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谈话,分析江东形势时指出:“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三国志·诸葛亮传》)当年孙权还只有二十六岁,而诸葛亮已清楚地认识到孙权的江东政权将成为足以与曹操、刘备相抗衡的军事力量。江东基业的创建非常艰苦,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孙坚为袁术跨江与刘表作战而死,时年三十七岁。他没有根据地,死后部曲也归属于袁术,当时孙策还只有十  相似文献   

2.
论孙权     
孙权(公元182—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这个与魏、蜀相抗衡的东吴政权的开国皇帝,过去不太被人重视。其实,他不仅是三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关键人物,就其所起的进步作用来说,也并不比曹操、诸葛亮逊色,大体来说是各有千秋的。建立吴国和曹操、刘备一样,江东孙氏势力也是通过镇压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发展起来的。孙权之父孙坚、其兄孙策虽然都过早地死去,但他们却拉起了一支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也占据了江东这块相当大的地盘。这就为孙权在江南建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家就是一个小"三国"。老爸是曹操雄踞北方,老妈是孙权坐镇江南,而我呢,只能是皇叔刘备(力量最弱)。更让我刘备难过的是,我文无诸葛亮扶持,武无赵子龙相助,光杆"皇帝"一个。因此,力量薄弱,经常遭受曹操、孙权的"侵扰"。  相似文献   

4.
曹操、孙权、刘备分别占领中原、吴地、蜀地、形成三国立局面,其中蜀汉政权立国 四十三年,是三国中立国时间最短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刘备为首的外来地主势力没有重视增益益州土人士,人才没有本土化,以致后期人才缺乏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快乐阅读》2008,(9):54-54
1.诸葛亮:"明天我就去江东游说孙权,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刘备深情地递给诸葛亮一大碗白米饭,说道:"去东吴路途遥远,需要体力,来,多吃点……"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就其战略目的而言,都是为了图谋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取得全国的统治权。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除了客观条件之外,对敌斗争策略正确与否,也是重要的主观条件之一。在运用对敌斗争策略方面,孙权是值得称道的。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初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史学界和读者。一、赤壁之战联合刘备抵抗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6年),曹操在占领荆州之后,凭借不战大胜的隆盛军威,亲率二十多万大军,进击孙权,企图一举占领江东,统一天下。孙权联合刘备,共出兵五万,与曹军战于赤壁。孙权利用曹军长途进军,疲惫劳顿,不服水土,多患疾疫,又不习水战等弱点,采取火攻,尽毁曹军船隻,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的重大胜利。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胜负,不但决定于作战双方的经济、政治、军事和自然等客观条件,而且还  相似文献   

7.
我家三国     
我家三口人,真是三国鼎立。爸爸权大势大,身强力壮,有大将风范,我视之为白脸曹操。妈妈手握财政大权,俨然一个盘踞江东的孙权,要想三餐美食,打点牙祭,必须恭敬。而我,便是三国中最仁慈,最软弱的蜀主刘备。可怜我“刘皇叔”文无诸葛亮,武无赵子龙,单枪匹马,光杆司令一个。[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周瑜等在赤壁之战获胜后发动江陵之战,并最终迫使曹仁撤走。占领南郡江陵等地使得孙权后来在与刘备就荆州问题的交涉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刘备赴江东谈判“都督荆州”之事,周瑜、吕范劝孙权借机留下刘备。不过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c义,对刘备采取笼络、联合的立场,但又力求从刘备那谋取一定实际利益。周瑜向孙权提出先攻取巴蜀、汉中而后进占襄阳的战略规划。他或想到刘备以后会染指益州.因此主张先西进益州,这样可挤压刘备未来的战略发展空间,实现“二分天下”的目标。他的病逝使这一战略规划未能实现。赤壁之战后的周瑜是江东方面向外扩张的急进派,而且他抓住了向荆州扩张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义不容辞     
赤壁大战后,曹操收拾残败军马返回许昌,经过一段休整,先诱杀西凉太守马腾,接着训练人马,着手部署兵力,准备统一中原。刘备的军队在诸葛亮精心指挥下,攻取长沙、零陵等三座郡城,然后水陆齐头并进,进取西川。消息传到许昌,曹操大惊失色说:“刘备攻占西川,兵强马壮,羽翼丰满,会成为严重威胁,必须趁他实现战略目的之前,彻底消灭他。诸位有什么好办法?”曹操的话刚说完,诏(zhào)书御史陈群站起来献计,说:“我有一计,可以先灭孙权,后吞刘备,各个击破,一举攻取江南,占领荆州。丞相可派大军直逼江东,孙权恐慌,势必向刘备求救。而刘备的目的在于攻占…  相似文献   

10.
<正>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公元229年称帝。他是三国时期与曹操、刘备齐名的政治家。他从小就智力超群,特别善于识人、用人,重用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使孙吴政权人才济济。他在政治、军事上,也能屡屡出奇制胜。下面就讲两个关于他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1.
三国历史人物的经验说明:人生目标的大小能决定一个人最终是否成功以及获得成功的大小。目标远大可以定天下。话说三国时期,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有实力君临天下的人物,主要有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等英雄豪杰。  相似文献   

12.
三国时代的争夺战,在某种意义上也可说是人才的争夺。曹操的“唯才是举”,刘备的“三顾茅庐”,早为世人所传颂;孙权年少继承父兄遗业,能够长据江东,何尝不是他善于团结南北世家大族、知人善用的结果呢? (一) 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在相互混战中,曹操能够同出身于四世五公,地跨并、冀、青、幽的袁绍征战,最后击败袁绍,统一了北方,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势力,其间知人善用的问题,无疑是起了重大作用的。诚然,袁氏拥有的文臣武将是众多的,今天无法作出袁、曹双方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对比,但是真正能知人之长,善于用人,发挥各自的特长,却是  相似文献   

13.
论曹操     
论曹操,无非就两种,喜欢他的就说是能臣,不喜欢的就说是奸雄,可能与其子曹丕篡位有关,也可能与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关,但因此就说他奸,未免有些委屈了他。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否定了无数三国人物,唯指着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其实高看了刘备,只有这位擒吕布,平袁绍,灭刘表的曹操才更胜一筹。在当时的三国时期,有多少英雄豪杰死在马背上,而曹操那样驰骋沙场,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恐怕是寥寥无几。当时曹操却不想  相似文献   

14.
[理解]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  相似文献   

15.
我家三国     
陈超 《辅导员》2009,(14):117-117
我家三口人,真是“三足鼎立”。爸爸权大势大,身强力壮,有大将风范,我视之为白脸曹操。妈妈手握财政大权,俨然一个盘踞江东的孙权,要想三餐美食,打点牙祭,必须恭敬。而我,便是三国中最仁慈、最软弱的蜀主刘备。可怜我“刘皇叔”,文无诸葛亮,武无赵子龙,单枪匹马,光杆儿司令一个。  相似文献   

16.
重点研读“神机妙算”。《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刚打败了刘备,又进攻孙权,因此,刘孙联盟,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儿协助周瑜抗曹。周瑜一直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以10天内造10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在分析了天时、地利和三国局势的情况下,用妙计仅3天“借箭”成功,挫败了周瑜的暗算。显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刻画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17.
煮酒论魅力     
吴越 《新读写》2011,(7):114-115
一日下午,曹操、刘备与孙权在桃园饮酒叙旧,一边享受着上等的红酒,一边听着收音机。正当酒酣,收音机中传来主持人陈宫的声音:“下面为您介绍本月三国魅力之星,就是高大威猛、玉树临风、  相似文献   

18.
孙权(公元182——252年),是三国时期一位尊法反儒的杰出政治家。他雄才大略,多谋善断。曹操曾感慨地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在曹操心目中,孙权是很有本事的、了不起的人物。孙权统治东吴五十二年间,使吴国从地处江东一隅,只有五郡地盘的小国,一跃而成为统一了江南半壁河山,与魏蜀鼎峙的大国。这是他执行法家路线的结果。 但是,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尊儒反法,孙权的形象被歪曲,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被抹煞,被贬低。封建史家评论孙权是“性多嫌忌,果於杀戳”;在小说和旧戏舞台上,孙权也被刻画为庸碌无能,十分窝囊的人物。我们必须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重新研究孙权这个历史人物,给予正确的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熟悉的歌曲在耳畔响起,昔日的三国已一去不复返,但刘备、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的形象久久不能忘却。  相似文献   

20.
初中语文《观沧海》注:“曹操……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辨:①曹操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0年。曹操死的这一年恰是东汉结束的这一年。曹操应是东汉末年人。②魏国是曹操死后,曹丕建立的.之后,即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至此,魏蜀吴三国形成。也就是说,曹操死后九年,三国才正式形成,怎能说曹操是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