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做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物理四年制第二册第二章“做图 1   图 2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小实验 :实验 1 如图 1所示是向空气压缩引火仪里面放一小团硝化棉 ,把活塞迅速压下去 ,从而使硝化棉燃烧起来 .这样做实验不容易成功 ,多年来笔者一直改用 1至 3个火柴头代替硝化棉 ,效果较好 ,成功率很高 ,而且火柴头是日常生活用品 ,容易取材 .实验 2 如图 2所示 ,拿一个大口的厚玻璃瓶 ,瓶内装入少量的水 ,用塞子塞紧 ,然后通过塞子上的孔往瓶里打气 .当塞子从瓶口跳起来时 ,瓶内会出现白雾 .按原实验做不容易成功 ,即使有白雾出现也比较少 ,实验现象很…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烃章第六节,石油的减压蒸馏实验做得不理想,主要原因不在实验装置本身,而是抽负压的真空泵上.我们设计的标准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第二册烃章第六节,石油的减压蒸馏实验做得不理想,主要原因不在实验装置本身,而是抽负压的真空泵上。我们设计的标准装置如图l所示。  相似文献   

5.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笫一组的学生,每傲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炊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物理实验室工作人员职责繁多,现就一堂物理分组实验课谈谈其具体内容。高一第二个分组实验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按理说这个分组实验所依据的实验原理不复杂,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不繁琐,但当我们接到物理教师送来的实验通知单时,我们却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186页测定水的折射率的小实验中,用直尺做实验,由于外界光线的干扰,加之刻度尺上的刻度不清晰,实验效果不明显,误差很大,笔者作如下改进。 器材:铁架台、刻度尺、细线、红细铁丝、烧杯、水、绿豆。  相似文献   

8.
四种实验教学法效果比较山东东营市师范学校(257091)李新生生物实验教学,大体有四种不同的教法。第一种是讲解法,即教师只用言语解释不做示范动作,学生听后自行实验与练习。第二种是讲解示范法,即教师先用言语解释,后做示范动作,学生听、观后自行实验与练习...  相似文献   

9.
同学们做碱金属与水起反应的实验时,往往发生意外:造成意外的原因有二。第一:切取的K、Na太大;第二,用烧杯做该实验有点不佳,表现在:①烧杯口径太大,不便于迅速盖住玻璃片,而K、Na溶水一瞬间与水大面积接触、剧烈反应而冲起,②烧杯有点矮,在观察实验时,头部都几乎高于烧杯口,K、Na一旦冲出,便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实验十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是一个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按教材的方法和步骤做,效果很不理想,这是几年来同行们公认的。对几年来学生做这个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认真思考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①二次提取获得的DNA的量太少,使鉴定现象不明显;②操作步骤多达8个,完成实验需要45min左右,50%的同学在实验课上做不完实验。这个实验的原理是:①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随着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变化。DNA大量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在0.14mol/L…  相似文献   

11.
当下小学科学教学,学生探究活动开展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做实验;二是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看实验;三是学生、教师都不做实验,由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背实验。第一种情况是学生做实验,学生亲历了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探究过程,且在探究活动中动手、动脑。第二种情况是看实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十八章《电磁联系》中的两个实验——奥斯特实验与法拉第实验是本章最基本的实验,它们分别验证了电生磁现象(电流的磁效应)和磁生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这两个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是必做的,而且必须要做好。然而用常规方法做这两个实验,实验效果却不太理想,如法拉第实验,因用单根导线切割磁力线所产生的感应电流太小,电流计上指针的偏转极微小,有时甚至做不出。再如奥斯特实验,该实验本身是容易做成功的,但上课时不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走近讲台观看演示,这样~来,小磁针的转动,后排学生根本看不清。针对这种…  相似文献   

13.
唐敏 《化学教学》2009,(12):9-10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些“想当然”的错误,例如:苯酚和乙醇分别与金属钠反应,在不做实验的情况下,就简单地认为前者反应快。一旦做实验就发现第一,二者的状态不同;第二,即使在水浴的条件下,使二者状态相同了,但二者在液态时的粘稠度也不同:再做下去还会发现其他问题。所以脱离了条件,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学生分成两组,做同样的数学题。对第一组的学生,每做出一题奖1美元,而第二组的学生不管做得对与错,不给予奖励。实验观察到第一组的学生做得又快又好。实验结束后,有一段空闲的时间,学生喜欢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猜猜看,在这种情况下,哪组会有更多的学生继续做题?我想,会有不少的人选择第一组。实验结果却正好相反,第二组做题的学生更多。这说明了什么呢?“过多的外在表扬和奖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事实上,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教师仍然会不时地下达诸如“表…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作文训练:构思与创新化学课里做过实验,物理课里做过实验,可上语文课你  相似文献   

16.
高中物理第二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学生分组实验很难做成功.本人在此实验中做了两方面的改进,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十三章电场有一节讲静电的利用,介绍了静电除尘、静电植绒等实验,但没有演示实验,学生不容易理解,也没有多少兴趣,但如果做了下面两个模拟实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一、模拟静电除尘实验  相似文献   

18.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十节《实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比较抽象、死板,是纯理论实现,学生在实验室做此实验可以完成实验目的,但是实验中现象不明显,不利于学生观察和得出结论。认为适当增加些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9.
有专家曾做过这样有趣的实验,对比的结果显示,凡是每次考试之后,对考试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过专门分析更正的,第二次考试很少有人出错,而对自己在考试中出现错误熟视无睹的人,哪怕第二次考同一张试卷,他依然出错。不  相似文献   

20.
朱小娟 《物理教师》2006,27(1):34-35
高职物理第二册热传递和内能的改变一节,讲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象,在课本第11页有两个演示实验,“摩擦和加热铁块的温度升高”,这个实验要在课堂上做不太方便,且实验效果也不形象直观;特别是那些思维活跃的学生提出:热是如何“传递”的呢?这一实验无法说明.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