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育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落实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学生的位置,或把学生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并处理问题的教育教学指导方法。实践证明,“换位思考”法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广泛运用,能有效地弥补教师和学生间  相似文献   

2.
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摆脱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变教师权威为尊重学生,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换位思考,与学生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教学中教师既是策划者,又是指导者,在课堂上应结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养成一种换位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黄俊杰 《文教资料》2009,(34):107-108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双方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可以突破固有的思考习惯,学会变通,解决常规性思维下难以解决的事情: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感受到学生的情绪,将沟通进行到底;可以揣摩到学生的心理,达到说服学生的目的:可以欣赏到学生的优点.并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激发其潜能和创造力;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进行“服务”定位.成功销售我们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刘琳敏 《考试周刊》2009,(21):130-131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引路人?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学过程的特点出发,针对教师—学生这一教学工作涉及的主要矛盾,提出“换位”思考这种教学思维方式,模拟了“换位”思考可能的实施过程及特点,论述了这一教学方式对双方的作用,说明了“换位”思考是一种双赢的教学方式,值得教师和学生尝试。  相似文献   

6.
教师换位思考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们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审视自己过去的教学时 ,就会感悟到 :要与时俱进 ,教师就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下面 ,就教师的换位思考谈点看法。一、观念换位的思考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和新教材的应用 ,还涉及到观念的更新和行为的变革。长期以来 ,教育担负着传播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 ,只把目标定位在学生的学业上显然不能适应 2 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换位思考。1 教育目标换位。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业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换位。目标上过分关…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了解、教育好学生,"易位思索"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易位思索"是指教师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对他们的思想、动机、行为进行心理上的体验.即教师在主观上做一种假设:假如我是学生,在他们特定的环境、性格、心理状态下,我会怎么想,我会怎样做.  相似文献   

8.
徐玉芳 《学语文》2004,(4):9-49
新课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这一内容。而研究性学习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学习趣味的选择。”就是说:“体验教育”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那么,什么是体验教育呢?它主要是指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学生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教育实践活动,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追逐体验、换位体验、模拟体验等形式帮助学生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的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变成自身的行为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这就是说,体验教育是从一个新的视角,让学生在感受过程中自主建构语文素养。那么如何实施体验教育呢?  相似文献   

9.
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教师应该从各个角度理解学生,“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都是很好的办法。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时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允许学生把话说完。在这方面有一个故事可以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有一次,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位小朋友:“你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一名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飞机上仅有一个降落伞,此时机上的乘客都很紧张,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首先会告诉乘客,请大家保持镇静,并系好安全带,然后…  相似文献   

10.
心理换位就是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互换位置。在人际交往中对所遇到的问题 ,设身处地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去思考、理解和处理 ,深刻体察他人潜在的言行原因 ,而不以自己的心态去简单地看待问题和对待他人。在班级教育管理工作中 ,班主任使用心理换位会带来十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心理换位使班主任对学生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如何教育犯错误的学生 ,这是班主任经常面临的令人头疼的问题。心理换位能让班主任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 ,即自己在心理上扮演学生 ,从学生的立场上去认识问题 ,体验犯错误学生的心理感受。这种换位思考能平静…  相似文献   

11.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另一方面 ,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 ,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且转换自如 ,即要熟练地“心理换位” ,以求思维上的共鸣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和谐…  相似文献   

12.
师爱浅论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仰心于自己雕塑的一尊少女像,他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久而久之,那少女竟活了,与国王幸福地结合了。人们把这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爱的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期待的情感可以使人产生一种“意向效应”,给人一种“器重”的暗示,增强人的自信心,从而促其不断努力,取得成功。教师对学生适度的期望值,是教师对学生爱的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爱还表现在能够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心理换位,以产生积极的移情体验。即像对方那样地体验对方的所见所闻。教师对学生的爱就应当表现在不带任何主观臆想的框框,耐心细致地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以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单凭经验判定学生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换位思考”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融洽人际关系。老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注意“换位思考”。每每当学生犯了错误,急得老师心烦意乱、火烧眉毛时,一定要冷静地想一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不是也犯过错误、做过错事吗?这样换位思考,学生毕竟是个孩子,你就会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4.
李朋伟 《西藏教育》2014,(11):63-64
<正>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它客观上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思考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假如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就会多些理解和宽容,从而改善并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换位思考是增强师生沟通效  相似文献   

15.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换位思考是一种双赢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基于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可以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建立良性的人格,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加强了解和尊重,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从而构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谐发展的换位思考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客观上要求人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和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是师生间认知活动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从学生角度探讨问题、实施教学,无疑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召力。一、换位思考有助于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是提高感召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换位思考"即是通过变换角度或位置的方式去思考、理解和解决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换位思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来认识体验、思考问题,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教学内容,即教师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从而成为学生探究知识道路上的合作者.在新课程标准下,相对原来的教学大纲,教学目  相似文献   

18.
所谓“移情性理解”,一般说来就是指能敏感于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领悟他人连本人也没有领悟到的意义,仿佛暂时“生活于”他人的心灵中。这种心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理换位。 班主任的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这种威信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正如斯大林同志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进行移情性理解的基础。 教师只有研究和理解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需要、爱好、兴趣等,然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有心灵的沟通。善于用教师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要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19.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位思考"就是指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转换位置或角度,以利于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重新站到另一个立场和角度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从而求得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英语教学中的换位思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任务的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学生的位置威把学生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并处理问题的教学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所谓"换位思考",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位置换到对方的位置,或把对方的位置换到自己的位置来思考。换位思考是德育成功的钥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法宝。在数学教学中也同样需要换位思考。我们常常感叹学生不够聪明,不能掌握新授的知识,但我们能否换位想一想:是不是我们讲解得不够清楚?当教师责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时,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换位思考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