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江钓胭脂鱼     
王致诚 《钓鱼》2011,(13):37-37
胭脂鱼,也叫做“黄排”“火烧鳊”“红鱼”“木叶鱼”“燕雀鱼”“紫鳊鱼”等。这种鱼生长很快,一冬龄可长到1千克,三冬龄可长到2-3千克,五冬龄鱼体重可达4~7千克。一般六冬龄时性成熟,体重可达10千克左右。这种鱼分布在我国长江、闽江等水域。由于它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所以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2.
柏名荣 《钓鱼》2004,(10):16-16
鯮鱼又称尖头鱤、剑鱤、俗名马头鱤,体细长、呈圆筒状,下颌稍长于上颔,齿既尖又长,鳞片密而细小,侧线鳞在140~170片之间。吻扁平形似鸭嘴、尾鳍大分叉深,下叶略长于上叶、背部灰黑色,胸鳍微红色,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属大型的肉食性凶猛鱼类,以捕食个体较小的鱼虾及其它水生动物为生,它的游泳能力强,生长速度快,一龄鱼可达50厘米长、体重1千克,3龄鱼可达66厘米长,体重35千克。  相似文献   

3.
陈中春 《钓鱼》2004,(23):26-26
翘嘴红鲌:体侧扁延长,头背面平直,后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坚厚粗壮,急剧突出且向上翘。背鳍有强大而光滑的硬刺。生活在大水面敞水区,游泳迅速。体长24厘米以上即以鱼类为主食料。3~4龄性成熟。生长快,常见个体重2~25千克,最大可达10~15千克。分布广,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但其食性凶猛,捕食能力强,对养殖鱼类的危害甚烈,是淡水渔业中的害鱼,鲌鱼掠食猎物非常敏捷,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15种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中,只有黄唇鱼和克氏海马鱼是纯海洋鱼类。 黄唇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的鱼类,该属有3种鱼,我国只产黄唇鱼一种。黄唇鱼体延大,侧扁,尾柄细长,吻尖钝,口中等大,斜裂,无须,体被栉鳞(头前半部为圆鳞),外形略似黄花鱼(小黄鱼),尾鳍尖长。黄唇鱼主要分布于台湾海峡、东海南部及南海沿岸,是近海大型底层鱼类,幼鱼喜栖息于沿岸及河口附近。它主要摄食虾、蟹及小型鱼类,生长快,一般体长在1~1.5米,重15~30千克,大者可达50千克。其肉可供食用,鳔为上等滋补品。近年来,…  相似文献   

5.
拉饵钓鳑鲏     
荣荣 《钓鱼》2006,(11)
习性:鳑鲏鱼头小,体侧扁,短而高,卵圆形,体高为体长的五分之二。雌雄鱼在体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具有小黑斑点,而雌鱼不甚明显或者没有,鳑鲏中最大的个体为6 ̄8厘米,但大者也不过体长10厘米多一点,重量为40 ̄70克,为小型鱼类。此鱼是一种广谱性鱼类,我国各大水系的附属水体及湖泊,小河中均有分布,特别在有河蚌生活的水体中,都有它的活动踪迹,它喜栖息于缓流和泥质的水域,在水草丛中多见。当水温升高时,在浅水中可见到它,以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为主要食饵,较大个体的鳑鲏鱼也食摇蚊幼虫等动物饵料,甚至捕食小型鱼类的幼鱼。…  相似文献   

6.
戏钓黄鳝     
吴延明 《钓鱼》2010,(22):38-39
黄鳝属无鳞鱼类,体圆滑细长,头部稍大,呈钝三角形,口具细齿,肉食性;生活于淡水中的黄鳝个体较小,成年期体长40~50厘米,体重100~150克;而生活在海洋中的海鳝,它们捕食凶猛,以小鱼、虾、蟹为食,最大体长可达2米、体重15千克。淡水黄鳝又称鳝鱼、长鱼,  相似文献   

7.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22):12-13
鳊、鲂鱼钓组的配置:鳊、鲂鱼虽属中、大型鱼类,可是人们所见之“大”者,也极少有超过3千克的。虽然目前鲂鱼的最大个体记录为:5.9千克(1997年浙江钓手钓获)。但是在垂钓中擒获的个体重也多为:鳊鱼0.5千克左右、鲂鱼1.5  相似文献   

8.
其实翘嘴鲐分布特别广,在我国黑龙江、辽河、黄河、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系的干、支流及其附属湖泊中都有分布。它们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种凶猛性鱼类。雌鱼3龄达性成熟,雄鱼2龄即达成熟,亲鱼于6~8月在水流缓慢的河湾或湖泊浅水区集群进行繁殖活动。产卵后大多进入湖泊摄食或在江湾缓流区肥育。幼鱼喜栖息于湖泊近岸水域和江河水流较缓的沿  相似文献   

9.
春钓黄颡鱼     
黄颡鱼,各地民间叫法大不相同,有的地,方叫“黄骨鱼、黄鸭叫、昂刺鱼”,还有地方叫“嘎它鱼、嘎鱼”等等,是一种中小型底栖性肉食性鱼类,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的水系。野生成鱼多在100克以上,多年生多在150?400克之间,也有体重超过500克的,但不多见。由于黄颡鱼味道鲜美,刺少肉多,市场售价一路走高,也促使不少钓友热衷于垂钓黄颡鱼。  相似文献   

10.
庞在虎 《钓鱼》2005,(23):42-42
鲈鱼,又称花鲈,属常鲈亚科。体延长,侧扁吻尖,口大,下颌稍突出,前肋盖后缘具细锯齿,下角及下缘有千刺,肋盖骨生缘有一扁刺,被栉鳞,背鳍叉形,体侧上半部及背鳍膜上有黑斑点,嘉栖息于河口半成水地区(江河入海口),也可进入淡水生活。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江河中产卵,幼鱼常与鲐鱼、鳋鱼为伍。此鱼生长快,一般重1.5-2.5千克,最大的可达15千克。鲈鱼肉质鲜美,属经济性鱼类,也是著名的江鲜之一,把它作为对象鱼,能增添钓鱼的乐趣。[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钓具 草鱼属大型鱼类,在大型湖泊、水库中有可能钓到10~20千克重的草鱼,而在一般的水体中钓到的多为1~5千克重的中小型鱼,因此,使用的钓具要依钓场情况而定。在确定有大鱼出没的水域要考虑选用竿体坚硬的长节手竿,也可选择两用竿,长度以不小于6.3米者为佳,同时配备失手绳。钓线可选用5~8号强力线做主线,脑线可选用34号强力线或同等级的多股软尼龙线。钓钩可选用伊势尼8~12号双钩,钩间距定在30~50毫米为宜,脑线宜长不宜短,一般控制在200~300毫米左右。浮漂宜选用浮力较大的大号风漂。  相似文献   

12.
训鱼与钓鱼     
训猴、训象、训海狮……都听过,有的还见过,惟独训鱼就难得听到。其实有些鱼,为使其适应养殖条件,也需要“训”。例如鲈鱼、黑鱼。这些肉食性鱼类,在野生条件下,从幼鱼到成鱼,都有吃活食的习性。幼鱼以浮游生物和水生昆虫为食;成鱼则以小鱼小虾和落到水中或在水面上游动的毛虫、蚱蜢、甲虫、青蛙等为食。然而在高密度养殖的池塘内,这些食物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类鱼的需求。要改变它,这就需要“训”。通过人工训养,来改变野生鱼类的某些习性,使其适应人工喂养的饵料。这对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幼鱼买回时,一茶杯足可装十几条乃至几十…  相似文献   

13.
李哲 《钓鱼》2006,(19):34-34
鲃鱼全称中华倒刺鲃鱼。俗称洋草鱼。体长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3~4.5倍,头稍尖。眼居头部中前。侧上位,眼间头背圆形。吻端圆钝,吻较长。口下位,口裂圆孤形。中华倒刺鲃有须2对,体侧大部分鳞片的基部有一黑斑,偶鳍及臀鳍鲜红色。喜生活在急流清澈的中下层。一般个体在1千克大小。最大的可达5—10千克.在我国云南沅江及西江上游产量较大。中华倒刺鲃为杂食性鱼类,产于长江上游。喜洁净流水和溶氧充足的环境,故无法养殖。鲃鱼食性较杂。荤素兼顾,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主要食物.也吃植物碎片及丝状藻类等。4龄性成熟,生长速度较快.在新安江最大个体可达6千克,分布广.浙闽、两广、云南、湖南等地均产。体厚肉肥,味鲜嫩。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其肉质特别鲜美,尤以其鳞为最佳,是众多钓鱼爱好者爱钓的鱼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远征黑龙江     
杨天举 《钓鱼》2013,(17):42-43
黑龙江是我国第三大江,为中俄两国界河。黑龙江全长4478千米,流域面积185.5万平方千米,国内部分流域面积88.7万平方千米,流量每秒10800立方米。黑龙江鱼类资源丰富,除了常见的鲤、草、鲫、鲇、黑等温水性鱼类外,还有不少冷水性江海两栖鱼,如哲罗鲑、七鳃鳗、大马哈、鲟鳇鱼、鳡鱼等。这些鱼的共同特点是个体大,性凶猛。成鱼多数在一二米以上,尾重数十斤乃至百余斤。幼鱼多为数斤或十数斤。在黑龙江垂钓,既开阔了眼界又能过足钓  相似文献   

15.
杜新财 《钓鱼》2007,(9S):58-58
Sebastodes fuscescens(Houttuyn) 体延长、侧扁,体长多在10~25厘米之间,体重100—300克左右,最大个体超过10千克。黑鲪属卵胎生鱼类,仔鱼胚胎卵在亲鱼体内发育成熟,一经产出即可游动和捕食。黑鲪中钩后讯号明显,挣扎力凶悍狂暴,手感强劲有力,是沿海钓友喜钓的对象鱼。  相似文献   

16.
巧钓虾虎鱼     
虾虎鱼俗称海鲇鱼、扔巴鱼。成鱼一般体长25~30厘米,单尾重150~200克,最大个体长达50厘米以上,尾重超过500克。这种鱼广泛分布于黄海、渤海海域,生命周期仅一龄,秋末冬初膘肥体壮,成为北方沿海地区钓友的主钓鱼种。  相似文献   

17.
一片羽毛 《垂钓》2014,(9):62-65
在南部非洲的河流湖泊里,有两种虎鱼:一种叫巨狗脂鲤,也就是非洲人所说的白金猛鱼,它是虎鱼这个家庭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重可达110磅(约50千克),身长可达1.5米,绝大部分生活在坦格尼克湖和刚果河流域;另一种叫黄金猛鱼,它的体重能达到33磅(约15千克),这种虎鱼在赞比亚的湖泊河流里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8.
赤眼鳟体长腹圆,像长筒形体,体长相当于体高5倍左右。该鱼背部和两侧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其眼睛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故被称为红眼鱼,又因其形态似草鱼状,故被叫为野草鱼。该鱼最大体重3-5千克左右。野草鱼资源分布甚广,我国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水系均有分布,是我国常见经济鱼类之一。赤眼鳟属中、下层鱼类。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流缓慢的水体环境中。大山塘、大小水库、大小湖泊、江河是该鱼繁殖生存、寻饵育肥最理想的场所。食性杂,以水生植物为主,既吃绿藻、植…  相似文献   

19.
李哲 《钓鱼》2004,(19):38-38
漂流钓也称逐草钓法,是针对草食性鱼类食草的习性,以草为饵来钓取生活于水体中上层鱼类,也是在施钓中遇到气候变化(高温),鱼情变化(上浮)沉钩底钓无法实施时采取应急补充钓法。漂流钓取的对象鱼有草鱼、鳊鱼、鲂鱼、翘嘴红不鲌等。漂流钓最佳的施钓时间为每年的5月上旬~10月上旬。  相似文献   

20.
怎样钓鲮鱼     
鲮鱼又名士鲮、雪鲮,属亚热带常见淡水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华南地区的水库、河溪,曾是珠江王角洲淡水养殖的重要对象。成鱼体重一般在100~250克之间,500克以上者十分罕见。鲮鱼身体略呈棱形,体色雪白,腹鳍橙红,十分运人喜爱。统鱼大小与鲫鱼相近,生活习性也与鲫鱼相似,有较强的集群性,通常是大小相似的个体集为一群,喜欢流水、活水,春季常常群集于浅滩晒阳馆戏,水中银光一片,令人十分神往。鲤鱼是累荤兼食的中下层杂食性鱼类,食谱很宽,蚯蚓、河虾、面团(粉)、饭粒等均可做饵。鲮鱼文静乏力,所用钓具、钓法亦不甚讲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