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如何判断这些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的分布呢?一、条件判断法  相似文献   

2.
一、质点振动加强还是减弱的本质 在两列波干涉的区域内,某些地方的振动加强,某些地方的振动减弱,加强和减弱区域互相间隔形成稳定的叠加。那么,是否处于两波振幅之和(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加强的,两波振幅之差(波峰与波谷叠加)处的质点才是减弱的呢?  相似文献   

3.
光的干涉中两个疑难问题的解释上海市高行中学潘群德两列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的光波相遇时,在其相遇区域里某些点处,振动始终加强,在另一些点处,振动始终减弱,从而呈现稳定的明暗相间条纹,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教学中有人对光波干涉的成立条件和光波...  相似文献   

4.
一、波的干涉示意图在学习波的干涉时,高中《物理》(必修加选修)第二册第56面中有一幅"波的干涉的示意图",用以说明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如图1所示).在图1中,我们看到,在相干波源 S_1、S_2的中垂线上,各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振动都得到加强;而在其他位置,加强或减弱区的形状就不再是直线而是曲线,如果沿 S_1、S_2方向建立  相似文献   

5.
两列频率、性质相同的波相遇叠加时,会出现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总是减弱,并且振动的加强区和减弱区互相间隔排列的现象,称为波的干涉,它是一切波所共有的特征。对两个完全相同的波源产生的干涉来说,凡是到两波源的波程差为半波长偶数倍的,  相似文献   

6.
在喜爱物理学的人“看”来,干涉图样是一幅美妙的图画;是一幅具有动态生命的画面,就像大型团体操的动态造型一样给人以和谐愉悦的美感.关于干涉图样,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57面有这样一段话:“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我们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证明,相互隔开的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都分布在一系列双曲线上(双曲线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在《波的干涉》这一节讲到“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的区域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隔开,这种现象叫做波的干涉,所形成的图样叫做干涉图样.”紧接着讲了产生干涉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而没有讲满足了这个必要条件的两个波源产生的干涉图样是怎样的.但事实上中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物理知识完全可以较准确的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为此本文从一道例题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干涉现象,并画出平面内波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8.
光的干涉现象指的是在两列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相遇的区域内,浆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总是相互间隔的现象.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关键是设法获得相干光源.实践表明,一切成功的干涉都是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把一个光源发出的光分离为两列光波的方法获得相干光源的.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中通过将一束单色光先经单缝再经双缝的方法巧妙的获得了相干光源,从而可以在屏上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题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波源S1、S2相距6m,它们在空间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图1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振动加强的区域,虚线表示振动减弱的区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0.
若两列波的频率相等,在观察时间内波动不中断,并且在相遇处振动的方向几乎沿着同一直线,那么它们叠加后产生的合振动可能在某些地方加强,某些地方减弱,强度呈周期性地变化,这个现象称为干涉.  相似文献   

11.
波的干涉这一节是高中物理章节中较抽象的内容之一,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学生对干涉形成的图样,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理解不深刻,更不易找出加强和减弱的区域.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没有明白干涉现象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一、光的干涉 干涉现象是波动过程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波的干涉中已经指出,由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保持恒定的两个波源所发出的波是相干波,在两相干波相遇的区域内,有些点的振动始终加强,有些点的振动始终减弱或完全消失,即产生干涉现象.(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对于光波来说,振动和传播的是电场强度E和磁感强度B,其中能引起人眼视觉或对感光设备起作用的主要足电场强度矢量E,故通常把E矢量叫做光矢量).若两束光的光矢量满足相干条件,则它们是相干光,其光源叫相干光源.  相似文献   

13.
王佐峰 《物理教师》2002,23(7):56-56
在讲波的干涉时有这么一道题 (以下加强点和减弱点均指振动最强点和最弱点 ) :在x轴上x =2m和x =-2m处有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的相干波源 ,它们激发的波的波长λ =1m ,那么在 y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振动加强点 ?在x =3m的直线上有多少个加强点 ?分析这类题目时 ,应从两波源连线的中垂线入手 ,当两波源同步时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加强点 ,当两波源振动总是相反时 (相位差为π) ,中垂线上的点一定为振动减弱点 .在波源连线上相邻振动加强点的距离为λ/2 ,相邻振动减弱点的距离也是λ/2 .并且加强点和减弱点相间等距出现 .实际上若两…  相似文献   

14.
1 考点理解 1)双缝干涉 ①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干涉图样中的强弱线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卢宗长(山西晋城市二中,040800)满足干涉条件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发生图1干涉现象,形成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相互间隔的“干涉图样”,图1为干涉图样的示意图.用两组同心圆分别表示从波源S1、S2发出的两列波,...  相似文献   

16.
声波干涉实验难点主要在于实验中利用听觉很难辨别两单一、高频率声波干涉形成的振动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借助其他工具显示出振动加强与减弱的变化特点也不具有直观性,特别是无法产生可视、稳定的干涉图样.  相似文献   

17.
"光的干涉"是物理光学的重要内容,高中阶段有关"光的干涉"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1.干涉条件的分析 两列光波在空中相遇时互相叠加,在某些区域始终加强,在另一些区域则始终削弱,形成稳定的强弱分布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两列光波要产生干涉,它们的频率必须相同,而且相位差要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干涉图样局部习题的一般解法孙爱群(安徽省宿州师专附属实验中学234000)⒇所谓干涉图样局部习题,就是求在干涉图样中某一给定点是振动加强点还是振动减弱点,某一直线或曲线上有几个加强区域或减弱区域.由于多数学生认为必修教材第一册给出的干涉图样极其简单,...  相似文献   

19.
学习波的干涉后,同学们对教材中的几个问题还是弄不清.问题一:为什么在干涉现象中要求两列波的频率必须相同?问题二:加强点为什么永远加强?减弱点为什么永远减弱?问题三:若两波源振动情况完全相同且到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数倍,则该点振动加强,若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点振动减弱等.针对这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用波形图去解释,发现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