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嬿  姜波 《教书育人》2007,(7):89-90
信息素质的概念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率先提出的。他在1974年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将其概括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深入到人的整体素养的层面,  相似文献   

2.
   《教育情报参考》2006,(1):F0003-F0003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也是我们“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本课题结题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示、交流全体课题单位及课题成员的工作业绩和优秀科研成果,并加以广泛宣传、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决定编辑出版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专刊。希望各课题实验区、子课题学校集体积极组织优秀稿件,希望各个课题组成员及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成员踊跃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教育情报参考》2005,(12):64-64
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也是我们“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的核心内容。在本课题结题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展示、交流全体课题单位及课题成员的工作业绩和优秀科研成果,并加以广泛宣传、推广课题的研究成果,总课题组决定编辑出版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专刊。希望各课题实验区、子课题学校集体积极组织优秀稿件,希望各个课题组成员及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成员踊跃参加。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信息工作的客体是各类信息。知识信息一直是传统的情报(信息)工作的主要对象。面临着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资料、情报、档案等部门信息工作人员应加强对信息用户的研究,加大科研教学的渗透力度,为实现教育社会化、完善社会教育网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信息素养的概念首先是从图书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最早是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的。当时将信息素养解释为“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对信息素养进行了定义:“个体认识信息需求,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可以说,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它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可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中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环境下,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用户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图书、情报、档案(以下简称“图、情、档”)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实行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到来,高校科研信息管理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把智能信息“推拉”技术应用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科研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智能信息“推拉”技术和其特点,给出了基于智能信息“推拉”技术的科研信息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艺术教育充分体现了美国文化的开放性及面向世界性。它涉及了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艺术教育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是来自世界所有民族的艺术产品和审美经验。美国人随时准备接纳并承认国外的某些艺术作品,比美国好的,就加以引进和模仿创新。这些开放性的文化艺术教育资源,为美国学生从小就真切地感觉艺术原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如一位访美学者写道:“在盖蒂艺术中心,小学生面对油画做笔记。在华盛顿国家艺术馆,黑人女教师在名画前对着席地而坐的学生讲课,学生们踊跃发言,学生可自由运用艺术馆的电脑系统查阅馆藏艺术品的详细资料。”这些都能管窥到美国艺术教育的开放性。同时,为了加强对学生感官体验的培养,美国小学教科书印有许多精美的艺术作品的图片。在富兰克林小学的教科书上甚至还印有秦始皇兵马俑的照片。  相似文献   

9.
信息素质教育创新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青 《天津教育》2001,(11):16-17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重要性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波尔(Par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并被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它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信息素质有其自身的内容,包括:信息意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信息道德素质。1.信息意识素质。信息意识是专指人对各种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这种人对信息的自觉心理反应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对信息的科学、正确的认识;对自身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信息素质教育应使学生对“信息”具有科学、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学报信息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高校学报信息资源的策略和途径:一是强化情报意识,充分认识学报的情报价值;二是提高情报能力,将学报信息融进教学,科研中去;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报服务、重点做好情报的二次、三次服务和情报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等学校读者的阅读倾向郭波范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作为传递知识、情报的图书馆始终把“为人找书,为书找人”做为读者工作的宗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服务,对高校...  相似文献   

12.
期刊信息是传递信息情报的主要媒介。加强期刊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期刊信息调查是提高期刊信息管理质量和效益的重要环节。全面地了解用户利用各类刊信息的特点,使期刊信息管理工作能有的放夭。其次期刊信息搜集工作。要坚持“针对性”、“适用性”、“系统性”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适应高校教学、科研与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变化。再次是期刊信息的整序和期刊信息服务。主要是采取科学的方法使期刊信息有序化。信息服务要树立全方位开放意识,主动将服务方向由单一化转变为社会化,实现礤经济和社会效益及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着两方面比较突出的倾向:一是很多教师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研究教育问题;二是很多教师像专业研究者那样从事着教育科研的“专门化”活动。在一些人看来,所谓教育科研,就是用实验的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统计和分析,然后概括抽象出一般性的原理或技术,目的是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发现“新的”、“科学的”、“实证的”教育知识。于是,在实际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老师们觉得科研很难很神秘,但每一个搞科研的教师或学校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野心”,那就是要通过研究发现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真理,而且千方百计地将实践和经验升华为某种理论,一厢情愿地要在更大范围推广研究成果,让更多的人学习。由此,中小学教育科研便走人了以发现某些教育“规律”和“先知先为”目的之误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的研究表明,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这种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根据这一心理现象,我认为批评在“时间段”的时机选择上应有“三不”:  相似文献   

15.
共生的教育环境——信息社会中学校教育技术的运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学校中的教育技术以“优化”思想为核心,体现的是一种“精炼”范式,信息社会中的学校教育技术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将由“精炼”范式转变为“共生”范式。“共生”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技术性共生:虚拟与现实的共生;2.社会性共生:人与媒体的共生;3.文化性共生:多元信息的共生。实现共生的策略是“和而不同”,在具体操作的层面则必须依赖两种措施,其一在观念上必须培养社会成员的一种“尊重”意识,其二在技术层面上必须以“维护”取代“开发”成为首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2000年开始的日本新千年计划中“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实现年。该“教育信息化”计划的目标是:(1)在以往的计算机改善教学的基础上,运用ICT等信息技术推进“充分理解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2)推进以培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的信息教育。具体是培养运用信息能力、对信息的科学理解、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的态度;(3)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改善学校管理工作,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相似文献   

17.
教育博客开辟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中国教育网推出了“中国教育人博客http://www.blog.edu.cn”,一个专为教育而设的博客网站。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中国最大的教育门户网站,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网络向中国的教育人群提供最权威、最优秀的信息和工具。这一博客网站的推出足见博客这一网络工具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报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情报源。其情报价值在于:将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既立足为本(院)校教学、科研服务,又面向社会,为改革开放服务;学报本身就具有收集信息的作用;其情报价值又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之分。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教师赖以生存的资本就是事前对教学信息的占有。整个教学活动,本质上就是教师独自占据教育资源,将教育情报出卖给学生的过程。其教学效果是“少慢差费”,事倍功半。这种资源的垄断,严重地阻碍了人的发展。今天,信息渠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学生可以在课外多渠道地获取学习情报信息,使得传统型教师处于尴尬的地位,“师道尊严”荡然无存,课堂教学也因此而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20.
战后日本在经济已复兴的情况下“开发”东南亚原因有二:一是东南亚地理位置重要,“开发”它能迎合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也就是为了更好地奉行亲美反共的政策;二是为了保证经济起飞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开发”东南亚对日本未来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