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地震时丢下学生自顾逃命,并在事后公开为自己进行辩护的教师“范跑跑”受到许多人的强烈谴责,但也有一些人则对“范跑跑”选择了一种宽容的态度。然而,道德层面无休无止的争辩,掩盖了更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对待讲出真话的“范跑跑”?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面临东海、黄海、朝鲜海峡及日本海、东临太平洋。整个国家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及几百个小岛组成。每个平均约有四次地震,该因素有“地震国”之称。也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在历史上,日本国有一些不同的称法。例如:“大八洲国”、  相似文献   

3.
有些科学家认为一个巨大地震发生后,其他一些地震可能尾随而至。 以前,地质学家被问到大地震是否会引发地球另一端的地震时,都会用坚定的口气回答:“不会”。今天,有些专家已经不那么有把握了。愈来愈多的证据显示,大规模的地震可能会打乱远在一千英里之外的地质结构,甚至可能造成数天、数月或数年之后的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际形势的几个特点张昌泰自去年10月以来,在国际形势发展中出现了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世界一些地区武装冲突的解决获得重大突破,但有些热声、仍不降温,甚至呈发展趋势。二是西方一些主要国家内部接连发生“政治地震”,各种政治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三是...  相似文献   

5.
神秘的地光     
神秘的地光王建明每当强烈地震发生之前,人们便会看到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火烧天”——天地雪亮,万物皆红,红光逐渐转为蓝白。当蓝光闪过之后,地震就要来临了。这种伴随着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科学上叫做“地光”。地震时,特别是发生地裂时,会产生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教学和阅读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在语法上并不正确的句子。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一些语法错误的句子,而是运用了一些特殊的英语修辞手段。比如“Wewasrobbed!”按照正确的语法,“We”同“was”是不能搭配使用的。所以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语法错误的句子。但这不但不是一种错误,而是一种更加有力的语言表现手段,也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修辞手段:Enallage—anintendeddeviationfromgrammaticalusage请看下面的例句:ItakesmyManFridaywithme——byDeforeButseewhereSomesetanClarencecomes.byShakespeareIstheremotwars?、by…  相似文献   

7.
地震与物理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汶川的那场里氏八级的罕见特大地震,波及到我国十余个省(市)与数个周边国家和地区,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但直至现在人类对其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在古代,人们将地震称作“地牛翻身”,“地牛者,上古凶兽也,秉天地五行之力而生,动则山河倒转,乾坤逆位”。“地牛翻身”给地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韩延  李兰 《科技文萃》2001,(4):57-59
天文测震方法或许能在地震预测中发挥有特色的作用 这种方法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加以实践的,是一项具有知识创新意义的科学发现 记者:由天文观测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研究已是你们“天文因素与自然灾害”研究组的一项常年课题,作为课题组组长请先介绍一下,最初是根据什么发现并开始这一研究的? 韩延本:1976年7月唐山7.8级强震发生后,我台的张国栋、李致森同志带领几位研究人员分析北京天文台沙河工作站时纬仪器的观测数据,发现这些数据的残差值在强震前存在着明显的短期异常波动,并研究了国内外一些仪器的观测资料与地震的关系,发现了天文时纬残差在仪器周围地区发生强地震前夕出现异常波动的现象,这一发现获得了1988年度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是“分率”,还是“量”甘肃省兰州实验小学何清麟在小学数学一些参考书及试题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类文字题:“甲数是2.7,比乙数多,乙数是多少?”对这道题,学生解题时常有以下两种解法:解法解法同一道题有两种解法,出现两种答案,倒底哪种解法正确?有些教师对此...  相似文献   

10.
吕良 《老年教育》2014,(1):40-40
飞机平稳地降落在九黄机场,舷窗外满是温暖的阳光。对于从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北京“逃”过来的我来说,这平和而友好的阳光很炫目,仿佛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更有一些激动,有一些期待。汶川地震过去几年了,如今的九寨沟是否美丽依然?寒冬里的:九察沟又有何种风情?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人类通过对地震的了解,利用科技手段,可以预知地震的发生。动物并不了解地震,也不可能拥有像人类一样的科技手段。可是,许多动物却能躲避地震的发生,请问大博士,它们是如何预报地震的呢?——浙江省永康市人民小学李浩田大博士:的确有很多动物能预报地震,而且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比如蜥蜴,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能“看到”预兆地震发生的低频地磁场,因而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科学家告诉我们,爬行动物有一种所…  相似文献   

12.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  相似文献   

13.
在民主化管理渐成一种趋势的今天,即便是一些“家长气息”比较浓厚的单位,往往也都会想方设法制定出一些“民主新政”来,就连半公半民性质的学校,也推出了一项让教师眼前一亮的新举措:成立了“学校教工代表会”。  相似文献   

14.
海啸之谜     
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搅动。地震海啸的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标1使幼儿初步认识地震现象及其危害,知道地震是可以预测的,懂得在地震时怎样保护自己。2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和自我保护能力。活动准备1有关地震的录像片,幻灯片、图片若干。2鼓一面、吹塑纸或硬卡纸做的“安全小星星”若干。3课前请家长向幼儿丰富有关知识。活动过程一、认识地震现象及其危害请幼儿看录像,然后提问:1刚才录像上看到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你们看了以后心里觉得怎样是否紧张、害怕2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地震听爸爸、妈妈讲过关于地震的事吗3请幼儿讲讲自己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的地震和…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人们常被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所困扰,而心理“按摩”,是驱走不快、除却困扰的良方。心理“按摩”的方法很多,简单易行的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问答一角     
问答一角问:月相影响地震活动吗?答:华盛顿大学地球和行星学副教授威恩斯说,答案似乎是否定的。他说,“与月相有关的潮汐实际上引起地球表面移动,其移动量用某种仪器可测出。但是,整个地球只有几英寸的变形,还不足以引起地震”。他还说,这种潮汐效应被称为固体地...  相似文献   

18.
康德指出:“想象力(作为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有很强的力量,去根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仿佛是一种第二自然”。本就是试图论述学这个“第二自然”中一些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即学中的“自由人”。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我们的地球》这篇课文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说起地震,您也许会心惊胆颤吧?可是科学家们却不怕。他们就是敢向地震挑战,因为他们手中有“润滑消震”这个妙法。“润滑消震”就是把水注到即将暴发大地震的地区底下,让水把地震的力量分解。他们还有一个法宝,那就是在一些将要发生地震的地方进行地下爆炸,“化大震为小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把大地震“掐死”。这些科学家不就是征服地震的勇士吗? 地球还是一个“百宝箱”,它里面的  相似文献   

20.
刘亚君:同学叫我镇定,不要惊慌 14:28,天空阴沉,同往常一样我们在教室里上课,教学楼忽然摇晃起来,幅度不太大,但频率很高,苏玉兵下意识地往桌子下面钻:“地震了!”我没有太在意.其他同学也都没有在意.因为在近两年,这里多次发生过地震,每次地震虽然都很强烈,但很短促,没有出现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