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0 毫秒
1.
徐进勤  李晓斌 《山东教育》2005,(19):107-107
五年级《社会》的知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等。如何在实现上述知识目标的同时,又能达到很好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目标及获得信息资源的能力,让学生感悟社会课的乐趣和魅力,就成为本年级社会课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小学社会课的开设预示了小学《历史》课程的结束,历史知识融入《社会》课程教学,在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从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小学《历史》课程与社会视野下的小学历史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不同教学要求。小学社会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体现了社会学科各项相关科目整合的基本理念,而历史知识承载着《社会》课程目标中的重任。实现历史教学从“了解历史”到“了解社会”、“探究社会”,落实到服务社会的教学目标,主题教育活动是完成单纯的历史教学转换到社会视野下小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百科全书,社会课的学习应该是开放的课程教学,应该是既让学生汲取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而要做到这点,笔者认为课堂上首  相似文献   

5.
曹雯 《生活教育》2011,(6):76-78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应当以学生自主性发挥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实现其主动发展的目标。为此品德和社会课要积极创设多样化的"自主活动",破除教学枯燥说教  相似文献   

6.
<正>读历史,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在历史事件里可以明白兴衰存亡的道理;在历史人物身上,更能学习品质,感悟精神,陶冶情操,懂得事理。因此,历史知识成为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你时不时就会与历史相遇,动不动就会与历史人物面对面。在使用这些教材时,有的老师感到新教材虽好但不好教。新教材所呈现的历史资料,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知道,每位老师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教学时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以致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传统社会课的历  相似文献   

7.
陈漂娟 《云南教育》2002,(16):29-29
社会课包括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作为社会课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不断启迪和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或模拟的社会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  相似文献   

8.
小学社会课以社会为主线,将小学生最需要了解的社会生活、地理和历史知识组成最简单的社会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把社会课教学融于社会中,让社会课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相似文献   

9.
何艳 《河北教育》2003,(10):40-40
上好社会课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它上成学生喜爱的课。只有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提高社会课的教学质量。下面就简要谈谈几种激趣的方法。一、故事激趣社会课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历史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如果采用阐述的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就显得有些乏味、单调。例如教学《开明君主唐太宗》一课时,学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社会课活起来?我的做法是:一、让社会课真正走向社会社会课是一个浓缩了的社会大世界,上好社会课就必须让学生走进社会。1郾基于课本,超越课本。社会课应该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同时将不断变化的社会信息补充到课堂中,吸收相关的社会信息,让学生学到比课本上更加丰富、生动的社会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真正做到适应社会。例如,在教学《“母亲河”的奉献》一课时,我并不局限于课本中两大河流的地理位置和作用的教学,而是从现实出发,更大范围地充实教材。一方面从近几年黄河几度断流、长江水患不断的实情出发,…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进行社会课教学时,要以学生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以全面育人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的人生观评价学生,培养学生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提高,笔者以为社会课教学应注重“四性”。一、明确综合性1、内容上的综合性社会课教学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地理以及法律常识等知识。以社会常识为线索,通过认识周围社会———认识祖国———认识世界的顺序,由近及远,逐步扩大认识范围。2、教学目标的综合性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  相似文献   

12.
开设社会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社会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八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激情法。在教学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理解课文内容的情景,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感情。如教学第五册《青藏高原》一课,我准备好磁带和录音机,先播放《青藏高原》这首歌,当学生还沉浸在这首歌中的时候,我才开始生动、形象、有感情地讲述青藏高原基本情况、藏族生活习俗、新中国成立后青藏地区巨大变化等,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教…  相似文献   

13.
一、到社会中学《社会》的必要性 到社会中学《社会》,是社会课实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社会》课的开设正是为了增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知识和能力。要真正实现这一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就不能把《社会》课上成关于“社会的知识”的智育课,而要定位于让学生“做中学”,到现实社会中去学习  相似文献   

14.
“重视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学习社会常识,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是编写小学社会课教材的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社会课最为突出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实践性原则是各科都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社会课更是如此,而教材的编排特点又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是由小学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所决定的。《九年义务教育社会教学大纲》中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家乡的、祖国的、世界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进行爱国主…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作为社会深教师,如何上好社会课,给学生打下地理、历史知识的基础,既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积极有趣,又能完成教学任务,现就《社会》学科历史教学部分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6.
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了解家乡和祖国的历史、地理常识,知道我国的国情、国策,从而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振兴中华的情感。为达到上述目的,我们认真研究社会学科规律,并且采用了“启发探索——引导识图——因势利导”这三环节组织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 一、启发探索 社会课上,教师在导入新课之后,首先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教师可用投影出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用“心”去读。譬如,教学《华北平原》一课时,我们…  相似文献   

17.
小学社会课教学大纲规定:社会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社会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祖国、世界方面的社会常识;从小培养他们正确观察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培养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规定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明确了社会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社会课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历史、地理知识,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因此,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是社会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识图,逐步地把按方向、颜色、图例识图的方法教给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达到了学会识图的目标。1.自主动手,学会识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图的作用,让学生大胆地动手找一找,填一填,画一画,涂一涂,还可以将地图放大制成模拟图,加上其它辅助设备,使图动起来,配合教学使用,使地图成为贯串课堂教学内容的一条主线,把知识系统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记忆效果。如在教学《红军长征》时,我  相似文献   

19.
翟文 《云南教育》2003,(13):39-40
小学社会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达到让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关心社会、适应社会的目标。社会课综合性强、活动性强、实践性强,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课教学应重视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渗透,注重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学习情趣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一、组织有效的社会调查小学社会课教材十分简约,给教与学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在六册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例如,教学《我们的学校》一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20.
小学社会课在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情趣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小学生对上社会课不感兴趣,这已经是“老大难”问题。为激发学生情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小学社会教学大纲,掌握社会课的目标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充分发挥社会课知识面广、内容又极其生动的特点,用一些实例,如毛泽东博览群书,成了中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周总理学识渊博、知识面广,在众多外交活动中能运筹帷幄。也可以用本班同学的例子,如李杨同学学习认真主动、喜爱各科知识,成绩优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