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中国兵工学会的要求和2011年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于2011年第三季度召开中国兵工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这次会议将认真总结“十一五”经验,探讨“十二五”兵器科技情报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同绕兵器科技情报工作体系建设等开展研讨交流,请专业委员会委员、兵器系统专业科技情报人员、国防以及军队相关科技情报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会议将评选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会议还将邀请兵器科技情报有关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2.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3):F0004-F0004
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委员会联合承办,深圳市竞争情报研究会协办的“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6年8月召开,现将征文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会议目的:针对新时期我国情报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回顾我国情报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就学科发展中的一些前瞻性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我国情报学学科的创新发展。2会议主题: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3征文内容:①我国情报学学…  相似文献   

3.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4,27(3):235-235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理论方法与教育专业委员会将在今年第三季度联合举办“科技信息标准化工作发展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征文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①加强科技信息标准化的意义、作用;②当前我国科技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③加强我国科技信息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措施与建议;④开展科技信息标准化工作经验;⑤科技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问题;⑥信息发布、组织、保存、利用与服务中的标准化问题;⑦信息资源统计、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工具开发设计及使用中的标准化问题;⑧其他相关问…  相似文献   

4.
为了鼓励会员及时总结情报工作经验,积极撰写情报学术论文,提高情报理论水平,使情报工作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81年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首次征集的情报学术论文进行了一次评选。这次征文共收到文章91篇,共评选出情报学术论文和32篇,并于1982年3日28日陕西省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暨学会代表大会上颁发了奖状和纪念品。现将论文题目及撰稿者刊布如下(论文目录见“附表”):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声象专业委员会成立会于1992年4月21日-23日在北京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召开。该委员会遵照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章程,自筹经费,积极开展声象工作经验和声象科技学术交流活动,努力促进我国科技情报声像事业的发展。通过充分协商,同意聘请以下同志作为专业委员会领导成员。主任委员:吴维新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和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于 2 0 0 3年 11月 10日至 11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信息技术发展与科技信息工作”学术研讨会。来自军队及地方有关单位约 60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邀请 6位专家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内容基本涵盖了科技信息服务工作的各个方面 ,反映了我国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开发水平。会议还从收到的 2 0余篇征文中选出了 8篇进行会议交流。与会代表就“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发展战略与策略”、“信息技术对信息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信息工作 ,为国防建设服务”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1年10月召开以“决策情报服务理论体系构建”为主题的学术年会,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辑报道专业委员会于1995年1O月18日至20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功地组织召开了全国情报期刊发展战略研讨会。会上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编译报道专业委员会宋培元副主任(国家科委信息司期刊处处长)介绍了有关科技出版  相似文献   

9.
同志们: 我首先向全省科技情报工作会议和学会代表大会表示真挚的祝贺!祝你们在情报工作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情报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取得新的成就! 我来的任务有二:第一、向大家学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科技情报学会高等学校情报专业委员会,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于一九八四年四月在西安成立。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以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我国经济、教育、科技等体制的全面改革,高等院校科技情报工作,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怎样做才能调动科技情报人员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各项情报工作中的创造性,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西北大学、西安矿业学院、西安地质学院的几位同志,根据高校情报专业委员会的决定,对北京、天津、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等七市区三十所高等院校进行了走访学习。现将了解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拟于2010年6月组织召开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陕西日报》讯全省科技情报工作研讨会于1981年6月在西安举行。会议传达了全国科技情报所长研讨会精神,讨论和确定了我省科技情报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会议认为,科技情报工作不仅是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科学技术的耳目和尖兵,而且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发展科学技术中,我省的情报工作是有成绩的。现在,全省情报事业初具规模,已有专职情报队伍八百余人,兼职情报队伍两千三百多人,并已收藏了大量的国内外情报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国防科技情报工作水平,加强基层情报人员交流,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网站工作委员会针对基层科技情报的现状开展了基层国防科技情报工作管理经验交流研讨会、国防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及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基层装备科技信息情报研究与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等情报交流系列活动,并拟定于2012年下半年继续举办系列活动之四——召开情报产品开发与服务经验交流研讨会。现将有关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首次图书馆情报系统展览会(85年北京/日本情报·图书馆设备仪器展览会)将于10月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展览会由为增进中日两国科学技术交流的日本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和中国国家科委、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将有许多日本有关单位参加。展出内容有图书情报检索系统、光磁盘输入、读出装置、汉字处理系统、复印设备、缩微胶片系统等;同时还将展出情报整理、检索所需要的主要仪器,如:私人计算机、字信  相似文献   

15.
书讯     
王忠军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29(5):F0004-F0004
2006年8月22—24日,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论方法与教育培训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召开了“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蔡镭、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副理事长梁战平、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秘书长史秉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杨列勋博士等出席了会议。来自高校系统及情报信息机构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我国情报学学科现状、发展与前瞻”主题,20位学者作了高质量的学术报告,并在会议中就学科定位与发展问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学会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拟于2011年9月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3):F0004
为了推动兵器工业科技信息工作的改革创新,促进兵器科技信息交流,根据中国兵工学会的要求和计划安排,决定于2008年第三季度召开中国兵工学会情报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科学技术的全局和趋势以及科技情报工作的现状提出:复兴的中国在国际科技关键领域引领变革的曙光初现;从科学技术的全局和趋势看,目前我国已步入源头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井喷的前期;我国经济将持续中高速增长,由此迎来综合情报研究与咨询业发展的春天;我国科学技术情报事业当在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引爆革命性变革;而完成使命的出路途径在于活跃学术思想建设科技情报系统的联合舰队。分析国内外现状翔实、立论中肯、言之有据,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建设性。对我国科学技术情报事业的发展、对科技情报供给侧改革将起到有益的智囊作用,进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3):F0004
国防科技信息学会情报学术专业委员会于2008年4月17—19日在海南省三亚市成功召开了以“国防科技信息工作转型”为主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在2007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就转型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以促进国防科技信息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策略,为国家管理部门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分析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现实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推进策略。[结果/结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情报事业应以立体化科技情报资源体系、科技监测预测与响应体系、全程化知识服务体系、多层次情报产品体系、特种文献保障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重点推进科技情报体制和制度建设、科技作品的版权登记与数据生产要素建设、科研标准化体系和情报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的开放融合生态环境建设、情报业务流程再造和新型情报岗位人才培养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