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谈挫折     
生活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总会出现许多的坎坷与挫折。挫折——它是失败的代名词。面对挫折,有的人只会垂头丧气,恼怒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人是只能面对成功,不能面对失败的。当然,多数的成功是不会属于他的。另一种人却知道在挫折中成长,挫折过后,他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地去追求成功。当然,成功最后也将是属于他的。“生活就像一块磨刀石,你磨它,它磨你,看谁耐磨。”如果你不希望被磨坏的话,你就应该比它坚强。居里夫人的丈夫在正当壮年时去世了,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在承受这巨大打击的同时.她始终都不放弃自己的工…  相似文献   

2.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你必须面对挫折,挑战失败。良言就好比前进的动力,鞭策着你,促使你走向成功之路。—题记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失败乃成功之母”,毋须质疑,失败的确是成功之母,因为在挫折面前,能够承受挫折的打击、奋发向上、不屈不饶,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走上成功的道路。而实际上,在此过程中能否成功、能否化悲痛为力量,能否再次扬起生活的风帆,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有无自信,有无自信直接决定了你是否能够成功,因为自信也是成功之母。  相似文献   

4.
笑对失败     
人生就像茫茫海面,总会遇到恶浪翻滚的时候。如果你能像海燕那样勇敢搏击,那你就是强者;如果你要像企鹅那样贪生怕死,那你就是弱者。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遭到困难、挫折,更多的就是面对失败。失财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就是不能在失败中重新站起。当然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也并非每个人都能矢志不渝,始终如一。人生就应该努力,青春就应该闪亮。面对挫折、厄运、失败,应该“我自横刀向天笑”,敢于藐视困难、笑对失败,就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只要我们敢笑对失败,我坚信成功的大门会永远为我们敞开。所谓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  相似文献   

5.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平坦大道,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未来的社会有可能使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有声有色,波澜起伏.要想坦然面对这样的变化,关键是看我们是否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意志.在历史教学中,我根据历史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教育研究会曾就“你遇到失败打击时能顶住吗”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结果31.2%的儿童回答“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没有经受过失败的打击和锻炼”;有5.5%的儿童说“顶不住失败的打击”、“遇到失败打击时我会束手无策”。这样的结果表明,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孩子抗挫折能力的欠缺与我们家长的教养态度不无关系。日本孩子两岁起就开始意志锻炼,自  相似文献   

7.
挫折承受差异,即个体对挫折的承受和适应能力的差别。中学生在遭遇挫折时避免心理失常的能力有高有低。挫折承受力高的学生能从挫折中激发斗志。逆境成才;挫折承受力低的学生则会因此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了解并掌握中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差异,有助于教育者因材拖教,提高教育成效。 一、中学生挫折承受差异的形成因素 1.自然因素 由于意外事故造成身体残疾,或因病长期缺课,失败的恐慌使这类学生产生严重的焦虑,自卑心理。他们精神萎靡、心理脆弱,缺少精神支柱,挫折承受力低。  相似文献   

8.
给编辑的信     
王老师: 您好! 真不知怎么说才好。我简直要崩溃了。请您千万别付之一笑,以为我是个承受不了挫折与失败的傻孩子。不,我能承受,甚至喜欢承受,因为承受失败的苦痛,经历挫折的洗礼后,我会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去迎接挑战。而现在,我像"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多大的悲哀呀!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必须对其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整个社会普遍感受到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越来越弱,挫折反应极为强烈.在目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帮助孩子学会克服困难,正确面对失败与挫折十分迫切和重要.家长应发挥家庭教育的针对性、个体性和完整性,通过改变自身教育观念、为孩子树立榜样、创设挫折教育情境和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等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1.
淑香 《学子》2003,(5):46-46
许多事业上有过重大挫折的人,最普遍的失败原因有五点。不管是企业人员行政人员或是一般群众,你都可能发现自己受过这样的挫折。  相似文献   

12.
王志强 《学周刊C版》2010,(8):173-173
青少年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如何正确对待挫折.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对青少年的人生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07,(10)
做任何事都不可能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失败。但我们常常遇到一点困难就气馁,受到一些批评就吃不消。其实,挫折是我们最挑剔的朋友,它时刻准备与你翻脸。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最终还是你的朋友,当你真正接纳了它并且决心战胜  相似文献   

14.
据心理学家分析,导致一些中学生不珍惜生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1.重大生活事件的影响(如考试失败、朋友争吵等)。一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一旦遭遇挫折,就会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认为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或是受到挫折后,因得不到父母和老师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何谓逆境智能所谓逆境智能,就心理学定义,就是对挫折的容忍力,也就是当一个人的目标遭遇阻碍、干扰、打断时,产生能够承受当时情境,而不至有人格偏差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我们突破困境,继续努力。通常成人在遇到失败、挫折时,会有愤怒、沮丧、失望、难过、伤心等情绪,而产生直接对人、事加以反击,或退缩、不再关心等反应。小朋友在相同的情况下,除了上述的反应,还可能有下列3种表现:1.孩子比较不受社会化的制约,情绪反应较强烈,可能会大哭、大闹、耍赖皮等。2.成人由于社会化过程较久,能够用不一样的观点来看待挫折,或是知道换其他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韧度     
《中学教育》2005,(9):1-1
心灵的韧度,可以说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颗像玻璃杯一样容易破碎的心,你能指望拥有它的人成就什么伟大的事业?一个人能成就功业,完全是因为他能承受得住无数大大小小的失败和挫折的打击。  相似文献   

17.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会遭遇种种失败。如果不能正确对待,人生旅程就会灰暗无光。因此,我们应培养学生从小学会承受失败之痛,练就承受挫折的钢筋铁骨。当然,这需要我们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8.
①挫折,意味着失败、失利,人们对它无不厌恶。然而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种种的失败或失利。例如,升学、爱情、事业等等.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遭遇到一些挫折。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追求和愿望都是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可实现的.在实现目标和愿望的过程中每每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只不过有的人遭遇挫折不自馁、不退缩:  相似文献   

19.
当你身边有人遭遇挫折或失败时,你会对他们常说的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经常举的例子便是爱迪生.但事实上,现实中的爱迪生毕竟不多见,而经得起失败,并能从失败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的人少之又少.所以,事实上这句话除了安慰作用之外,就只剩下麻痹作用了.  相似文献   

20.
名儿童教育家陈鹳琴,在论家庭教育时说过这样的话:“不要担心孩子的失败.应该担心的是,孩子为了怕失败而不敢做任何事。”据北京教育研究会调查:有31%的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够。5.5%的儿童顶不住失败的打击,由此看来,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获得适当的失败经验是多么重要,究竟什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呢?曾经有人提出AQ(AdVenisty 0uotient)这一概念,即挫折商数。这就是人面对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