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课文学习到最后时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同学说“: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真用功呀!”有的说:“我们以后写字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这样肯定能写好。”有的说“: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从小认真练字。”……这时我们班懂得知识最多、最爱动脑筋、外号“问题先生”的钱梦琦也跃跃欲试,脸上一副焦急样,手举到我的面前直晃,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想:他肯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吧!我示意他站起…  相似文献   

2.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一首首烩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极为丰富,情感极为热烈.有的写景抒情,有的写物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情谊缠绵;有的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盛衰更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怎样把学习古诗的方法教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3.
第一课时师:在单元导读课上,大家都了解到了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燕子》,并且知道了这是一篇特别优美的文章,文中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诗意。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课文,去结识一下作家笔下活泼可爱的燕子。(板书:燕子)师:"燕"字比较难写,我们要想法儿记住它。我是这样记  相似文献   

4.
正"文包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特有的一种课文类型,它根据古诗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编写成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故事,将古诗融于其中,从而形成一篇课文。笔者以《黄鹤楼送别》一文第二课时的教学为例,谈一谈"文包诗"类课文"扣诗学文,诵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一、入题,引读古诗  相似文献   

5.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主题单元──"走进名著"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这是编者对古诗进行的"再创作",课文对古诗的解说虽有合情合理之处,但是过于片面和单线性。这篇课文仅仅是学习这首千古名诗的一个参考而已,但绝不是全部。这样一篇文包诗课文,为教师"用教材教"提供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组课文是“初识鲁迅”的单元,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少年闰土》,后三篇是他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编者的意图在单元导读中有充分的体现:为孩子自主走进鲁迅世界打开一扇窗——“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吧”……  相似文献   

7.
古诗就像一杯陈年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着民族的魂魄。一首首烩炙人口的古诗,内容极为丰富,情感极为热烈。有的写景抒情.有的写物言志;有的豪迈奔放,有的情谊缠绵;有的写人间的悲欢离合,有的写国家的盛衰更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教学,并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的新思路。然而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怎样把学习古诗的方法教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8.
一、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写水和写山两个段落在写法上是相似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写水部分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首先抓住写水的特点的词(静、清、绿),再看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了这些特点及为什么这样写,然后再体会作者怎样用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作比较。最后让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去自学写山的部分。二、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如初读了《猫》这篇课文之后,依据课文第一段的构段特点,我启发学生选用了围绕总起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汇报讨论时,有的学生把写猫“老实”…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挑山工》是人教版第九册第2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训练重点是"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为引导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一教师以"读懂一篇文章"为依据,以"会读一篇文章"为目的指导教学。一、凭借教材,发现目标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挑山工),从课题看你知道课文可能写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一、理清内容,把握结构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什么?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师:我悄悄地问一声,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写人还是写事?生:这篇文章是写人的。师:那没写事吗?生:写了,但那是想通过写事来表现人。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读过不少神话故事,也学过不少童话课文,这些文章中的人物可真是神奇无比——有的会飞天,有的会钻地,有的会变身,真是想象无极限的神奇世界。现在,你也有一次想象的机会——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篇想象作文如何?写想象作文的关键是"如何想象"。那  相似文献   

12.
明确教学目的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吉林省教育学院李莉这组教材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说话、写话教材组成,讲读课文中有一篇古诗《春晓》,一篇新课文《丑小鸭》。阅读课文《春雨》是一首儿童诗歌。《春晓》是一首古诗,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文的题目,有的以主要人物的话语、姓名为题,有的以时间、地点为题,有的以成语为题,不一而足。课题是文章的窗口。它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课文中心。因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我问:“从课题就知道本文主要写什么?”(主要写鲁迅先生。)再问:“同时还能知道什么呢?”(鲁迅是我的伯父。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指出这些问题,就确定了思考的范围。接着进一步问:“以前我们学过《刘胡兰》,那是通过一件事情来表现刘胡兰忠  相似文献   

14.
上完《日月潭》这一课 ,学习委员问我 :“老师 ,这篇课文少写了一段。”“怎么会 ?”我吃了一惊。“你看 ,课文中只写了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的景色 ,却没有写傍晚的景色。”学习委员指着课本对我说。“就是少写了一段。”同学们也附和着。我仔细看了一遍课文 ,作者在描写日月潭晴天的景色时有明显的时间顺序 ,为什么没有写傍晚呢 ?这个问题还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吧 !第二天清晨 ,我带着学生早早地登上一座大沙丘 ,让学生观察大漠深处清晨的景色。有的同学观察到启明星一闪一闪地眨着眼。有的同学观察到小壁虎早早醒了 ,在草丛里来回跑着。接着 ,东…  相似文献   

15.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6.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17.
第一组本组的三篇课文都是讲读课文,其中两篇看图学文,一篇古诗。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两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本组课文要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基本功,把学习新课和有系统的复习结合起来。一、教材分析《马踏飞燕》是...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指导学生模仿课文写文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帮助差生提高写作能力是十分有效的。 1.模仿课文作文,可以借鉴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了较多的文章。学了《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宇宙里有些什么》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说明方法、写了《东湖风景区》、《武汉梨园》、《说蚕》、《我的小天地》等说明文。学习《背影》这篇课文后,我们便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人,模仿课文的写法写现实生活中的事。有的学生写了《母亲的那双手》、《老师的眼睛》等,这些学生能以一双手,一双眼睛为线索写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事,记叙了母亲对自己的疼爱,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与关  相似文献   

19.
"教材只是个例子",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一篇课文继而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类问题,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教材,深入发掘这篇课文独一无二的价值,即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问题。主问题可以是对课文内容的提炼,也可以是对作者写作方法的聚焦。对于高年级的学生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还要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了推进"学讲"课堂,我校开展了"同课异构"活动,虽是独立备课,我和同事对《夹竹桃》一课进行了大同小异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猫》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主题串联整个单元教学内容。本组课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写相同的动物,有的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并试着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本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无雕饰的极具生活化的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