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秋景     
王颖 《小读者》2010,(10):28-28
秋风吹过田野.地里的庄稼终于成熟了。嫩绿色的小苗.经过阳光雨露的抚育.已成长为挂满金黄色的果实。这是秋天的颜色.它们哗啦啦地在为农民伯伯唱着成熟的赞歌。“谁知盘中餐。  相似文献   

2.
漫漫隆冬,天寒地冻。为农民劳碌了大半年的庄稼卫士———燕子、蜂类、螳螂和青蛙等,它们哪里去了呢?燕子每年三月至九月,燕子飞翔在田野上,替农民除虫保  相似文献   

3.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秋天的人们更加欢畅。秋天,当你走进田野齐腰高的一片大豆田里,就会看见豆秧黑里透黄,豆荚足有二寸来长。打开豆荚,七八颗金黄色的豆粒发出淡淡的光,好像几个可爱的小宝宝安静地躺在温暖的床上,它们似乎等待着农民伯伯来把它们抱回家,去享受那无尽的爱。  相似文献   

4.
《中国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经籍汇编》东巴经卷、毕摩经卷2009年4月已经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萨满经卷、本教经卷、云南各民族经卷、贵州各民族经卷和广西湖北各民族经卷将陆续出版,由我国著名宗教学家、中央民族大学佟德富教授担任总主编。佟德富(1938-),蒙古族,  相似文献   

5.
秋天的田野     
秋天的田野一片金黄。秋天,当你走近田野,谷子惹人喜爱。金黄的叶子,金黄的谷穗,连茎干都是金黄的。微风吹过,那沉甸甸的果实频频点头,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说悄悄话。稻田边的大豆也黄了。剥开豆荚,几颗金黄的大豆闪闪发光,好像几个小宝宝,正安静地睡在温床上,等待着农民伯伯把它们抱回家呢!秋天的田野真美啊!我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田野$江苏省太仓市新塘学校三年级@陆瑜涛  相似文献   

6.
所谓田野研究,是指田野考古学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研究.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还必须对得到的实物资料进行科学整理,并将它们发表公布,供科研人员和公众利用.现在人们常用"田野研究"来比喻最基础最基层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已有白马人研究成果反思的同时对族群认同理论进行了回顾和运用,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族群认同不断在实践过程中同时发生传承与变迁。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发现,白马人与其他族群的认同边界是清晰的,同时白马人内部认同具有层次性和能动性。  相似文献   

8.
所谓田野研究,是指田野考古学为了研究人类历史而进行实地考察、获取实物资料的研究。古代的实物遗存遍布各地,有的暴露于地面,有的深理于地下,有的则被水浸盖淹没。要使它们为人所知,为研究人类历史服务,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方法去发现、观察、揭露、记录和搜集它们,  相似文献   

9.
金色的汗珠     
春天农民把汗水埋在田野里夏天农民把汗水洒在田野里秋天田野拾起一粒粒金色的汗珠迎着金色的秋风向农民点头致谢金色的汗珠$上海北新泾小学@金佳斌  相似文献   

10.
孤独的树     
一阵肆虐的狂风从遥远的树林里刮来两颗种子,随意将它们分撒在田野里,雨水将它们润湿,泥土将它们埋藏,阳光给它们温暖。于是,它们在田野里长成了两棵树。最初,它们十分矮小,然而无穷的时间把它们高高地拉离地面,它们便能眺望得比从前远多了。它们也能彼此看见了。田野十分辽阔,直到那葱绿的平原的尽头,也看不到任何其他的树木,只有这两株远远分隔着的树,形影相依地伫立在田野中间。它们的枝纵横交错,仿佛是些用来丈量这旷野的奇怪的标尺。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交融,是历史的必然,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交融由来已久,当然,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的文化交融亦在同步进行。而最广泛的交融体现在广大人民的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及巫术、宗教和民俗活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12.
浙江民间宗教在中国民间宗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表现在浙江是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兴盛的省份之一;浙江对中国民间宗教发展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浙江是江南民间宗教发展的重要基地;浙江民间宗教发挥的宗教和社会保障功能,平和的活动方式展示了民间宗教发展的另外一种风貌。  相似文献   

13.
民间戏曲向来与民间信仰唇齿相依.尤其是闽南的打城戏,直接由宗教仪式脱胎,最终实现了向戏曲形态的转变,其蜕变过程仰仗于闽南民间信仰提供的动力.具体而言,打城戏经历了戏剧因子萌芽--戏曲形态形成--表演团体的集体转化三大阶段.其间,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打造了两大市场:一是宗教法事市场,它促使了宗教法事向戏曲的转化;二是民间戏曲演出市场,由"敬天"、"法祖"两大观念相结合,闽南民间信仰为打城戏开辟了得天独厚的舞台,直接促成了戏曲形态的形成.从本质上看,闽南民间信仰浓厚的世俗性,导致宗教团体中分化出戏曲表演团体,促成宗教与戏曲的"联姻",从而催生了独一无二的仪式剧种--打城戏.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民间达斯坦是通过诗歌和散文语言来叙述社会生活事件的、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边说、边唱、边表演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维吾尔民间达斯坦丰富多彩。至今已搜集整理出一百多部达斯坦。本论文将维吾尔民间达斯坦依内容分为英雄达斯坦、爱情达斯坦、宗教达斯坦、劝喻达斯坦、历史达斯坦等五大类,依表现形式分为诗体达斯坦、散文体达斯坦、散诗体达斯坦等三大类,同时简介其各类特点。论文旨在通过比较科学的分类法,找出便利且深层研究民间达斯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闽南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无论山地丘陵,还是沿海、岛屿,闽南各地分布着数以万计的民间宫庙,且大多数宫庙都是巫鬼、佛道神灵济济一堂.其中,百越的巫鬼崇拜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的主体,汉式佛道宗教是其上层文化与表征.史上闽越、楚汉民族文化的阶段性根植与动态融合是闽南民间从巫鬼崇拜到佛道宗教历史变迁的文化轨迹,也是闽南民间信仰文化分层存在的本因.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满族曾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信仰阶段。该信仰的基本对象是"天"和"祖"。天,即天帝、天道、天神;祖,即祖宗、祖德、祖灵。由于对两者崇拜的主要活动是祭祀,且同时进行,故合称为"天祖祭祀"信仰。围绕着"堂子"进行的各种仪式活动构成了这一基本信仰的文化内容。满族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民族与宗教互动发生的结果。今天,"天祖祭祀"信仰在满族民间还有遗留,表现为"祖德宗功"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通天大圣是闽北顺昌一带人民虔信的神明。其身份一直扑朔迷离、众说纷纭。由于其与《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关系密切且一度引起国内媒体高度关注,也吸引了多位学者对其源流展开了探讨。“通天大圣”之名很可能就是来自于瑜伽教,是历史上猴精崇拜与密教经典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州提线木偶戏《南游大传》是温州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调查,从《南游大传》演出的自然环境、信仰传统、演出习俗、祭祀与互动仪式等方面解读其在民间信仰文化中的神圣性和宗教性,可充分揭示地方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20.
普庵信仰分布于南方多省,是一种跨越海峡两岸的佛道合一的民间宗教信仰.学术界对普庵信仰的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末,于本世纪初形成一个由海峡两岸从事民间宗教研究人员组合而成的小团队.各地研究成员对普庵信仰分布各地的状况进行了宗教人类学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信仰资料,也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为普庵信仰的综合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普庵信仰研究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研究力度小,宗教界关注度不够,研究视野狭窄,研究方法固化等.普庵信仰研究要取得更大的突破,需要很好解决现有研究成果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