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醒 《编辑学刊》2024,(1):86-91
近年来,美术史著作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与读者的喜爱,美术类出版社亦将此类选题作为重要板块。文章旨在探讨此类选题的策划构想及编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首先分析有关20世纪中国美术史著作的状况与局限,结合上海书画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海外学者撰述的美术史书籍,探讨此类选题开发的策划构想。其次从具体书籍的编辑出发,分析此类书籍在文本编辑、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最后,则从美术史的特殊性出发,阐述图像对书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清末以来,梁启超所倡导的"新史学"成为中国学者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史学界不断趋新的有益探索,都为美术史的写作提供了有益指导,主要体现在美术写作体例、美术史观和美术史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在梁启超及其所倡导的新史学影响下,民国时期中国的美术史书籍的写作与研究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对于20世纪下半叶的美术史学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著名史学家陈高华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编著的古代画家史料系列著作,以合理的体例、丰富的史料和客观的评述为鲜明特色,不仅体现出学者严谨、精深的治史态度,更为当代美术史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史料依据。  相似文献   

4.
“八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宗教美术史》目前已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我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宗教美术史专著。它以道、释两教美术史为主线,旁系其它宗教美术史及民间信仰活动,条贯各宗教美术遗迹,证诸文献,图文并茂,力求充分而全面地展示宗教美术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虽然处于文本的边缘,但其特性、价值性、重要性不容忽视,不可低估.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具有复杂性、独特性,并具有阐释功能与价值,美育功能与价值,认知功能与价值.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的独特性,确保将其作为明确、特定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其复杂性则保证了研究对象内容的丰富性,其功能与价值则使封面图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目前国内西方文论著作封面图像的生存状态来看,学界与书籍装帧设计界对其重视程度还不够,还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图像与日常科学实践活动、知识表征和传播密不可分。信息时代下视觉图像的生产制作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在科技媒体尤其是科技期刊中应用广泛。文章结合当前科技期刊封面表达现状,探讨了科学视觉传播中装帧设计的美学要求,并以典型创作机构为案例,分析其图像建构角度、方法和商业运营机制,进而有助于深入探索科学知识可视化的生成方式、传播路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隋桂敏  李永轮 《今传媒》2023,(3):123-125
陕西关中地区的赵公明财神被公认为是华夏第一正财神,形象在图像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中进行洗礼和建构。物质实体作为图像的媒介,以感知共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精神象征的感知。民间财神图像以直观的可视性特征,将财神形象渗透至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的精神慰藉,体现了可视化的意象象征意义。本文从图像感知、礼俗观念视觉化、传播场域与审美艺术四重维度展开论述,通过图像造型将感知意象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并结合观念视觉化表现进行设计研究,诠释了赵公明财神图像的视觉优先效应。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在遵循美术史学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吸取出版学、传播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发展阶段、地位、作用,揭示其开放的学术精神和包容的编辑思想等特征。对于填补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和近现代专业学科出版史研究的空白点,为当前美术期刊编辑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灿 《中国出版》2017,(4):68-68
近三四十年,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起了图像这一媒介,并开始对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行讨论与研究,这些研究的范围包括了图像的概念、作用和强大威力等多个方面。近日,南京大学教授韩丛耀主编的通史类巨著——百卷本《中华图像文化史》(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年6月第一期出版40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14ZDB129))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0.
广告受众理解广告图像,受制于既定的经验范围和认知图式,同时不同的解读观念也影响人们的视觉思维和广告的传播效果。大多数人对广告图像采用的可能是"透明反映"现实的思想,这对于分析新闻图片是适宜的,然而对于广告图像则采用修辞论辩的思路更为恰当。因此广告受众不能满足于广告图像的表面意义,而应该从视觉修辞的角度出发,分析广告图像的形式与内容、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理解广告图像独特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学理上说,人类的类语言倾向使得图像具备了意义生成性能,而在当下社会,技术的高度发达、图像表意传统的继承以及艺术和文化的大众化都促成了图像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我们通过图像消费、沟通并感知世界,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12.
选择恰当的视觉图像展现当下中国国家形象,是艺术界、传播界目前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主要从构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展开,从视觉艺术角度切入,分析当下国内视觉艺术图像的展示以及初步形成的中国整体视觉印象,进一步提出在坚持国家文艺意志前提下应突破对历史的复古与西方的模仿,有角度、思辨地选择视觉图像,并考虑中国艺术的象征意义以及水墨写意表现形式,来尝试视觉图像的观念选择与技术表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目录学史著作通常使用按朝代分期的断代体例编写,而姚名达先生的《中国目录学史》却别出心裁,采用"主题分述法"的体例编写,即将目录学的《通纪篇》比拟为纪传体的本纪;《体质篇》《分类篇》比拟为书志;《史志篇》《宗教目录篇》《专科目录篇》《特种目录篇》比拟为列传。然而,其在与纪传体体例的融合方面略有偏差。因此,有必要重新对之加以改进,使古典目录学的各个部分与纪传体的本纪、史表、书志、列传有机结合。文章在此基础上,对编纂《古典目录学史》的体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袁艳 《国际新闻界》2022,(12):58-83
在众多的图像理论中,傅拉瑟的技术图像理论另辟蹊径,从装置和程序的角度理解现代图像的生成机制,打开图像研究的物质面向。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将技术图像等同于现代媒介技术所生成的图像,忽略了传统技术在图像生产中的作用。本文聚焦编织这一人类古老的技艺,将编织产生的图像——织纹——与傅拉瑟的技术图像理论进行对话,尝试跨过现代与传统的鸿沟,看到一个不同的“技术图像的宇宙”。研究发现,织纹虽然产生自编织这一传统技术,其中却包含着决定图像生成过程的装置和程序,是技术图像的另一种形式。同时,织纹独特的物质性及其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打破了以往关于技术图像的诸多陈见,它不仅将技术图像的历史延伸到了文字产生之前,而且呈现了一种不同的图像与表面的关系,也召示着一种非对抗式的人机关系和跨越人与非人的分布式智能。本文希望借这一研究引发更多关于编织的媒介思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成立于1981年,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主办。以"美术与社会结合、美术与历史结合、美术与文学结合、美术与科技结合"为理念,出版名家书画、宣传画、年画、连环画、挂历和摄影类、技法类、美术工具类、美术史论等图书,并以大量具有岭南文化地域特点的优秀图典和图文并茂的文化读物赢得广大读者口碑;而中小学美术、书法教材、教辅,大中专院校美术教材,职中教材等的出版,也取得较大成绩。曾获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良好出版社"称号。所出版图书  相似文献   

17.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构思“文明展”地区跨度为长江下游,包括现苏皖两省、上海一市及浙、赣之部份地区。时间为上下五千年,从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史的角度反映该地区的光辉历史。这种考虑出自如下几个依据。(1)通史陈列是前几年各大馆通行的历史陈列体例,自有其长处,发挥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作为一个省级地方馆,通史陈列受到种种条件的制约,实践证明长此以往,路子越走越窄,必须重新考虑从本馆条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在论述图像传播研究与文化转向之间的关系。详尽阐明了当今图像研究兴起的重要背景——"文化转向"的内涵:是以视觉为中心的转向,视觉事物成为文化建构中的关键,图像成为传播知识和建构文明社会的重要媒介,建构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想像及认知/想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对被重新发现的"图像"的作用、地位和本质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最后就图像与文本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本文认为,图像已成为现代传播中一种最有效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生产力,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一种有效的工具和文化力量。开展图像文化传播研究,对构建和谐社会,强化传播效果,拓宽文化研究的领域等方面都将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世纪以来,这一课题就已吸引了许多中外学者的目光。英国著名的资深美术史家苏立文教授的《东西方美术的交流》是这一领域非常重要的著作,最近这部名著已被翻译为中文。苏立文教授长期从事东方艺术史的研究,并曾于40年代供职于成都的华西大学博物馆达六年之久,对中国美术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在其著作中显露无遗。离华之后,他长期在欧美诸多名牌大学中讲授艺术史,目前仍担任着牛津大学加德林学院的教授。《东西方美术的交流》一书于1973年在伦敦出版,1976年有了日译本,1989年,…  相似文献   

20.
美术图像数字化元数据标准是美术书籍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实现检索美术图像功能的关键.探究了其背景现状、制定的可行性、元数据模块的形成及难点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