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沙伟 《集邮博览》2013,(11):30-31
时值秋季,俗话说"天凉好个秋",因为秋天被比喻成图画、彩云、流霞,更意味着成熟、喜悦、收获!故笔者"晒"几套台北故宫秋景题材的古画邮票给大家养眼,并齐声共唱那首经典的《爱在深秋》。1960年8月4日,台湾地区邮政以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古画为题材,发行专16《故宫古画(一)》邮票一套四枚。其中第四枚邮票图案为《北宋惠崇·秋浦双凫图》(图1),原画长27.4厘米,宽26.4厘米。首开秋景题材古画邮票发行先河。惠崇是宋朝有名的诗僧,同  相似文献   

2.
付心诚 《集邮博览》2014,(10):54-55
正2003年,我国古老的拨弦乐器古琴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了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古琴亦称七弦琴,始现周代,定形于汉代,魏晋以后型制已和现代大致相同。1983年我国发行的《民族乐器—拨弦乐器》邮票中,首次出现了古琴的形象。邮票展示了一具现藏国家博物馆的清代黑漆琴(图1)。2006年,我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邮票两枚,其中第一枚展示了一具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代  相似文献   

3.
1985年原邮电部发行了J 120"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一套4枚,票面是横向设计,展现了故宫中轴线主体的四个部分,没有涉及到东西两院。主院分为前朝和内廷二部分,以乾清官为界(乾清宫在邮票中的第3枚)。如果算上天安门的话,可能故宫是在邮票上露面最多的建筑了。  相似文献   

4.
2002年2月24日,香港发行《香港艺术品珍藏》邮票全套4种,为4位本地艺术家作品,画面取自整件艺术品的局部图案。  相似文献   

5.
受宋庆龄基金会的邀请,中国邮票博物馆珍藏的J133《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邮票小型张原图参加了“华夏情——名人名家书画展”在北京、台湾、澳门三地的巡回展。中国邮票博物馆参展的《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邮票原图的作者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著名的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10日《中国集邮报》消息:《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纪念邮品典藏册面世。该典藏册由中共党史出版社监制发行,内含200多枚邮票等,限量发行3000 套。2006年1月12日《参考消息》刊载广告, “《一旺百旺》纯银章邮票大系”及《共和国邮票珍藏大系》出台。前者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监制,内含213枚中外犬类邮票,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间个人收藏丛书》之一《“二战”邮票》近日由辽宁画报出版社编辑出版。“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此反映二战内容的邮票也非常多。这本由王华新编著的(’’二战”邮票》采用画册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大量的反映“二战”题材的邮票,并附有详细的资料。该书全部采用铜版纸彩色印刷,印制精良,装帧考究,是观赏与珍藏的精品。该书32开本,印数500()册,定价36元。《“二战”邮票》~~  相似文献   

8.
国家邮政局于2004年10月18日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绘画为蓝本,发行一套邮票。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也收藏有一幅清代乾隆元年由宫庭画师陈枚、孙祐等奉敕摹画的《清明上河图》长卷。台湾邮政部门于1968年6月18日以此卷《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发行一套邮票7枚。其中主景单票2枚,长卷后半部分连票5枚。虽然主景单票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集邮,那时的意识是朦胧的,只是一种欣赏。而真正感受到集邮的魅力,是在参加工作后。每每看到自己珍藏的《昭陵六骏》邮票首发式贵宾证,看着镶嵌在其中的《昭陵六骏》邮票,就不由得勾起那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0.
夏季随笔     
酷暑天就显出集邮散文的功效了。喻金刚的《邮情芳馨》一书中,有《静是一种美丽的集邮境界》、《邮中自有清凉风》、《让集邮为生活减压》等篇,读读集邮散文,火气全消,各人柜中珍藏的那些未必贵重的邮票,一分一寸都凸现着欣赏的价值,满足的心理化成自我陶醉的幸福感。此乃邮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李辉柄先生是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副秘书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他的专著有《早期白瓷》《宋代官窑瓷器》《中国瓷器鉴定基础》,参与撰写《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的有关章节,主编《中国陶瓷全集·钧窑》及《中国美术大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0月1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清明上河图》邮票1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绢本设色卷轴画,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作,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描绘了北宋京都汴梁清明时节的繁盛景况。此前台湾“邮政总局”在1968年6月18日也发行了另一幅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画卷的邮票特53《清明  相似文献   

13.
1998-3邮票第2图“解放战争时期的邓小平”,采用了小平同志身着戎装的照片。1998年第2期《集邮》姜淑萍《珍藏到永远》一文对这枚邮票有一段介绍:“展现的是邓小平1948年在解放战争战场上的一个瞬间,他身着戎装,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相似文献   

14.
东周青铜器     
莲鹤方壶(故宫博物院藏品) 邮票:2003-26-7;片源:1977年文物出版社《中国青铜器》(第5集); 销戳:“北京/故宫”日戳(首日)  相似文献   

15.
戴氏贺信     
1998年10月9日,《林霏开珍藏世界邮票小型张展览》在上海集邮大楼开幕,迄今过去了七年.“9”那个日子.我已记不确切。倒是戴定国先生的一封贺信.帮我记住了那个日子。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3,(2):9-11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现在还依然保存吗?1983年开始集邮,收藏的第一枚邮票是《西厢记》,现在依然保存。我妻子在故宫博物院从事临摹古画工作,我知道她很喜欢临摹著名女画家王叔晖的工笔画。有一天,我在小摊上发现《西厢记》邮票,便兴高采烈地买下送给她,她看了也很喜爱。当初,虽然我月薪只有42元,但还是慷慨解囊地买下有关绘画的邮票赠送妻子。这样,我们既增长了集邮知识,又增添了感情。  相似文献   

17.
4月8日发行的1999-3《中国陶瓷——钧窑瓷器》邮票,是我国第6套陶瓷系列邮票。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也可以说,宋代是“瓷的时代”,瓷窑遍布全国,北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及磁州窑,南有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  相似文献   

18.
2002年是伦敦大奥芒德儿童医院建院150周年,为此,英国皇家邮政局在2002年8月20日发行了《彼得·潘》邮票5枚(下图,首日封),以示庆贺。不过邮票上没有标示庆祝建院的字样。这个儿童医院是1852年2月14日开张的,当时只有10张病床。如今每年可以接受10万名儿童就诊。医院里特设了一间“彼得·潘”病室,大楼的一侧也以巴里的名字命名。  相似文献   

19.
我珍藏着一枚梅花手绘封。信封上贴着全套《梅花》邮票,收信人为香港潘棣祥先生,寄信人正是《梅花》邮票设计者程传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信封,因为在信封左侧空白处,程传理还亲绘梅花图案,封上的梅花画得神姿绰约,玉洁冰清,和封上贴的邮票相映成趣,令人喜爱。从落款可以看出此封作于子夜,封上还盖有3枚鲜红的程传理的名章,可见程传理在创作手绘封时的忘情和认真,也体现了邮票设计家对集邮爱好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20.
乐明 《上海集邮》2003,(9):15-16
9月30日《图书艺术》(与匈牙利联合发行)邮票为配合我国在匈牙利举办中国图书艺术展而发行。画面分别表现中匈两国的古代书籍,中方选肜的是宋代刻本《周礼》和天一阁藏书楼,匈方选用的是匈牙利彩图编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