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佳媛 《职业圈》2011,(4):10-11
美国著名企业家托马斯·沃森曾经说:“任何伟大而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都会湮灭,只有‘精神’才是不灭的光芒。”这里所说的“精神”,其实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地改革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企业家托马斯·沃森曾经说:“任何伟大而有效的组织管理形式都会湮灭,只有‘精神’才是不灭的光芒。”这里所说的“精神”,其实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要求。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方位地改革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艾昕 《职业圈》2010,(1):40-42
如果说“道”“德”就像中国企业文化的符号,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智慧、中国企业文化的根源,而中国企业家则是传承和践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他们身上有着深深的中华文化的烙印,最能体现中国企业文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企业文化年     
万江心  李静 《职业圈》2012,(1):62-64
由于关于企业文化的奠基之作都是在八十年代诞生的,从那时到如今,是企业文化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30年。这30年,是企业文化从一个逐步被企业认识。逐步被重视、逐步升温成“文化热”的30年。 2011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三十年:实践路径与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在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年之际隆重召开。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年     
由于关于企业文化的奠基之作都是在八十年代诞生的,从那时到如今,是企业文化在中国实践与发展的30年。这30年,是企业文化从一个逐步被企业认识。逐步被重视、逐步升温成“文化热”的30年。 2011年11月12日,“企业文化三十年:实践路径与方式——中外企业文化2011北京峰会”在企业文化理论诞生30年之际隆重召开。30多年来,我们的企业坚持改革创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连续8年排名中国第一,超过规划目标4.6%,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人均生产总值接近7000美元,位居全国前列。地方财政总收入由478.7亿元增加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近3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3倍。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各大企业要提升自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竞争能力,就要提升“电力企业党建”和“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电力企业也是如此。只有将“电力企业党建”和“电力企业文化”有效落实到电力企业的运行发展过程中,以使目前电力企业运营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进而为我国电力企业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的健康发展提供积极便利条件。基于此,文章就电力企业党建和电力企业文化必须融入运行发展的策略展开研究,以期能够为我国相关研究提供积极性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施德华 《职业圈》2013,(2):18-18,86
在讨论公司特色管理模式时,老板曾经问我:我们公司推行的是法制化还是法治化?我回答说:应该是法制化。老板说:不对,必须是法治化。我说:法治化是依法治理国家的范畴。老板说: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公司的法治化一定是带引号的,即“法治”化。当时我确实有些费解,后来通过多次听老板讲座和学习有关法治方面的知识,才逐渐领会了“法治”化的立意高远和老板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9.
曹世华 《职业圈》2011,(25):84-85
在汉语中,“廉洁”通常有二义:一指不损公肥私;二指不贪污。廉洁既涉及到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自我修养问题,也涉及到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举止行为。笔者认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中,“廉洁”通常有二义:一指不损公肥私;二指不贪污。廉洁既涉及到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自我修养问题,也涉及到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发生冲突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举止行为。笔者认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乐黛云在《文史哲》2008年第3期《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构》中撰文指出:中国人长久以来,强盛时以“大国心态”傲视他族文化;贫弱时,或自卑投降或演变成阿Q的“精神胜利法”。因此,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自觉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因为文化自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费孝通先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认识一种文化得以延续的根和种子。但是,一种文化只有种子还不行,它还需要发展,需要开花结果。传统失去了创造,  相似文献   

12.
唐元馨 《职业圈》2013,(2):10-12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准确把握要点,“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就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也是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郭洋 《现代企业文化》2013,(33):11-11,13
慈善文化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价值观,是优良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慈善事业的稳步发展.慈善文化建设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氛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如何去推进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构慈善文化,发展慈善文化。  相似文献   

14.
陈学双 《职业圈》2014,(5):11-11
所谓“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其核心支点即通常所说的尊重人、爱护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工作和整个过程都纳入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始终坚持人是企业的主体和财富的主人翁地位。具体地说,可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15.
张云龙 《职业圈》2014,(4):30-31
“道”始于《老子》,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春秋战国时期,“道”就开始分成“天道”和“人道”,“天道”是指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和规律;“人道”就是指人、人的价值、伦理道德、人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16.
惠安,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福建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名列全国经济百强县,石雕石材业是惠安传承干余年的传统产业,出口量占全国近一半,尤其是石雕技艺更有“中华一绝”的美誉蜚声中外,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雕刻)之乡”、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石雕之都”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何谓“文化”?好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对“文化”也许就会有一千一种不同的理解。这是一个如此宽泛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面对“企业文化认识表面化,全员参与融入性低,建设过程流于形式”等现状,国有企业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和企业文化学习宣贯工作,不断充实和丰富职工工作文化生活,提高企业情感指数,拓展企业精神福利,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和职工活力,保障了企业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2]。  相似文献   

19.
苏丹丹 《职业圈》2011,(36):23-23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看不见的手 一直以来.由于企业文化的抽象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往往不被认识与重视。企业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围绕着生产和经营展开活动。注重经济价值,文化管理很少关注。事实上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无不充满着文化的气息,文化体系始终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在延续和传承中创新。使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  相似文献   

20.
丁鸣 《职业圈》2011,(26):12-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指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文化在企业的具体体现,对企业快速发展、构建和谐企业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只有站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作用,牢牢把握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探索出新的对策,才能凝聚职工力量,激发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