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英语翻译中,最常用的两种翻译方法就是直译与意译,直译强调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对应,即不但在内容上也在形式上更忠实地反映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而是强调精神实质的一致性。真正好的翻译者应该懂得在翻译工作中如何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高中英语教材的最重要的两种翻译方法。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的对象可以是包括成语在内的单词,也可以是句子,下面我们就分析直译与意译在单词、成语和句子翻译中的运用进行逐一地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技法之中包括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所谓的直译注重翻译语言的精准性和内容的对应性,旨在还原原文;而意译则不强调形式,也不强调字面的内容,更强调用译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受语言环境的不同、文化模式的差异等要素的影响,对于一些承载内容较为丰富的精简语句表述,如若采取直译的方式,则难以体现其中的语言精华,并且无法传递出其中的意蕴,因此,对于这样的语句翻译,翻译者应当使用意译或者意译和直译结合的方式,以便使翻译后的语句更为精准、传神。本文将从直译法和意译法的分别研究入手,对其二者之间的练习与区别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直译和意译是韩汉翻译中常用的方法。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直译与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怎样把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原作的思想、风格传达给读者是极其关键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直译与意译的基本概念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是国内外翻译界讨论的问题之一。总体来说,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又称为自由翻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二、翻译策略的选择不同的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会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有的译文相对归化(domestication),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  相似文献   

6.
翻译实践应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不要求目的语等同于原语,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直译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但不可逐字翻译。意译要求译文自然流畅,但不拘泥于形式的对等。合格的翻译需要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即为形意结合。  相似文献   

7.
俄汉互译的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音译、不译等。翻译方法是翻译界永恒的话题。翻译方法的恰当运用直接影响译文的质量。直译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十分完整地保留了原文的特色,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含”的统一。意译的关键在于整体上把握原文的精神内涵,细节上无需过多讲究。音译、不译、释义等是对直译和意译的补充。本文以分类说明、举例论证的方式分析不同翻译方法的特点及运用。实践证明,译者对翻译方法的选择和对原文语句在上下文中的分析是得出高质量译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有两大标准——忠实与通顺,也就是原文的内容必须要确切地、完全地表达出来,而表达此种内容的译文形式又是比较完善的。在翻译表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翻译的技巧,翻译的两种最基本的技巧是直译与意译。  相似文献   

9.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最根本的策略与方法,各自的魅力在译文中交相辉映。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各自的特点,论述直译之美在于流畅,而意译之美在于形式、意象、意境和修辞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论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直译”、“意译”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豪杰译、硬译、直译、意译是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采用的基本方法。“豪杰译”流行于清末民初,是指对原作的各个层次作任意改动,如删节、改译、替换、改写、增减及译者的随意发挥。五四前后,鲁迅等人根据现实需要,强调准确地引进异质文化,因而在翻译方法上主张“硬译”和“直译”。有人则坚持“意译”。学界因而掀起了旷日持久的直译意译之争。实际上,“直译”、“意译”是译事中一种基本手段的两个方面。本文重点描述了20世纪不同阶段“直译、“意译”论争的情况,并致力于理论构建。梳理直译意译之争是研究中国传统翻译的起点。现代翻译史还表明,每一次有关“直译”、“意译”的论争都推动了中国文学翻译水平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文电影作品片名可以采取各种方法进行翻译。然而,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语言陷阱,一不小心就会误译,从而产生各种翻译问题。片名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它的翻译原则。在影院日益萧条的今天,如果电影作品片名翻译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失败,影响票房价值。英文电影作品片名的翻译,可以采直译、意译、音译相结合的方法,以避免误译等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直译与意译是翻译的两种手段。关于直译与意译孰优孰劣,自古以来,一直是翻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英汉互译中,语境、文化差异、译者理解能力与语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直译与意译的选择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直译与意译是英汉翻译的两种主要方法,它们并非排斥而是互补的。直译并非逐字逐字的翻译,不可直译时才采用意译。翻译时要注意相应的语体、语域、文体更要注重文学翻译的风格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相似文献   

15.
广义的翻译和狭义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两个基本特质,因此,在汉英互译的实践中,总应有某一个指导原则即忠实性原则在起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应体现"信"即"忠实"效果;同时,直译和意译也是为了使译文忠实于原作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往往会出现译文对原文的"假忠实"。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应遵循分析、转换和重构的"三步走战略",尽可能避免假忠实性现象的出现,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英语被动句形式单一,通过使用条件和表现形式上的对比分析,英语以带标记的被动句为主;而汉语则以较为复杂、多变,无标志的被动句居多。英汉被动语态的直译,英译汉时注意在谓语动词的前面加上被动词来表示被动含义,把汉译为英时,应注意主语、动词间的关系。英汉被动语态的意译,在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将英语中的被动句翻译成主动形式的汉语。汉译英时要采用各种方式特别强调接受动作人或物的重要性。为提高英汉互译中被动语态的翻译工作,注意直译和意译的结合及出现歧义和词根变化的特殊翻译。  相似文献   

17.
陈海燕 《海外英语》2011,(10):178-181
There is a natural tension between Literal and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has been going on now for two millenniums. We must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SL) and accurate in our translation but flexible enough to communicate naturally to the target language (TL) readers. While it may seem hopeless to truly communicate with all languages and cultures, with the growing global economy and the more interdependent we become,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t we continue to try to blend our thoughts and hearts together. So with foolish confidence and wise trepidation, this paper will wade into the age long discussion on the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and teaching, attempting to reconcile the theories of literal or semantic and free or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theories.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翻译史上的“文”“质”之争.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文”“质”之争原因的阐述.对其派别和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最理想的标准是内容和形式上全面忠实的"信",语言是内容意义与形式风格的矛盾统一,所以翻译也只能是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对立又统一的动态关系。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又分属不同语系,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常常是翻译过程中难于处理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尽量保持形义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