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岩山脉及巨大的山脉。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及巨大的山脉。地球上海陆的形式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套试题已在本刊第四期P48页刊出)3 ̄6题解析:本题图示简洁,构思新颖,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板块构造、火山地震分布等基础知识以及区域定位能力和球面计算能力。读图可以判断,九州—帕劳海岭位于135°E经线与13°N纬线的交界处,根据六大板块分布图,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上,所以,第一题选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由于板块的相互运动,是世界上火山、地震多发的地带,在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交界的地带,大洋板块由于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的下面,使大陆板块抬升,地壳容易断裂,发生地震,因而第二题选A。第三小题,读图可以判断,马荣火山…  相似文献   

4.
1500万年后日本列岛将从地球上消失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在日本周围板块沉没处形成的海沟进行了勘查,发现海沟有增堆型与浸蚀型两种。增堆型是海洋板块上的堆积物被冲刷下来,在海底陆地侧面重新形成新的地壳。浸蚀型海沟是海洋板块不断地冲撞和浸蚀后的陆地板块碎块移...  相似文献   

5.
海底是什么样子深海的海底,既有不亚于阿尔卑斯山那样的大山脉,也有相当于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几倍的大裂缝。那里耸立着几千米高的喷着岩浆的火山,也有装得下珠穆朗玛峰的深海沟,以及广阔的大洋盆地,如果把海水抽干的话,可以看到,海底的地形和陆地的地形十分相似。(选自《儿童时代》)  相似文献   

6.
《新高考》2009,(7)
世界海洋最深处为北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马里亚纳海沟为一条洋底弧形洼地,延伸2550公里,平均宽69公里。主海沟底部有较小陡壁谷地。1957年苏联调查船测到10990米深度,后又有11034米的新记录。1960年美国海军用法国制造的“的里亚斯特”号探海艇,创造了潜入海沟10911米的纪录。一般认为海洋板块与大陆板板块相互碰撞,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便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进入地幔后逐渐溶化而消亡。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在靠近大陆一侧常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这些地方都是地质活动强烈的区域,表现为火山和地震。  相似文献   

7.
李强 《地理教育》1994,(3):47-47
从《世界地理》、《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安第斯山脉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因大洋板块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沿海长达5900千米的秘鲁-智利海沟,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学校教育也处在改革时期,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运用在教学之中。现就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谈点认识。1 运用计算机模拟地理现象计算机能直观、生动地模拟地理现象。如高中《地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分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海岭及海底岩石年龄新老关系等(如图1)。这些地理现象的形成需要几十万甚至上亿年才能完成,而计算机可在瞬间完成其全过程,并可随意控制其演变速度,使学生清晰地看到各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并能分析海岭处因岩浆不断上升而形成新的岩石,新岩石推动海岭两侧岩石向大洋沿岸移动,所以愈接近海岸…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向池塘投入一块石头,可以产生一系列同心圆的涟漪。海啸就类似于这些涟漪。只是产生海啸的不是石头而是具有更大能量的地理运动,如海底山体滑坡、海洋岛屿的塌陷、火山爆发、地震。甚至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地球等都有可能引起海啸。到目前为止,引起海啸最常见的原因是海底地震。海底地震通常发生在消亡地带,这里是新的板块产生、旧的板块消亡的地方。当海洋板快与陆地板块的边缘相互卡住时,就会慢慢积聚能量。当两个板块互相分开后,由于能量突然释放就会造成断裂,部分海底上升,部分海底下沉,仿佛上帝伸出无形的…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8时,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的印尼、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读材料和图1,回答第1~4题。1.此次地震震中附近的印尼苏门答腊岛①跨南北半球②跨两大洲③临两大洋④终年高温多A.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此次地震位于①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②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地带③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13日,当今世界大洋科研界最引人注目的考察船——富兰克林号来到了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附近的俾斯麦海。船上载着12位著名的海洋地质考察专家,他们前来考察科瓦奇海域。这一狭小的海域因海底火山“科瓦奇”而得名。科瓦奇火山处于地球上最大的两块地质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而且处于其中最敏感的部位。数万年来,这两大板块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磨擦、挤压与碰撞。于是,科瓦奇  相似文献   

13.
一、内容: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地形的变化》   二、授课类型:电脑辅助教学课   三、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地形的变化》是在学生学习了《大洋和大洲》、《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动态的观点认识常见的陆地地形及其变化过程的重点内容,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学说主要观点的生动体现和补充,是探讨 5种陆地地形变化的根源、基本特征、产生过程的重要知识。同时是将要学到的《世界政区地图和分区》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地理基本理论和实用的衔接点,是《…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DY115-19航次用第四代深海摄像系统在印度洋首次拍摄到海底热液活动区的视频影像。这是我国首次在大洋中脊发现了新的海底热液活动区。占全球总面积的71%的海洋,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95米。广袤的海洋由蔚蓝的海水覆盖,它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同时也神秘莫测,让人难以琢磨。海底地貌也像陆地一样丰富多彩,有海岭、海盆、海沟、海丘、海山、海渊和海底高原等。但海底世界远远没有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因为海水给它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回声测探仪的应用,人们发现,海洋底部同陆地表面一样.崇山峻岭、深沟峡谷此起彼伏,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交错出现。在大洋的某些地方,地形起伏甚至比陆地表面还要大。例如.已知的大洋海沟最大深度达11000米左右;矗立在5000-6000米洋盆上的夏威夷群岛,仅露出海面部分就达4170米,相对高差近万米,比陆地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要高。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世界大洋底部竟然还有一条巨大的山系,对它以及对洋底的全面研究,使得国际地学界关于海陆演化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一、直击高考考点1:海陆分布特点及海底地形、陆地地形【考纲解读】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表面积约5.1亿千米2,其中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海底地形高低起伏。海底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样,主要  相似文献   

18.
环绕地球表面、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圆周线,我们称之为赤道。它的总长度约为40077公里,被公认为地球上最长的地理界线。然而,科学家发现,一条贯穿于地球大洋的洋底、长达64000公里的中央海岭体系,长度差不多是赤道的1.5倍。这条中央海岭体系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的,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构筑成现在雄伟壮观的海底“山脉”。它酷似大洋地壳的“脊梁”,有“大洋中脊”之称。这条绵延数万公里的中央海岭体系的具体走向是:从北冰洋开始,呈“S”字型穿过大西洋中部,在绕过非洲的好望角之后,与呈“Y”字型的印度洋中脊的西支相连接;北上的印度…  相似文献   

19.
世界大洋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4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面积约为1.7868亿平方千米。覆盖着地球总表面积的三分之一。太平洋是最有趣、最值得研究的大洋,因为它的海底具有各种地形:海沟、洋脊、无数的火山和珊瑚岛。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海——珊瑚海,面积约479万平方千米,那里水温高、水质洁净,利于珊瑚生长,海内分布有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和许多环礁,因此得名“珊瑚海”。太平洋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也是地球的最低点,深达11034米。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面积为9166万平方千米。大西洋被赤道分为南北两…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地壳表面有海陆。陆面上有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各种地貌类型以及褶皱、断层、穹形隆起等各种构造形态;海洋中有海盆、海岭、海沟以及俯冲带、转换断层等各种海底地貌和洋壳构造。这些地表构造都是在地壳运动中形成的。在地壳运动的理论方面,自19世纪以来,各国学者先后提出了地球收缩说、地槽地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