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借文艺作品“以泄愤懑、抒发愁思”的“孤愤之书”,而直抒胸臆,发心中之不平、浇胸中之块垒的,当推书中描写到书生的那部分作品。本文便是大体按作品创作的时期,按类型分析书生的形象,然后再论及蒲松龄的创作态度。由此不难发现作品中可歌颂或肯定的书生形象积淀着蒲松龄的理想精神追求,否定的书生形象透视出蒲松龄对科举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元代戏曲包括南戏和元杂剧。南戏中有很多描写负心书生形象的作品,而元杂剧中此类题材的作品却比较少。比较南戏和元杂剧中书写负心书生的作品并分析其思想历程,可了解当时人们对书生的态度以及当时的环境下书生负心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新一代书生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的笔下,也出现了老师读不懂的东西了。笔者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竞是在口头上。我还没有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围着一本学生作业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4.
班有书生     
11月30日 晴 班有书生,名叫世程。同学们之所以给他个书生的美誉,是因为他喜欢读书,尤其喜欢散。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些迷糊的字,似乎对他有着无穷的诱惑。  相似文献   

5.
话说书生     
究竟何为“书生”?要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我的功夫还远未到家。我只知,书生自非书所生,也并非所有书生都以书为生。但既是书生,想必书应是贯穿其一生的。书的作用人尽皆知,但不知大家对书生有何看法,为何自古有言“百无一用是书生”?这暂且不论,让我们先来看看——  相似文献   

6.
《聊斋志异》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作为落魄书生的蒲松龄,他的科举梦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也只有借助鬼狐仙魅的力量来聊以精神自慰。在其笔下作者塑造了许多书生形象,不管他们是成功还是失败的,他们都与作者一样,在那个埋没读书人本性的社会里,精神永远都是空虚寂寥的,生活中永远都是无助的。  相似文献   

7.
试论元杂剧中书生形象的阴柔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杂剧中的书生形象大都存在着一种阴柔倾向。这不仅表现在其外在形体动作上的阴柔特征,更重要的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的行为方式及其心理意识之中。他们的阴柔特征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女性们的真挚爱情和切身命运,也与他们本人敏感的自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以文人书生为代表的男性的弱化昭示了元代特殊的文人地位,也从反面证明了女性的觉醒、进步和解放。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书生     
许丽 《教书育人》2006,(1):51-51
作家池莉曾在一篇《新一代书生》中写到她女儿不知道司马光砸的那个缸是什么,而在这“新一代书生”笔下.也出现了老教师读不懂的东西了。我一直教的是一、二年级,虽然有时候小家伙们的嘴里也会蹦出“恐龙”“青蛙”之类的词语,但毕竟是在口头上,我并没太注意。没想到现在,这些网络论坛用语能跑到作文里面去。一次,到一个高年级办公室拿资料,几个老师正同着一本作业议论纷纷,我凑过去,看到这么一段:“周末‘GG’(哥哥)送给‘偶’(我)很多好‘东东’(东西),还带‘偶’到zOO(动物园)去‘^-^’(表示开心)……”难怪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看了会不知所云了。  相似文献   

9.
阳羡书生     
<正>阳羡许彦,于绥安山行,遇一书生,年十七八,卧路侧,云脚痛,求寄鹅笼中。彦以为戏言。书生便入笼,笼亦不更广,书生亦不更小,宛然与双鹅并坐,鹅亦不惊。彦负笼而去,都不觉重。前行息树下,书生乃出笼,谓彦曰:"欲为君薄设。"彦曰:"善。"乃口中吐出一铜奁子,奁子中具诸肴馔,珍馐方丈。其器皿皆铜物,气味香旨,世所罕见。酒数行,谓彦曰:"向将一妇人自  相似文献   

10.
用书生的形象来表现侠客的作风,李朝威的《柳毅传》实在是出色之作。书生柳毅为了打抱不平而替饱受虐待的龙女传书,正是侠客作风的具体表现。在故事发展到钱塘君硬要说服柳毅娶龙女时,柳毅虽有“叹恨之色”,却终“不诺钱塘之请”,反映了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龙女的处境就是当时一般妇女所遭受的凄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最后龙女宁愿舍弃高门,不惜一等再等,终于得到了与柳毅结婚的机会,也正体现了当时妇女追求人身解放的初步要求。钱塘君是作者所塑造的理想人物,这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确是罕见的,那种快人快语、天真直率的作风,让人马上联想到“黑张飞”、“莽李逵”等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民间文艺中的文人形象常庄谐并重,且谐胜于庄。从宋杂剧的"酸"剧、"哮"剧,到元杂剧中的"风魔书生",再到明清小说笔记中各类"酸腐文人",诙谐书生形象一脉相承。此类形象最初只是缘于某个文人的滑稽个性,在唐代民间文艺中突破了现实形象的限定,被赋予诙谐、滑稽的艺术性格,至宋金时期确立了形象类型。单元化的短剧形态推动杂剧的诙谐片段和戏剧方式融入其他民间文艺类型中,形成了一个借助口传戏剧向书面文学发展的传播路径。这一形象的生成体现了人们对喜乐生活和精神愉悦的追求,也折射出民间文艺创作功能性与形象类型化相碰撞所产生的艺术创造力,由民间文化进入文人书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形象品格,成为兼具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的形象类型。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们深受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这些书生重视侍奉父母,对父母百依百顺;兄弟之间,长幼有序,尊卑有别;夫妻琴瑟和鸣,相濡以沫;朋友相知相交,惺惺相惜。《聊斋志异》中书生们的这些特质不仅体现了蒲松龄对儒家文化的弘扬,同时也高扬了古典知识分子身上所呈现的某些可贵品质。将《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置于儒家伦理视角下去观察,能从一个侧面一窥清代前期整个社会对儒家伦理的遵循。  相似文献   

13.
元代婚恋剧中,女性形象大多性格鲜明,在爱情上积极主动,在婚姻上有自己的主见,敢于选择自己理想的配偶,而这一理想的配偶标准都无一例外地指向书生。书生成为女性择嫁的主要对象折射出女性择偶标准的一大变化,显示了当时女性较强的自主意识,也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元代文人希望通过得到女子青睐的情节来求得心理补偿的创作动因。  相似文献   

14.
书生作为一种突出的人物类型在唐代进入中国小说史。在以科举为背景的书生旅行故事中,除魅与遇仙是一对值得关注的主题。除魅主题以《玄怪录·郭代公》为代表,表现的是书生在旅行中凭借人类理性为世界除魅的经历;遇仙主题以《博异志·白幽求》为代表,表现的是书生在旅行中受到宗教思想的启示而对世俗理性的反省。除魅与遇仙主题的并存体现了唐代书生在入世与出世之间的思想困境。不过,书生心底的入世理想极为牢固,遇仙故事中的出世情节实际上是科举受挫之后的情绪发泄与自我安慰。  相似文献   

15.
东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西方社会长期以来习惯于异化与扭曲华人男性形象,将他们视作胆怯、卑下、猥琐、毫无男子气概的无能的"他者"。小说《红浮萍》通过建构父亲楠这一刚柔并济的中国"书生"型华人男性形象,并以楠面对厄运磨难时不屈的精神斗志、至诚至善的真性情和儒雅与阳刚并蓄的"书生"气质挑战了西方白人主流文化长期以来对华人男性的歪曲与丑化,为华人男性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杨一仁 《内蒙古教育》2005,(1):38-39,44
如果有人问我:从教近四十年中,有谁,有什么样的事最使你感动和难忘?我会毫不犹豫地书生,是近二十年来追随、学习、研究魏书生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经历,最使我感动,并将永生难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人素有出仕的理想和愿望,一批又一批书生怀揣着为国为民的抱负在书卷中翱翔,在厚重的人文情怀中关注民生,探寻改革与发展。程红兵就是这样一位书生,他用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情怀关注教育教学,关注学校管理,思索教育的现状与出路。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为探索多元办学体制,采用教育股份制形式创办书生中学。书生中学是由特级教师魏书生兼任校长的新型完全中学,创办仅五年,以普通中学的生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果,初中连续两届中考状元出自该校,学生毕业后就读上海、杭州、台州的几所名牌高中,成绩都在前列,高中已跻身重点中学行列。毕业生已表现出很强的后劲,基本达到了办学目标,成为当地普通老百姓心目中的名牌学校。书生中学办学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全校老师怀平平常常心态,老老实实教书,踏踏实实育人,走出了一条学习魏书生班集体理论,加…  相似文献   

19.
清朝康熙年间,一天,有一个书生来到某渡口。渡船停在岸边,却不见船夫,书生很焦急。正在四下寻视,忽见不远处柳树下泊一渔舟,书生便去求渔夫送他过江,并说愿出三倍船价。渔夫见他彬彬有礼,身背书囊(náng),  相似文献   

20.
提到魏书生,应当说这是全国中小学教师都非常熟悉的名字。自1984年至今,他为29个省市、自治区做课近600节,做报告近700场,收听人数逾10万人次,一个自发的群众性的学习魏书生的活动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参加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我国教育史上绝无仅有!魏书生的成功之路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