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学生     
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公开课前听到这样的语言,学生一脸真诚地对老师说:“老师,这堂课你一定会上好的。”为什么不是“这堂课我们一定会学好的”?还会听到上完课后老师对学生说:“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到底是老师配合学生?还是学生配合老师?我们经常在公开课上考虑安排学习内容,考虑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考虑如何把课堂展示得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却很少考虑学生的困惑有没有得到解决,学生的思考够不够深入,学生是否得到进步,学生学得是否快乐。这里就有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问题。传统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考试科目的学习,而不关注与考…  相似文献   

2.
我以为,“公开课”就是“公开的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展示课、研讨课、会诊课等都是公开课。时下,公开课中的观摩课、示范课最为流行,名师的课堂成为许多普通老师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有人说公开课就像时装模特身上的衣服,中看不中用,可观不可摩。这种评价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却也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3.
评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教师把公课上成“做秀”课,不是什么新鲜事,其负面影响之大,也显而易见,但时至今日,公开课依然上得轰轰烈烈。于是就有人谴责教师:你们眼中还有没有学生?你们怎么可以把课堂变成演戏的舞台? 这些人都忘记了一句古话:“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教师只不过是在利益权衡中迎合组织者的口味而已。“公开课一句话都不能说错”、“公开课必须完美无缺”,等等,这些或显或隐的标准是谁制定的?  相似文献   

4.
“想学哪段就学哪段”,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出发的很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但不是一把“万能钥匙”,更不是公开课上的“包袱”,所以,得用在合适的时机,得讲究技巧。山东的张良朋老师总结得好:“喜欢”只是开始,“发展”才是目的。江苏冒继承老师的话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能将学生的“不喜欢”变成“喜欢”,才见得出教师的真功夫——你说对吗?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公开课?那就是公开出来的课。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特级教师于漪执教公开课《海燕》,电视台进行直播,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风采。有人评价说:“上于老师的课,不是在学习课文,而是在跟高尚的人物谈话,是在文字的灿烂世界中翱翔。”据不完全统计,她执教了近2000堂公开课,有近50堂公开课被录像、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评课看似简单,其实不易。因为评课不是评判,随口说个“好”或“坏”,来几句溢美之词或挑几处小错误,评课是评论,而“教学评论是从一定的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针对并依托具体的教学进行的教学研讨活动”。对语文老师教学能力的考评,也从以前单一的上公开课,到上世纪末的说课,再到现在的评课,这一变化也有其一定的理据。  相似文献   

7.
问 :记得在我的一次公开课后 ,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在对我的课作出评价时 ,提到了一个“要及时评价学生的释疑”问题 ,要求教师该肯定的及时肯定 ,该更正的及时更正。最近 ,有人提出要“延迟评价”的观点。我想“延迟评价”好吗?能举例说说吗?冀晓齐)答 :在课堂教学中 ,“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更有学生们互相评价 ,在评价中互动、探究、切磋 ,学得生动活泼。至于“及时评价”还是“延迟评价”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什么问题都不是绝对的。一般来说 ,还是不要过早地下结论 ,要把…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推行 ,老师上公开课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 ,每学期听公开课也在二三十节以上 ,听过一些好课或差课 :好课让人舒舒服服 ,爽心悦目 ,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了 ;差课味同嚼蜡 ,令人恹恹欲睡。这里 ,我把上好公开课的要诀归纳为六个字 :扎实、兴趣、方法。先说扎实“扎实”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说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从一节课里 ,是大致可以看出一个老师的教学功底的———教学语言的生动简练 ,具有感染力 ;能高屋建瓴 ,驾驭学生的思维 ;特别在与学生的问题探讨、对话、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引…  相似文献   

9.
上好公开课,相信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但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已成了很多老师的困惑。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感,粗浅地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0.
新聚焦“淘气包马小跳”里有个《都是马小跳惹的祸》的故事,讲的是秦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事先排练了许多遍,到正式上课时,马小跳说:“我觉得路曼曼今天没有昨天说得好,昨天她……”这句话彻底砸了公开课的锅,可马小跳并不知道他惹了祸,他只是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当我们读到这时,忍不住被马小跳的淘气逗笑了,要知道这句话是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心里想说的话,可大家却都没说,因为大家早就懂得了“察颜观色”,知道为了不让老师生气并不是自己想说的话都能随便说的道理。难怪别人说我们有两套“语言系统”:一套是专门对付大人们的“官话”,一般适用…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都要听许多公开课,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也是尽心尽力,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甚至"预演了好几遍",这样的公开课一般没什么问题,可是有时候要借班上课,在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总觉得不能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在评课时,经常能听到授课教师的抱怨:"学生怎么这么差。"评课教师也会感叹:"学生真差。"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  相似文献   

12.
关茜 《山东教育科研》2009,(22):61-62,64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系到一代学生的质量。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引导教师由对“理想模式”课的追求转向富有生活化、个性化与生命力的教学探索?怎样建立更为合理的公开课组织形式与评价方式,突出公开课的导向功能,促进广大教师卓有实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上好每一堂常态课”是关键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走进了高中教学的课堂.几乎每一堂课上,老师都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近年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上,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也成了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如何摆正多媒体的运用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每位任课教师都能驾驭得好的,笔者认为,教师在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技术,目的是要提高教学效果,不是“为用而用”.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课上得优劣是天生的,有的老师会上,有的老师不会上。就好像讲普通话一样,有的人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而有的人却说不出来。①①引出有关言论,作为议论的“靶子”。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用哲学上的话来讲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课上得好的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的。②②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针锋相对地指出引论“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作为教师,上好课是最起码的能力。不是吗?在教师必须具备的五种能力中,就有“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也就是必须掌握上课的艺术。③③教育教学能力有高低之分,“掌握…  相似文献   

15.
好课没有固定标准。对不同的课(如比赛课、常态课、公开课等)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人说,好课是能让学生感兴趣、喜欢,能触动学生思维灵感,让学生有所思的课;有人说,好课就是深入浅出、层层递进、一气呵成的课;有人说,好课可以不是完美的课,但一定是有特色的课。可见,对好课的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观阅了众多的评优课和研...  相似文献   

16.
公开课是每位幼儿教师从教生涯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经历,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反映出的是幼儿教师的教学功底,上好公开课是每位教师的共同愿望,如何上好公开课也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这道题出得不好,有人说这道题构思巧妙,老师们寻找巧题、难题,进行大运动量的“练兵”,有人说这不是好现象,有人说这是好风气。真是扑朔迷离,亦是亦非,令人困惑,难怪彭洪老师感到茫然。我想这些争议是两种教育思想、两种教育观念的反映,在新旧教育体制转换时期,把升学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这道数学试题引起的争议,至少可以反映两个问题。一是我们许多教师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的教育思想还不够端正。这个学校以均分0.4分之差,失去数学冠军的宝座,为了防止“重蹈覆辙”,老师们今年就“大量地刻印此类练习题给学生反复训练”,说明分数在我们老师的心目中的“魅力”之大;  相似文献   

18.
<正>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听课、评课、考试、教研……周而复始。要使这些日常教学工作有新意,动力源之一是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中,督促自己上好每节课,是一种有效的自律手段。能上好一节课是教师能力水平的体现,而要上好每节课是教师职业精神的体现。要上好每节课就要研究如何上好一节课,试想经过多次“打磨”的一节公开课都上不好,  相似文献   

19.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现在的公开课简直就是一个个“活动秀”——“秀”老师的水平,“秀”幼儿的表现,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是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