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什么是“主题”和“主题发展”、“主题模进”、“主题重复”、“主题对比”,以及“乐曲高潮”?答:“主题”是一种音乐术语。是具有相对完整和独主意义的乐曲旋律。主题有其自己的特性,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并可以用作乐曲发展的基础。有些乐曲由一个主题发展而成,有些大型乐曲往往由数个主题交叉叠置发展而成。在赋格曲中,“主题”是“答题”的对称。往往用主调陈述主题,而用属调或其它调陈述答题。  相似文献   

2.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3.
李夏 《儿童音乐》2013,(3):78-81
正【教学内容】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品分析】这是一首"标题"音乐,由强力集团中的鲍罗丁所作。乐曲开始,在小提琴高音区奏出持续泛音上,单簧管歌唱性地奏出平和的俄罗斯民歌旋律,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音乐小常识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英)乐曲形式之一。原则为: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变奏#———变奏$———变奏%……的曲式结构,称“变奏曲式”。第一部分主题,是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其他各部分都是这一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如笛子曲《喜相逢》、琵琶曲《夕阳箫鼓》以及民族器乐合奏曲《十六板》  相似文献   

5.
乐曲形式之一。原则为:采用统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称“变奏曲式”。第一部分主题,是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其他各部分都是这一音乐形象的进一步发展。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如笛子《喜相逢》、琵琶曲《夕阳箫鼓》以及民族器乐合奏曲《十六板》等都属这种曲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弦诗潮州音乐的弦乐曲,过去名为“弦诗”,或称“弦诗谱”。有些人平时在谈及某一乐曲时,甚至只简称某条“诗”。把乐曲称为“诗”,这一点有别于其他地方音乐。那么潮州音乐的弦乐曲为何名为“弦诗”呢?考“弦诗”一名,来源甚古,  相似文献   

7.
董文颖  蔡强 《新高考》2007,(Z2):12-14
【专题阐释】人与自然从来都是一个伟大而深沉的主题。“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林语堂语),“明月松间照”的美境、“悠然见南山”的意蕴以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支动人的乐曲。大自然之于人类,不仅是生存环境,也是精神依托。从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关注自然”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这与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应“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相一致,也暗合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更何况,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关注自然,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乐曲分析 本课是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活动课。乐曲《老鼠娶亲》是民族音乐家安志顺所作的一首绛州鼓乐,是中国打击乐的传统曲目,也是流传甚广的经典曲目。乐曲以老鼠迎娶新娘作为想象的主题,把滑稽机敏而又十分胆小的老鼠与娶亲这一热闹而又讲究礼俗程式的主题结合起来。作为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9.
陈曦 《学前教育》2010,(5):40-41
设计思路 在“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搜集了一些民族舞曲和舞蹈道具,我把它们投放到了表演区。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对红绸很感兴趣,经常边听音乐边拿着红绸舞蹈,但播放的乐曲多数是我们曾欣赏过的《啤酒桶波尔卡》、《狮王进行曲》等西洋乐曲,很少播放民族乐曲。通过和孩子们的谈话,我了解到这是因为他们对欣赏过的乐曲非常熟悉,觉得更好表演。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品德课堂是一个表演的舞台,曲终人散后一切照旧.作为一名品德学科的教师,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品德课的有效性,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找到了提高品德课有效性的途径,那就是开启学生的情感之门.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情生情 如果说一堂生动的品德课如一支动人的乐曲,“起调”应动人心弦,“主旋律”应引人入胜,“终曲”应余音绕梁,那么品德教师就是这首乐曲的指挥者,从踏入教室的一刹那,就要用自己的情感去点燃学生的情感.“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的语言、体态都是促发学生情感生成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史记·孔子世家》里讲叙了一则“孔子学弹琴”的故事,这个故事说明孔子在学习弹琴过程中,能够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融会贯通”。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孔子曾向鲁国的音乐家师襄子学习弹琴。一首乐曲,孔子练了十天,还不打算学新的。师襄子说:“你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学会了曲谱,还没有掌握技巧。”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技巧,可以再学一首乐曲了”。孔子说:“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过了一些时候,师襄子说:“你  相似文献   

12.
作品分析:该曲节选自《海琼斯小夜曲》,全曲生动活泼、轻松愉快。A 段乐曲较平稳,给人以稳步行进的感觉;B 段乐曲的旋律起伏明显、连贯流畅;C 段乐曲急促紧张,给人一种快速、敏捷的感觉;尾声部分的前半部分连贯流畅,后半部分的转折变化则总结性地为乐曲划了一个句号。为了帮助幼儿较快掌握乐曲结构,理解乐曲性质,我们设计了“熊与蜜蜂”的主题与音乐匹配,具体如  相似文献   

13.
说说词牌子     
阅读古代诗词,经常会见到“词牌子”这个名称。所谓词牌子,简单地说,就是词的曲调的名称。词刚兴起时,一般都是配合乐曲演唱的。乐曲部分是曲子,文字部分就是词。所以又称为“曲子词”。犹如现在的歌曲中有歌词和曲谱一样。作词,一般就是按词牌子(曲调)的固定格式配上文字。因此,写词又常称作“填词”。  相似文献   

14.
雅文喜欢听舒伯特的《奏鸣曲》,它是友友和友乘常常拉的乐曲。“这是一首很美的乐曲——美得小孩子是无论如何弹不出来的。”她说。“乐曲里深刻而强烈的感情,有经验的演奏者才能了解。年轻人不行。简直是太难了。”尽管雅文有这样的想法,伦纳德·罗斯在朱莉亚音乐学院的一位助理导  相似文献   

15.
新闻速读     
来自AMD的黑色幽默这是AMD公开展示的AMD-8000芯片组工程样板,请注意图片上那块乐谱。这就是Intel最著名的“Token”乐曲,每次Intel的广告中都会出现。AMD居然把这个短曲做成五线谱印刷在自己未来最关键的主板样品上,实在是一种绝对的黑色幽默。  相似文献   

16.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入新课,是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的教师把教学导入比作“春色满园”中的一枝红杏,对一节课起着点睛显旨的作用,为课堂的成功铺下基石;有的教师把教学导入比作一支乐曲的前奏,为整个乐章定下“基调”。如果把教学比作乐曲演奏,那么教学导入就是演奏的第一个音符,这个音符应该是动听和先声夺人的。  相似文献   

17.
山西的赵爱壤老师在《中学语文》1999年第1期发表《〈就是那一只蟋蟀〉主题探讨》的文章,特别指出:“课本将《蟋》的主题视为‘思乡’。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辩正,总结说:“这首诗的主题不妨定为吟诵统一,因为统一是大陆人民和台湾人民的共同愿望。”赵老师将这首诗的主题定为“吟诵统一”,这个分析是符合作品的实际的,但是把这一主题的把握建立在对课本“思乡”主题的否定之上,是不妥当的,这说明赵老师并没有真正领会编者在“预习提示”中所作的提示,也没有真正把握  相似文献   

18.
古筝曲《茉莉芬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提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霞 《黄山学院学报》2010,12(2):129-131
在古筝独奏曲《茉莉芬芳》的曲式结构及其艺术表现的基础上,从乐曲出处、主题与主题发展、和声色彩与旋律进行等方面论证了“现代作曲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管窥出作曲大师何占豪先生独特的创作思维、风格以及他对民族音乐创作发展方向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阿贝格变奏曲>是舒曼少年时期写的一首钢琴小品.这首乐曲由一个主题、四个变奏和一个终曲组成,乐曲在急缓中交替,体现了少女在舒曼心中的不同印象.  相似文献   

20.
妈妈的心意     
四岁半时,我开始接触钢琴这新奇的玩意儿.五岁时,我开始弹奏真正的乐曲.我弹的第一首乐曲是《欢乐颂》,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乐曲.可是,就是这样一首名曲,却被稚嫩的我弹得干巴巴的,没有一点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