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我们吸收了太多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很容易为外来新奇事物所吸引的孩子们,他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缺少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极富地域性的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他滋养着不同地域人民的性情。乡土文化是多彩的,是神秘的,是有力的,是极有魅力的,我们不能丢失她,更不能让孩子们丢失她。社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的精神依托在哪里?孩子们的精神依托又在哪里?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精神的滋养,那么就从我们的乡土文化中去汲取一点营养吧!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今天,如何结合中外文化开展少先队活动,给少先队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不小的挑战。我们不仅要有国际理解的视野、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如今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都已走进孩子们的生活,慢慢地孩子们喜欢上了外国的节日。这本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更是优质的传统教育资源。国学经典地诵读,旨在组织学生通过读写背记等方式,从小就受到经典国学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深处。让孩子们在享受吟诵乐趣的同时,受到濡染和启迪;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弥补传统道德的缺失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信息时代,我们正处在一个政治朝着多极化发展,经济朝着全球化发展,文化朝着保持民族文化多元化方向努力发展的时代。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社会,再加上当今的家长对孩子们的高度期待,以及学校办学的功利性,孩子们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让我们逐渐地意识到教育出现前所  相似文献   

6.
淡淡 《家庭教育》2013,(12):29-29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参与节日活动,可以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逐步体会其博大精深。孩子们最喜欢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呢?让我们听听浙江省平湖市实验小学永丰校区的孩子们是怎么说的吧!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教师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缺失了心灵的呵护、淡薄了人文的关怀、压抑了个性的张扬,使学生对课堂生活失去热情和兴趣,变得麻木与冷淡,进而影响到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可以说,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是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到了非改造不可的地步。在新课程理念的光照下,我们越来越感到构建“生态课堂”的重要性。生态课堂应该是回归自然和生命、流淌着挚爱和真情、唤醒了灵性和天赋的绿色课堂。它为学生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传统艺术是我国艺术中濒临绝境的一块瑰宝,而如今很多人特别是年轻的当代大学生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观念日益淡薄.传统艺术正在缺失,而且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那么,学习中国传统艺术究竞对于大学生有何重要意义,本文将作阐述.  相似文献   

9.
教学没想 现代社会,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及视觉冲击,无不吸引着我们当代的年轻人,传统几乎成为虚无的代名词。生活在这个时代的90后青少年更是传统文化缺失。而西方及韩日文化的强势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11.
礼仪修养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教养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社会风尚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礼仪素质缺失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我园针对当前社会和自身的实际现状。努力用传统礼仪文化打造和谐园所。  相似文献   

12.
陆虹 《中学生阅读》2009,(11):58-60
在科学技术飞速成发展的今天,电脑、电视充斥着孩子们的生活,成了孩子们业余生活的全部。而那些当地传统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本土文化则离孩子们越来越遥远。  相似文献   

13.
作家声音     
正冯骥才认为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作家冯骥才日前发文称:年俗,正是年文化的具体载体。人为地简化或淡化年俗,是文化上的怠慢与缺失。以除夕来说,除了年夜饭,还有许多传统活动应在这一天进行。中国人的传统是敬畏天地的:我们生活的一切受惠于天地,自然心怀无尽感激;天地有自己的规律与特性,不能违反;天地奥秘之于人类,还有很多尚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进程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价值观的多元化,一方面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构建带来了冲击。面对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部分大学生开始出现信仰缺失、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诚信缺失、信用透支等不良现象,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正在被淡化甚至遗忘,然而,传统文化是蕴含着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准则的,我们只有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所依据开拓未来。本文将对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期改变当今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尴尬现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如果能使小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将会使他们的各个方面有很大提升。我国古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塑造作用比如说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在提到"谦让"时,孔融让梨几乎是不可不说的一个例子,这就在于它的典型性。我们在给孩子们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应生动形象,把语气放轻松,既让孩子们觉得有趣,又不忘这个故事的宗旨,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我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启蒙和认知教育,在这一时期如果能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开来,对于孩子们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17.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令人流连忘返、意蕴深远的风景。其中,人教版一年级的《画》就是这道美丽风景中第一朵奇葩。这首诗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却又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完全相反的自然景象,肩负着增加孩子们的识字量、展示古诗词音乐美和启动孩子们多向思维的诸多职能。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根据孩子们喜欢直观观察事物、喜欢歌咏诵读、喜欢读读说说等性格特征,把诵读法作为教学这首诗歌的基本之法,以期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语感,发展孩子们的多向思维能力,回归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江旭华 《考试周刊》2014,(55):37-3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可是中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令人担忧。本文从语文课堂教学、诵读经典美文、阅读经典名著、生活中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些做法,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我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古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小学语文教育是一种启蒙和认知教育,在这一时期如果能把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播开来,对于孩子们扩大知识面、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已成为一个无可争论的话题,研究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探析提高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途径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缺失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从个体(大学生自身)、社会、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求强化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