住战友家里目睹阿拉善戈壁奇石的风韵,先是眼前一亮、莫名惊诧,继而心灵震撼、叹服不已,我深知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个大自然的精灵了。  相似文献   

2.
高阿申 《收藏》2009,(8):174-174
我现在担任兰州军区创作室主任,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在我当兵后的十几年里,想都不曾想自己会干这样的工作。因为入伍后我一直往部队和机关里从事基层政治工作。22年前,一次偶然机遇使我喜欢上了奇石,后来又在《收藏》的指引下开始收藏黄河奇石(如图),研究奇石鉴赏,结合收藏进行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邹顺驹 《收藏》2001,(10):16-17
天然性不仅是奇石艺术的灵魂,也是赏石文化的根本要素。因而要求天然奇石绝对保持天然状态,不能有任何加工,便成了当今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文化理念。张卫先生撰文介绍说:“台湾过去也有很多人喜欢玩图案石,后来因为出现了一些加工打磨等做手行为,他们就不敢再玩图案石了……转向于对有水洗皮肤的山形景观石的钟情,这是对图案石冷酷的一面”。其实这种赏石理念也存在于大陆许多地区,例如武汉就是如此。我曾同几位来访的武汉石商谈及当地奇石市场上的一个奇怪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李庆辉 《收藏》2009,(6):140-141
奇石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乃客观之存在;赏石,作为人类独特的心理过程,乃主观之现象,是一种审美活动。由于中华奇石丰富多彩,加之个人的阅历、修养、学识等不同,对同一块奇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出现不同的心理价位,奇石因之呈现出不同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广泉 《收藏》2008,(11):134-135
奇石的赏玩方式多种多样,一般有园林石、风景石、庭院石、厅堂石、镇宅石、几案石、盆景石、手玩石、镶嵌石、纪念石、橱架(玻璃橱、博古架)石等等,可谓百花齐放。组合奇石赏玩属橱架石类赏玩,其与园林组合奇石欣赏是相通的。园林组合奇石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供人欣赏品味,而橱架类组合奇石不仅可以欣赏,亦可拿在手上把玩,更可随时变动橱架摆设位置,十分灵活随意。  相似文献   

6.
南乔民 《收藏》2001,(5):76-76
世纪之交,乌鲁木齐“新疆奇石展”展出了来自天山南北大约500余块奇石,其标价在数千元至数万元之间。1997年以来,新疆观赏石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的交易额高达数千万元。哈密、阿勒泰等地甚至有人以集装箱把奇石运往日本、澳大利亚。新疆大漠奇石已成为世界奇石文化界的一个“名牌”。  相似文献   

7.
鲍才盛 《收藏》2007,(11):133-133
笔者系一点斋斋主,自号一点先生。好结交世间正道朋友,常以“一蓑烟雨任平生”自慰。酷爱奇石、古玩,尤以奇石为最爱。赏石讲求石质、造型、图案、色彩、纹理及天然完整,尤其注重奇石的文化蕴涵。以下介绍几方一点斋藏石,供读者品评。  相似文献   

8.
刘慧珍 《收藏》2008,(7):129-129
在陕西省镇安县海棠山上出产的一种奇石与青海省丹麻石有些相似,因花形很像彩海棠,所以本省奇石协会将其命名为海棠石,也叫海棠玉。在西安第二届国际奇石博览会上,镇安海棠石包揽金、银、铜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相似文献   

9.
汪枫 《武当》2009,(6):6-6
5月上旬,中国武当山首届“赏石论道”国际奇石展在武当山落下帷幕。在此次的奇石精品展期间,共收到全国各地的奇石共三百五十余件。由中国著名奇石艺术鉴评家、北京沈钧儒研究会会长沈宽,中国观赏石协会鉴评委员会主任沈连清,中国观赏石协会顾问闫立本,中国观赏石协会业务部主任王纪民,中国广西奇石协会会长张仕中,副会长朱立新,中国武汉中华奇石馆馆长叶昌程7人组成的评审组,在经过为期一周的认真观摩鉴常评定后.评洗出余奖24个.银奖40个.铜奖51个。  相似文献   

10.
李德寿 《收藏》2008,(3):148-149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赏石、藏石、爱石蔚然成风,赏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已和企业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广泛融合。在这股赏石潮流中,文人墨客仍是领头人,奇石发源地的农民是奇石产业的大军,俗称石农,并且不少的奇石发源地都成了奇石村,农民靠彩石藏石发财致富。  相似文献   

11.
刘先令 《收藏》2009,(7):143-143
奇石需要“原生态”,就像舞台上需要真唱,食品中杜绝掺假一样重要。奇石的“原生态”就是人们常说的“原石”,系天然形成,没有人为的痕迹。 人们之所以推崇奇石的“原生态”,不仅是因为崇尚大自然、敬畏大自然,而是将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人视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吕耀文 《收藏》2009,(6):143-144
收藏者在鉴赏灵璧磬石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以下三种情况:其一,由于奇石摆放位置或赏石者视角的不同,该奇石会呈现不同的形象,其二,某块奇石上的两个以上的不同形体,共同强化一个主题;其三,某块奇石上的两个以上形体,由于赏石者视角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形象,并赋予不同的精神意味。  相似文献   

13.
吴恭让 《收藏》2008,(9):131-131
收藏艺术品在缘,寻觅奇石也在干缘。奇石作为天工独塑的自然艺术品具有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显著特点,因而寻觅尤为艰难。  相似文献   

14.
刘生刚 《收藏》2007,(7):151-151
新疆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地形地貌多变,河流、湖泊、戈壁、沙漠纵横交错,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几乎一个县市一个石种,新疆因此而成为继内蒙古、广西之后我国又一个奇石资源富区。  相似文献   

15.
张少华 《收藏》2006,(6):106-108
西安有两家规模较大、相对集中的奇石市场——西安奇石村和西安市奇石珠宝城,它们相继创立于2003年底和2004年初,前者规模小但藏石精,后者规模大、石种全。  相似文献   

16.
张少华 《收藏》2006,(12):108-109
2006年10月3日,中国·漳州首届海峡两岸奇石展(德友盛杯)在天福园奇石古玩城隆重开幕,海峡两岸赏石界知名人士于中秋佳节团聚一堂。畅叙对祖国山水、美石的深情挚爱。  相似文献   

17.
王枚 《收藏》2006,(3):154-154
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西观赏会协会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奇石王争霸擂台赛总决赛暨首届南宁国际奇石博览会,于2005年12月28日在南宁老干部活动中心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8.
藏石六忌     
愚木  刁磊 《收藏》2008,(10):126-127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观赏石高潮,奇石收藏越来越热,参与的人越来越多,赏石、藏石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针对奇石的赏玩、收藏,赏石界尚存在一些错误或不恰当的做法,需引起玩家和藏家的注意。本文所述藏石六忌,希望给予大家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维乾 《收藏》2008,(9):132-132
古老的金城兰州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冲击带,在漫长的岁月中,黄河上游大量的沙石被沉淀在这里,河床下蕴藏着难以估量的奇石资源。经过黄河水流多年冲刷而形成的黄河奇石,以石质细腻、纹理清晰、色彩绚丽、内涵丰富在赏石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谢礼波 《收藏》2008,(2):136-137
湟水是青海省境内黄河上游一条主要支流。它由北川河、西川河、南川河交汇于西宁,又从西宁东流经平安、乐都,在民各汇合了大通河,于青甘交界处汇入黄河。湟水河床多卵石,卵石之中多奇石。湟水河奇石以北川河所产最具代表性,北川河已越来越受到收藏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