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青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好老师.他30多年直接领导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逝世,使我十分悲痛.他做人、"做官"、做记者的楷模形象,令我特别思念.可记忆的积累和时间的延续是背离的,他教育、鞭策我的许多往事,随着岁月的流失,模糊了,有的记不起来了.但穆青的睿智和优良的人品作风,已化作火种,在我的新闻生涯中,燃烧、照亮、生辉.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的老领导、老战士李庄同志离开我们一年了。李仁臣同志充满真情实感的《真舍不得你走》,为我们再现了这位令人舍不得的好人和他身上令人舍不得的作风。  相似文献   

3.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  相似文献   

4.
用道德礼仪去教化开导民众,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生活,懂得廉耻,高高兴兴地去遵纪守法。这才是法治的最高境界采访开始之前,李庄伸出小拇指。《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以为是握手。他一摆手,说是要拉钩。"我们得订个君子协定,所有涉及到我的内容都要我看了你才能发。"原因是,身陷囹圄之时,他认为很多报道都将"李庄"妖魔化了。李庄神情严肃,言语之间,分明含  相似文献   

5.
许林 《新闻实践》2006,(4):63-64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同志因病于3月3日在北京逝世。噩耗传来,我很悲痛。这些天, 脑海里像过电影似的,眼前不断出现李庄的音容笑貌,不断响起李庄对我的谆谆教导,不断浮现李庄批改我编辑的摄影画刊的情景……李庄教导我要多读书  相似文献   

6.
其家人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李庄同志这篇未收入《李庄文集》的遗作。从内容看,约写于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上半年。为了纪念李庄同志,本刊特刊发此文。  相似文献   

7.
5月上旬,刚卸下人民日报总编辑职务的李庄同志,南下福州,来到曾同他共事多年的老战友邓拓同志的故乡。他是和胡绩伟、丁一岚、范荣康、王若水等同志一起,前来参加邓拓学术思想讨论会的。人民日报的同志都知道,李庄在任期间,经常是白班夜班连轴转。如今,因年龄大了,退下来,才有较多外出的机会。“我是第一次来福建。这倒不是因为路远,实在是因为忙。象天津,离北京那么近,虽然路过几次,竟没有下去看看。”老李解释着,带着几分解脱的笑容。  相似文献   

8.
我在人民日报工作40个年头了,读李庄同志最近写的《我在人民日报40年》一文(《新闻战线》1987年11期起连载),倍感亲切。我这里想谈的是李庄朴实通俗的文风,他的连载文章除了内容吸引人之外,还在于读来上口顺耳,意思表述明白通俗。看来,这同他平时提倡“最好尽量用通行的说法来写文章”是一致的。所谓通行的说法,就是文字语言必须接近  相似文献   

9.
我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图书馆学系毕业前,庄守经同志是系主任,到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秘书处工作后又承蒙他的教诲,因此在称呼时,我始终叫他"庄老师".图工委其他同志好像直接称他"老庄",没有叫"秘书长"或"主任"的,当年秘书处的工作氛围和庄守经同志的平易近人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怀念郭治澄     
魏栋 《新闻前哨》2004,(11):76-77
郭治澄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好老师。他虽离我们而去快20年了,但他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记者的形象,一直印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1.
3年前的"12月12日",是他的"蒙难日",他被王立军执掌的重庆警方从北京带走;3年后的"12月12日",辽宁锦外,李庄与王立军昔日部下聊"英雄"往事,感慨"天意昭昭"这是2012年12月12日下午时分,站在辽宁锦州的街头,抬眼望处,"沟帮子熏肉"的广告闪入眼帘。李庄说自己突然想吃熏肉。李庄漏罪案(第二季)控方撤回起诉后,李庄即将被转至监狱服刑(李庄第一季终  相似文献   

12.
我在人民日报工作40个年头了,读李庄同志最近写的《我在人民日报40年》一文(《新闻战线》1987年11期起连载),倍感亲切。我这里想谈的是李庄朴实通俗的文风,他的连载文章除了内容吸引人之外,还在于读来上口顺耳,意思表述明白通俗。看来,这同他平时提倡“最好尽量用通行的说法来写文章”是一致的。所谓通行的说法,就是文字语言必须接近人民群众。我们的报纸要办得人民喜闻乐见,除了内容接近人民群众外,还要运用通行的语言来办报。有一种说法,说什么口语化、大众  相似文献   

13.
敬爱的左漠野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这些曾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学习的同志,无不为痛失这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而感到无限悲伤。当年,漠野同志从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调回延安,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之后不久,便成为我国国际广播的创办人和主持者之一。从此,5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广播电视战线。他为党的宣传工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开放所作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我是50年代后期认识漠野同志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70年代末起,就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的道德、思想、文章,给我的感召和教育很深很深。对我…  相似文献   

14.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15.
王仿子同志比我大十三岁,无论从哪方面讲,我都应当称呼他为老师。但是每当我写信给他称他为老师时,他回信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是朋友,以后不要再称老师了。从这一点来说,仿子同志真是一位谦逊而又平和的老前辈,使我更加崇敬!  相似文献   

16.
在被关押的日子里,李庄与重庆公检法机关斗智斗勇,有过绝望,起过自杀的念头,但最终在第二季迎来转机,迫使检方放弃对其漏罪的起诉被捕早有征兆。2009年12月5日晚饭后,李庄接到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重庆一中院")通知,原定于12月7日开庭的龚刚模案改期,不及多说,电话挂断。李庄意识到,危险已经来临。当机立断,让助手马晓军收拾行李,连夜驾车上成渝高速奔成都。"王立军和我的撤退路线一模一样,只是他去了美国领事馆,我辗转河北回到北京。"停留一天后,9日李庄从成都飞到石家庄,顺道办了另一个案件,11日坐动车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编辑的这本书,收集了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宣部举办的新闻研修班上的讲话内容,穆青、艾知生、谭文瑞、李庄、李彦、王强华等同志以及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所作的报告和新闻研修班研讨综述。全书约23万字。  相似文献   

18.
商恺同志是老一辈的新闻工作者,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老领导。没有想到,具有这样“三老”身份的长辈竟然要我这个晚辈为他的新作《致青年记者的60封信》一书写一篇序言!当他提出这个希望的时候,我开始是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但是我深知他的为人,很快就理解了他的真心实意,便没有再做什么过多的推辞,就欣然应允了。  相似文献   

19.
李庄同志,河北省徐水县人,1918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1983年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现已退居二线。李庄是我国著名记者,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期间,写过大量战地通讯,后来主要从事编报工作,对办报积累了丰富的经脸。在近50年的新闻生涯中,李庄在人民日报社历经了各个重要时期和各种大事。他正在撰写的《我在人民日报四十年》,将走有关中央党报及其前身晋冀鲁豫《人民日投》、华北《人民日报》的珍责史料,对于总结党报工作经验,推动改革、开放时期的新闻改革,也会有所益。本刊从本期走,'将分篇连载这份回忆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正> 老馆长杨汝杰同志在久病之后溘然长逝,并留下了"将遗体献给学院作教学用"的遗言.他为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奋斗了一生,奉献出了一切.作为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一个卓越的科学工作者,他是当之无愧的.我在他的领导、帮助下工作数年,对他的高风亮节和真知灼见有一些了解;他的言传、身教更使我受益终生.杨汝杰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医学科学工作者,他多年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