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石-剩余价值理论一的理论基础.虽然劳动价值论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马克思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以及价值形态、价值规律等基础理论的创造性研究,使古典学派最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获得了革命性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着重研究了生产商品劳动的一般性质特征.本文将依据马克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发展特质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发展反映了马克思本人在《资本论》理论逻辑体系中对劳动价值论的推进 ,列宁对生产价格理论所作的垄断价格理论的发展 ,以及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实践中对价值规律和商品经济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前三卷以及《资本论》手稿中,多处论述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尤其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标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了区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实质,并对未来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锰 《文教资料》2008,(21):75-76
马克思把劳动二重性理论看成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随处可见.本文在论述了劳动二重性的含义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后,提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要意义在于:一、为劳动价值学说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坚实科学基础;三、解决了政治经济学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思维行程中的发展 ,以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指导对现实的理解的分析中 ,可以得出结论 :认识劳动是价值决定的本原 ,劳动价值论是《资本论》理论体系中最抽象、最本质的部分 ,区分价值决定的本原与价值量的多少 ,是正确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石。历来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人,都极力否定剩余价值理论,掩盖资本主义的实质。而为了否定剩余价值,首先就要否定劳动价值论。自《资本论》问世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围绕着价值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始而以“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机器价值论”等等  相似文献   

7.
三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澄清对马克思有关理论的误解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体力劳动价值论   有一些论著讲,马克思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一位学者在发表的论文中说,“根据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体力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就是《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所讲的内容,排除了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劳动。二者都认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不包括脑力劳动。不过,前者认为目前肯定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是劳动的重要形式,是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发展,而后者…  相似文献   

8.
<正>马克思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建立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这一理论通过说明什么是价值、价值的源泉在哪里即什么劳动形成价值、这种劳动为什么要形成价值、如何形成价值等根本性问题,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以商品货币开篇的,通过对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性质和形式的分析,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学说,使得劳动价值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现象,一个靠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转形理论”指的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阐述的关于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出版以来,反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那些自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围绕着转形问题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论争,有的人以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和第一卷相矛盾来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的人对马克思在转形问题上的论证提出种种责难,有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缺的场域.经济空间的生产同样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耗费的自然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社会性的统一,它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新"图式,而马克思将劳动、商品、资本、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都沉将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系统二重性之中,即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这就构成了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洞见到二重性本质——马克思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来抽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本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讲话》阐明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讲话》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这就强调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阐明了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伟大意义和指导作用。1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根本命题。在价值范畴上 ,商品仅仅被看作是劳动的凝结 ,即生产商品人类活动的凝结。因此 ,这个范畴使研究商品经济中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成为可能。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有三要素 …  相似文献   

12.
商品的二重性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进行剖析时 ,首先研究的一对范畴。本文着重分析商品二重性学说的作用 ,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要正确理解剩余价值理沦,关键是掌握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的学说。因此,在讲《政治经济学常识》第三课“资本和剩余价值”时,必须着重讲清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以及认识这一问题对于理解剩余价值理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中的“二重性”学说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两种"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另一种是"历史地获得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属于第一种,商品和资本的"二重性"则属于第二种,前者不能充足地说明后者,对后者的透彻说明须借助拜物教批判理论。劳动二重性学说,只是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的精义在于揭示"物"的"社会形式"是如何"历史地获得和叠加"的。马克思的"二重性"学说与"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叙述逻辑的任务在于,理论地再现"物""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从而获得其"二重性"这一历史过程。把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上升"逻辑"偷换"为从"具体"到"抽象"的"下降"逻辑,是一种有害的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15.
劳动力商品学说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在创立剩余价值理论时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因为要在价值规律基础上说明剩余价值就只有借助于劳动力商品学说。所以,研究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形成,是研究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创立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就马克思劳动力商品学说的形成做一初步探讨。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产生了劳动力商品的思想萌芽。如在1844年写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第一手稿《工资》一节中说:“国民经济学把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机器人会不会创造价值的问题,是在现代自动化生产条件下,资产阶级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提出的一个挑战性题目。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奠定政治经济学及其理论基石的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能否正确回答机器人会不会创造价值的问题,不仅是对劳动价值论,而且也是对剩余价值学说的严峻考验,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整个科学体系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并且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资本论》中关于土地资源的论述,对于在四化建设中认识土地资源的作用、特点以及更好地珍惜土地,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著名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而否定了另外一个事实,即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各卷中的论述,认为只有那些既能为社会生产物质财富,又能为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否则就是非生产劳动。依据这一规定,教育劳动不是生产劳动。本运用这一原理对有些同志提出的“教育劳动是生产劳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9.
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必有其自身的本质的、必然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内在的生产规律,即不同于物质生产的规律。马克思在一系列著作中,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剩余价值学说》中,有关这方面的精彩论述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0.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势必涉及到对一系列理论的深化。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最为密切的莫过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因此,我们在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认识的同时,也要深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