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信用证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支付方式,而实质上也是比较安全的一种支付方式。但近几年软条款信用证在实际业务中的大量出现,导致我国出口商承受了很大的损失。本文从出口商的角度,从软条款信用证出发,分析如何识别信用证软条款,从而提出一些防范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软条款信用证是信用证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存在有一定的必然性,对于在信用证中开立软条款的行为不能认为都构成信用证诈骗罪。软条款本身可以是就将来的主观心理的事实进行的欺骗,因此即使没有其他的隐瞒真相或虚构事实的欺骗行为,也不影响信用证诈骗罪的成立。在判断行为是否利用软条款实施信用证诈骗罪时,应当注重从开立软条款的目的及软条款的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认定。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是相对安全的结算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任何风险,其中信用证软条款就是其存在的风险之一,本文总结了信用证软条款的常见表现形式,希望能够对我国外贸企业进行出口结算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岗 《文教资料》2006,(28):189-190
信用证中的“软条款”是指信用证规定的开证行可随时单方面地解除其付款责任的条款。“软条款”信用证是一种变相的可撤销信用证。目前学者倾向于将其归为信用证欺诈。本文认为对其性质应具体分析,多数情况下应是一种有缺陷的信用证。本文还对常见信用证“软条款”的种类和防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目前国际贸易的信用证支付方式条件下,“软条款”泛滥,严重影响了交易安全.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根据信用证的设计原理,对“软条款”信用证的性质、种类、特征、危害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通常被认为是国际贸易中最安全的支付方式之一,但贸易实践中,“软条款”就像埋伏在信用证中的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威胁着出口商的结汇安全。及时识别信用证中的“软条款”,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把收汇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在贸易各环节严格把关,防患于未然,是出口商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义玲 《陕西教育》2010,(3):111-112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之一,对于买卖双方的交易有着其它结算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是双方刚开始进行交易时。买卖双方容易接受此种结算方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信用证结算也存在许多风险和问题。进口商往往利用软条款对出口商进行限制,一旦出口商不慎陷入了进口商的软务款陷阱之中,将会给出口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出口商正常的经营和发展。本文着重分析信用证中存在的软条款具体表现,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收汇风险主要由伪造信用证和"软条款"信用证引起,出口商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包括: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严格审证,认真备单,等等。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的软条款从"单"和"证"两个方面给受益人(出口商)的安全收汇设置障碍,使其无法顺利获得货款。信用证本身机制上的缺陷、出口商的管理不善以及进口商出于自身利益目的,使得信用证软条款在外贸实践中大行其道。对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谨慎处理好信用证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防止和避免软条款给出口商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0.
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出口商会面临进口商的道德问题、开证行倒闭、单证不符、信用证软条款、直寄提单等风险。出口商应该通过对相关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加强催证审证工作、认真制作单据、要求信用证加具保兑等措施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1.
信用证软条款,又称之为陷阱条款,它是阻碍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安全收汇的一大壁垒。本文从分析软条款产生的背景原因出发,具体阐述了常见的三类软条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信用证为代表国际结算的手段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给国际贸易的结算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全面的认识信用证软条款的性质和成因,对防止损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软条款的本质用了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其成因从三个主要当事人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刚刚于2007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商会制定的《UCP600》,提出了自己对软条款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胡荀 《海外英语》2014,(20):127-128
信用证审核是国际贸易流程当中的重要环节,而商务英语单证课教材对信用证的讲解不像中文教材那么深入,学生对很多知识点也只是表面了解,不知道背后的原因及要点。该文主要补充了《单证英语》课程中,出口商审核信用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即信用证的真实性、条款的含义、不切实际的条款、矛盾条款、软条款、和数字有关的条款和更新的条款。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补充,希望学生能够对信用证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备用信用证是一种信用证,其特点在于备用性,二战以来,它已作为信用担保的一种方式使用,在其具体运行程序中就注意审查基础合同及信用证条款,信用证的性质在我国仍有争议,它有别于传统的保证提供,但作为信贷担保方式之一,它已在实践中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信用证支付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双方在付款和交货问题上互不信任的矛盾,加之信用证安全系数较高而且具有资金融通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领域广泛采用的重要支付手段.但是,精明的买家往往会利用信用证制定一些"软条款"来限制卖家,本文结合外贸实际,对此加以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修正案(六)》规定了信用证欺诈罪,与刑法第195条信用证诈骗罪相比较,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本文结合信用证业务独特的性质,通过对假冒信用证、开立软条款信用证、使用伪造的单据等手段的分析,对信用证欺诈罪主观方面进行了界定。  相似文献   

17.
邓彦 《华章》2013,(18)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目前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付款方式。然而,在对信用证的实际操作中,业务员由于专业及英语水平层次不一,对信用证特别条款理解不深或理解错误,因信用证语言问题引发的纠纷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归纳和总结了信用证的常见误译问题及其翻译基本规律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信用证是我国出口贸易中较为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在实际业务中,出口方收到的信用证常常出现与贸易合同不符的条款,这可能直接影响出口方的利益.分析信用证中不符条款的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防范、处理之,对于顺利履行出口合同,保障收汇安全,有着甚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的主体语言——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语言(ESP)",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如果从业人员,尤其是信用证受益人仅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对信用证条款加以解读与翻译,往往无法准确理解其含义,影响支付流程顺利执行,甚至影响收款造成损失。本文通过若干信用证实例,对跟单信用证条款中的重要部分"所需单据"的常见条款进行系统分析,旨在帮助信用证从业人员更好解读信用证,完成结算。  相似文献   

20.
该文就信用证支付方式下出口商如何防范收款风险谈了3点看法:1.交易前对进口商和开证行进行资信调查,选择合适的客户和开证行;2.严格审核信用证条款,及时修改不适条款;3.仔细制单,审单,消除不符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