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007年8月20—24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新疆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7年年会在乌鲁木齐召开。来自全  相似文献   

2.
1979年10月,在太原举行了全国中国哲学史讨论会,并成立了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云南省分会,于1980年2月6日正式在昆明成立。并确定了最近时期的两项工作重点:为西南地区中国哲学史讨论会作准备,着重宋、元、明哲学史的研究;为开展云南少数民族哲学思想的研究进行筹备。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教育》2007,(1):F0003-F0003
衣俊卿,1958年1月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委员、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4.
宋志明教授     
宋志明(1947-),男,吉林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专家。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为该校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哲学分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社会兼职有: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副理事长。 他自198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执教以来,先后开设中国哲学通史、中国现代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专…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新疆农业大学承办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07年年会,于2007年8月19-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来自全国各高校、党校、社会科学院和中央编译局、人民出版社等单位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围绕当前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6.
李广良     
李广良 男,1963年9月生,陕西礼泉人,哲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云南省政协委员,民革云南省委常委,民革云南师范大学总支主委,民革云南省委理论政策委员会副主任,霍双印中国文化基金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员,昆明佛学研究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兼学术部部长,云南省逻辑学会理事,云南省思维学会理事,楚山绍琦禅师与能海上师研究会特约研究员。  相似文献   

7.
华兴 《文教资料》2020,(1):81-83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堪称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石,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研究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意义。本文从冯友兰的哲学观和哲学史观、《中国哲学史》的架构设计、冯友兰哲学史研究的主要理论特色、冯友兰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态度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宋志明教授撰著的《薪尽火传:宋志明中国古代哲学讲稿》于201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京师大讲堂"丛书并出版。该著是宋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代表性论著,藉  相似文献   

9.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是20世纪西学东渐潮流影响下的产物,体现了对方法论的自觉,是推进中国哲学史方法论近代化的经典文本之一。本文试图结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所运用的主要方法,如西学观照、逻辑分析、历史主义、哲学与哲学史相结合、唯物史观等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0.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历任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常务副会长,《中国哲学史》杂志主编,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方立天先生著作等身,是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学术生涯中,他秉承立身有道、学有专长的人生信条,自强不息,由一名莘莘学子成长为国际知名的中国佛教、中国哲学研究专家。本文将从…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19-22日,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主题为"改革开放新起点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2010年年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党校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2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围绕会议主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尝试着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下观照中国哲学史,指明应该在客观的历史事实中找出中国哲学史的规律;另一方面又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发展和深化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并用其研究中国哲学史,进而对中国哲学史进行创造性的阐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3.
从诠释论视角探讨冯友兰对哲学史的"形式依傍"与"比较研究"、对其诠释的"系统性"与"适度性"以及"哲学史的陈述性"与"哲学的创见"等几个重大关系问题的态度立场和理论贡献,并以此说明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观对当前中国哲学史研究所出现的过度诠释倾向、模糊"整理中国传统哲学"与"发展中国哲学史界限"、乃至对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范式研究的特点是聚焦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孙正聿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何萍的1949年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任平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是三种代表性的研究方式。虽然存在共同的研究领域、根本宗旨、基本目标,但是三者各具不同的学术特色,在总体特点、针对的问题和提问方式、基本原则和书写方式、具体使用的二级范式都存在差异,因此,三种研究方式各有其独立的学术价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都具有独特的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5.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 ,基本上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其建立时期的以我就西方阶段 ,建国后的以古人就我阶段和改革开放后的全面繁荣发展阶段。经过 2 0年的发展 ,当前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在方法论上应该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即中国哲学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以及其自身研究的“纯化”与“泛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是在台港地区影响较大的通史性中国哲学史著作。该书对中国哲学史作了三期划分,描述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曲折历程,对儒家哲学乃至众多非儒哲学进行了自己的解读。探讨劳思光对中国哲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台港地区学者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深化中国哲学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21年6月19-20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建党百年与源头活水"学术研讨会在线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线上网络云端同步盛大开幕.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筹委会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以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后改写成《中国哲学史新编》)、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影响较大。中国哲学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思想,可看作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化,既要批判继承优秀的传统化,也要借鉴吸取两方的先进化。  相似文献   

19.
继2006年南阳师范学院举办首届"冯友兰学术论坛"之后,2007年9月21日至22日,"冯友兰学术思想高层论坛"在南阳理工学院举行.此次论坛是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冯友兰研究专业委员会和南阳理工学院冯友兰研究会主办.  相似文献   

20.
2021年6月19-20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建党百年与源头活水"学术研讨会在线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线上网络云端同步盛大开幕.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研究分会筹委会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协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