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晓莉  祝贺 《收藏》2009,(3):68-71
对钧台“官钧”窑址及其产品的断代,国内外学界多有不同意见。深圳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以有偿捐赠方式接收了约160件钧台窑址流出的“官钧”瓷器标本,包含许多前所未见的器类与器型,有些带有突出的明代特征,据此,他们认为以往定为“官钧”的瓷器实为明初产品,而非传统认为的北宋晚期制品。目前这批标本正在整理出版之中,我刊已约请深圳方面提供“官钧”问题研究新成果。因“官钧”争议尚未最后定论,故本文暂沿用北宋之说。文中刊载的官钧瓷器底足图是难得的鉴定资料。  相似文献   

2.
王春城 《收藏》2013,(9):176-177
《禹州志》云:"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中有镇日神垕。有土焉,可陶为磁。"原来禹县在北宋时是阳翟县,金称钧州,明万历三年,因避神宗名讳,改称禹州。依据《中国古陶瓷图典》:"钧窑宋代无大名窑之一,因所在地禹县古称钧州而得名。"由此得知,钧窑是中国宋朝北方瓷窑,在今河南禹县境内,为中国  相似文献   

3.
禚振西 《收藏》2013,(11):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4.
禚振西 《收藏》2013,(6):180-181
2012年11月,笔者有幸到河南禹州参加"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又去了神(?),观看了大宋官窑用柴窑进行复烧的开窑仪式,还观摩了禹州的钧窑博物馆和钧台窑址。从中感受和启示颇多,也学习到很多知识,藉大宋官窑对其复烧钧瓷出集子的机会,谈点学习收获。  相似文献   

5.
郭学雷 《收藏》2009,(7):32-37
禹州作为著名的钧窑所在地和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类型瓷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已广为人知。但若提及明代禹州瓷业,过去我们除了从《大明会典》等文献中得知该地曾为光禄寺烧造过缸坛瓶等器物外,其他具体情况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3,(4):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邵颖 《收藏》2013,(7):176-177
2012年11月17日,由《收藏》杂志社与中国禹州钧瓷博物馆主办的大宋官窑复烧北宋钧官窑瓷器鉴定会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召开。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中国艺术考古所、中国古陶瓷学会等的众多权威专家云集禹州评鉴重器,一致认为大宋官窑的复烧再现了北宁钧官窑作品的神韵风采,超越了历史的复烧水平,代表了当代钧窑瓷器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8.
冯小琦 《收藏》2013,(15):172-173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目前已发现窑址上百处,其烧瓷时间创于唐而终于元。以八卦洞窑为代表。八卦洞窑经过1974年的发掘取得了可喜成就,解决了大量传世官钧窑器物底刻数目字的花盆、樽、洗等的产地问题,出土标本表明这类器物是北宋后期为宫廷烧制的陈设用瓷。除烧钧瓷外,八卦洞窑还烧印花青瓷、白地黑花等民间用瓷。2004年对官钧窑的调查发掘又取得了新的资料,可以看出其烧瓷时间延续到明代,因而对官钧窑的年代问题也有不同看法。有的专家认为是明代器物,一部分专家坚持为宋代,也有专家认为这批器物的时代有早晚之别,即既有宋代,  相似文献   

9.
赵青云  赵文军  祝贺 《收藏》2001,(2):21-23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钧窑(河南禹州)、官窑(河南开封)、哥窑(浙江龙泉)、定窑(河北曲阳)并驾齐驱。汝窑继北方安阳相州窑之后,既发挥了隋唐釉下刻、划和堆、雕工艺传统,又接受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借鉴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同时还受到陕西铜川耀州窑的影响,采纳了支钉托烧的叠烧技法。集众家之长,创造了具有时代特征及汝窑窑口印花青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原地区的重要窑口之一,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特别是北宋以来,瓷业昌盛,各地窑口相互竞争,相互效仿,有力地推动了汝窑青瓷工艺传遍四方。北宋宫廷更爱汝瓷。  相似文献   

10.
郑志海  虞天识 《收藏》2010,(9):48-52
北宋汝官窑是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北宋晚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因器物多被宫廷垄断,故南宋即有“近尤难得”之说。后因靖康之乱,金兵入侵中原,宋朝被迫南迁,汝窑毁于一旦,窑址荒没,工艺失传,致使汝官窑址问题成了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11.
王健丽 《收藏》2009,(4):67-72
钧窑与定窑、耀州窑、磁州窑共同组成了北方四大窑系。直至今日,钧窑的故乡河南禹州及登封等地仍呈现诸窑竞市的繁荣景象。由于宋钧瓷的稀少珍贵,元钧瓷也不多见,市场上大量出现的是仿宋、元钧瓷,给收藏爱好者带来很大困惑。现代仿钧瓷的制作工艺达不到宋钧的工艺精湛和釉色的肥厚莹润,大多仿品只是比较接近金、元时期风格。钧瓷的仿品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三类:  相似文献   

12.
尹青兰 《收藏》2014,(19):50-58
素胎瓷,是没有施釉就入窑高温烧成的瓷器,也有“生瓷”之称。素胎瓷在宋代的江西就多有烧造,并且烧造的窑口也不限于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的白舍窑、吉安的吉州窑等均有烧造,产品一般为佛教造像和随葬明器。北宋时期的佛教塑像多为素眙,或素眙加彩。如1966年拆除江西省吉安市北宋江仕澄塔(编者注:该塔二层南面门楣上嵌有一方砖,上刻“临江军清江县钟秀  相似文献   

13.
张国英 《收藏》2009,(1):47-47
磁州窑以独特的“白地黑花”装饰风格独树一帜,并对中国北方各窑场形成很大影响,“白地黑花”也成了磁州窑瓷的代名词。然而在长期的烧造过程中,磁州窑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还烧造出仿定窑瓷、仿钧窑瓷、仿建窑瓷等等产品,而且在仿烧中创造了“磁州天目”这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国家邮政局文件通知:1999年4月8日发行1999—3《中国瓷器——钧窑瓷器》特种邮票,全套4种。邮票图案依次为“北宋·出戟尊”(简称①,下同)、“北宋·尊”(②)、“元·双耳炉”(③)和“元·双耳连座瓶”(④)。面值分别是80分、100分、150分和200分。  相似文献   

15.
高功 《收藏界》2014,(2):94-99
初冬的一天,我们一行七人前往河南禹州市购买钧瓷。在此之前,只知道禹州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钧瓷的发祥地,到了禹州才知道,这里不仅是名闻遐迩的“瓷都”,而且是历史久远的“夏都”、“药都”。  相似文献   

16.
白地绘黑花瓷是北方最大的—个民窑体系,集中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窑口最多,创烧最早,烧造时间最长,它们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到了宋代已很盛行。尤其禹州扒村窑,新密窑沟窑,焦作当阳峪窑等窑口,不仅采用了其它窑的一些传统瓷艺,更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长。  相似文献   

17.
杭天 《收藏》2013,(10):45-49
历史上的“贡瓷”制度,至迟在唐代即已出现,发展到宋代,更形成了专门为宫廷烧造瓷器的“官窑”。那么,处处皆欲与宋廷一争高下的西夏王朝,其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如何?有没有自己的“官窑”呢?北宋官窑还有很多谜团尚未揭开。当时处于文化中心地带的北宋官窑尚且如此,荒鄙偏远的辽、西夏诸国,其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则更鲜为人知,显得愈发神秘。幸运的是,笔者于多次赴西北考察的过程中,征集到一些瓷片标本,尤其是两个刻划有铭文的大瓮残片,显示了其作为官府定烧瓷器的属性,以其为突破口,结合其他标本和文献资料,笔者试就西夏官府瓷器的烧造情况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8.
张丽 《收藏》2009,(4):73-75
钧窑瓷器发祥于河南省禹县,是在北宋创烧的一种釉色深浅不一的蓝色乳浊釉瓷,其以变幻莫测的色彩而深得世人喜爱。由于需求量的日益增加,随后河南其他的一些窑场相继烧制,并且影响到了河北、山西和内蒙古的一些瓷窑,以致元代在北方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钧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此窑系在宋元时期瓷器手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瓷业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棋艺(象棋版)》2010,(11):53-53
10月9日,第三届禹州“坪山杯”象棋公开赛在禹州市落下帷幕,最终北京大师王天一获得冠军,列2至8名的棋手分别是天津孟辰、湖北党斐、河南姚洪新、广东黎德志、河南颜成龙、江苏程鸣、河南白涛。  相似文献   

20.
尹青兰 《收藏》2014,(10):50-58
素胎瓷,是没有施釉就入窑高温烧成的瓷器,也有"生瓷"之称。素胎瓷在宋代的江西就多有烧造,并且烧造的窑口也不限于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的白舍窑、吉安的吉州窑等均有烧造,产品一般为佛教造像和随葬明器。北宋时期的佛教塑像多为素眙,或素眙加彩。如1966年拆除江西省吉安市北宋江仕澄塔(编者注:该塔二层南面门楣上嵌有一方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