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不知从何时起,这句话成了当妈妈的共同抱怨,我也不例外。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说话深一句浅一句没关系,当女儿兴奋地跟我说她的一些想法、提一些她想知道的问题时,我总是毫无顾忌地驳斥她。自以为小树就要修理,等长成了歪脖树就晚了。结果事与愿违,女儿每每都扫兴地说:“往后什么事也不跟你说,行了吧,满意了吧,还不如跟好朋友说呢。”唉,真是做妈妈容易做朋友难。  相似文献   

2.
我婆婆老跟我女儿说“妈妈不好,不要妈妈了,让妈妈回你姥姥家吧”之类的话。有一次我老公在单位值班,女儿问:“爸爸怎么没回来?”婆婆说:“爸爸不要妈妈了。”我很生气,叫她不要这样对孩子说话,她就说:“我说着玩呢,逗孩子呢。”每次都这样,我生气也没用,过后她照常说。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我跟一位设计师朋友聊到孩子的一些事,他说当他的孩子跌倒了,他会说:“自己爬起来,不要哭!”“自己爬起来很好,可是,跌倒了,会痛!可以哭!”我这样回答他。我的朋友笑了,大概也体会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有些“违反人性”。连忙改口说:“好吧!我会跟我女儿说可以哭;我儿子是  相似文献   

4.
以前带大班,习惯说的一些话,说话的语气、神态,现在用来对待小班的孩子,再也不灵了。跟小班孩子说话,要特别用心,想着法、变着花样,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问小朋友的姓名、年龄,我这样说:“喂,你好!我是小兔子,想跟你交个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待孩子回答后又鼓励说:“你真好,我喜欢跟你交朋友。”再比如,小朋友骑在一只大玩具狗上玩,我这样制止:“这只大狗是老师请来看门的,它呀,整个晚上在为我们班守门,可辛苦了,我们该怎样对它?”待孩子作出反应后,教师给予相应鼓励。学习跟小班孩子说话是一门艺…  相似文献   

5.
朋友说我挺会与人沟通的,想请我去跟他的女儿谈一谈。“也不知怎么搞的,本来父女之间应该是很好说话的,但我和她,就是不能说到一块去,我该说的都说了,可是她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一点也不知道。女儿上次回来,居然说要是能找个心理医生聊聊就好了,可是我们这个小乡村里,哪有这样的医生呢?”他于是提出找我,他妻子也点头同意了。他的女儿在读高中,平时在学校住读,只有星期六才在家里呆一晚上。星期六吃罢晚饭,我就骑着车子往他家里去。朋友把我让进他的书房,给我泡过一杯茶,就对他的女儿说:“陈伯伯想跟你谈一谈。”待她进来,我立刻就说:“我只是…  相似文献   

6.
一位妈妈领着孩子找我咨询,还没开口就伤心地流下了眼泪,稍微稳定了一下情绪说:“我这个孩子白养了,他竟然诅咒我死.” 我关注地引导这位家长:“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她说:“我现在只要和孩子说话,孩子就会让我闭嘴,并且会狠狠地来一句‘你不说话会死啊’!”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白了她一眼,愤怒地说:“这能怨我吗?  相似文献   

7.
作为心理教师,我时常会接待学生家长来访,沟通是家长们提到的最多的问题。他们常说自己没有办法和孩子沟通,比如“现在我们都不敢和孩子大声说话,我们都是看他的脸色行事”“我和孩子说话简直可以说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哪句话说错了,他立马进房间,把门一摔,然后不理我们”。  相似文献   

8.
陈大超 《师道》2003,(9):28-28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说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的一所外国语大学。小儿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 “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  相似文献   

9.
从孩子学话想到的我的邻居,近来常训斥他的读一年级的小孩,问孩子为什么说话总带着“这个”。孩子说是跟老师学的。“人从儿童时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他们因模仿而获得了最初的知识”(亚里士多德语)。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学着老师说话,是十分自然的。这件事使我想到,一...  相似文献   

10.
晚上回来,女儿写完作业,该睡觉了。她忽然跟我说:“妈妈,我不想去东区上学了。”我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急忙问:“怎么了?”孩子不说话,只是委屈地撅着嘴。我再三追问,  相似文献   

11.
我女儿张琳今年16岁了,199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994年又荣获首届宋庆龄奖学金。有人问我:女儿这么有出息,你是不是特别注重孩子早期智力开发? 其实,16年以前,我还不知道早期教育这几个字。女儿出生后,我就把她当作我的朋友,平时一有空,就和孩子说话。女儿年幼还不会说话时,常常是我对着女儿自问自答,对牛弹琴;当女儿会说话了,我便常以听为主,听女儿滔滔不绝地说东道西。所以女儿从小就有与我谈天的习惯,什么话都愿跟我说,我也就是在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女儿3岁零4个月,长得很机灵,就是还不会说话,与她同年或比她小一点的小朋友都会讲很多话了,可我女儿仅能发些简单的“爸”“妈”等言语。我和妻子为她这一情况可急死了!请问,孩子说话这么晚,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像我女儿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3.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14.
成全善良     
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公交车上人很多,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我同路。突然一个女孩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  相似文献   

15.
子路 《家长》2013,(1):29-30
王女士说:“女儿小学时很懂事,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可自从上了初中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老说我唠叨,多说一句就嫌我烦。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怎么就不领情呢?” 张先生说:“儿子13岁了,上学期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这学期就不行了,学习成绩急骤下降,作业也不好好做。我现在处处监督他,可是越管越不听,特逆反,老跟我顶嘴,和我对着干。求他也不是,骂他、打他也不是。我真的没招了。”  相似文献   

16.
孩子在长大,亲子关系交往方式也要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化。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的心就会筑起一道生硬的闸门。一、变"正式交往"为"非正式交往"一位知识型父亲说,他跟女儿沟通有困难。我问他女儿多大了?他说读初二;我又问他,和女儿关系如何?他说很好,女儿从小就和他亲。  相似文献   

17.
张正 《生活教育》2012,(13):42-43
父母跟孩子说话,是享有许多“特权”的,这种“特权”不能滥用,一旦滥用,很可能激化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在家里,我经常提醒妻子:“话多了”,“你说三分之一的话恰到好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母女俩走到一起,常常三句话不到,就会爆发“战争”。我像个维和警察,竭力维护小家庭的和平与和谐。作为过来人,我能理解女儿的敏感、自尊,大家都是从这个年龄长大的。客观地说,在子女教育方面,妻子是一个缺少理性与冷静的人。用我平常的话说,她虽然当过许多年教师,有一张本科文凭,面对女儿的成长,她说话的语气,处理问题的方式,还是她农村老家某乡某村某组的水平。那样的“传统”、“纯天然”,是教育不好今天的孩子的。举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例子——  相似文献   

18.
一你知道你孩子现在多大了吗?一天,一个母亲带女儿前来接受心理咨询,见到我,她对女儿说:叫爷爷。她女儿就很乖地叫我一声:爷爷好!面谈结束,她又对女儿说:跟爷爷说再见。女儿又很乖地对我说:爷爷再见!  相似文献   

19.
《少年儿童研究》2010,(7):57-58
我的女儿现在正在上六年级。最近孩子的奶奶因病要做手术,需要一大笔钱,但是我们拿不出来,我跟丈夫很犯难。但是我们不敢跟女儿说,怕影响她的学习。不知道是不是女孩天生的敏感,她似乎察觉到家里的经济状况。我应不应该跟孩子说这件事呢?该怎么说呢?  相似文献   

20.
我是小学教师,孩子的爸爸也曾是中学教师。有人说,做教师的孩子是最痛苦的。因为身为教师的父母总要拿自己的孩子跟最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给孩子增添巨大的精神压力。但若你要问我女儿作为教师的孩子是否感到痛苦,她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女儿说的一句话总让我深深地感动:“妈妈,我很幸福!”我知道女儿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